分享

【影史人物志】“电影之神”——斯坦利·库布里克

 860277 2019-03-24

上一期给大家讲了个人最喜欢的导演诺兰,今天就来聊聊诺兰的偶像——斯坦利·库布里克

巧了,前两天(3.7)刚好是库布里克逝世二十周年。

而关于库布里克有一句案语广为流传:

“在电影神殿的最高处,在上帝的下面,坐着斯坦利·库布里克。”

如果说诺兰在影迷和专业影评人之间充满争议,那库布里克则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13部电影长片,除了最开始两部试水之作以外,剩下的11部影片几乎代表着各个类型片的巅峰。涉猎的范围之广,格局之大,影史几乎无人能出其右。纵观整个影史,似乎也只有黑泽明堪与其比肩,然而我们都知道,黑泽明晚年比较悲剧……

某位大佬的库布里克收藏

无疑,库布里克是神洒向世间的光辉,或者说,他就是神。

今天Yui就以电影为节点,带大家来回顾库布里克的传奇一生。

惯例,先让百度百科帮我们回顾一下库布里克的青少年时光。

1928年7月26日,斯坦利·库布里克出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一个奥地利移民家庭,父亲雅克·库布里克是一名医生,而舅舅马丁·佩服勒则是一位开连锁药店的富豪。

1941年,为了管教调皮捣蛋的儿子,这位医生老爹送了逃课大王小库布里克两件礼物:国际象棋和Graflex相机。相机让库布里克从此对摄影产生兴趣,而象棋则让他学会了冷静和精准。也许是天赋过人,没有专业老师教导、全靠自己瞎捣鼓的库布里克愣是在这两项爱好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这两样礼物也造就了又一位“疯子天才”。

用自拍记录自己从年轻帅气一步一步走向发福的库神

也是这一年,库布里克同学进入纽约威廉·霍华德塔夫特高中学习,继续着自己的学渣生涯——均分67分。1944年,库布里克同学开始在学校报社担任摄影师。1945年4月,《LOOK》开始刊登库布里克的摄影作品;10月,学渣库布里克终于从高中毕业了!之后便成为《LOOK》杂志的专职摄影师,在为《LOOK》工作时期,库布里克培养了利用图片叙事的技巧,同年发表了第一部作品《戏剧包厢里的小短剧》。1947年8月15日,斯坦利·库布里克取得飞行员执照,喏,除了是摄影大师和象棋大家,库布里克竟然还是个飞行员!

1950年,库布里克使用个人积蓄自编自导了一部短片《拳赛之日》,并担任该片的摄影师和剪辑师;他在拍摄该片时照搬了照片集的结构,通过影像的方式记录了拳击手沃尔特·卡蒂埃参加比赛的经过;雷电华公司在与库布里克签订了购买短片《拳赛之日》的合并后,决定出资1500美元辅助他拍摄下一部短片。

1951年,库布里克辞去《LOOK》杂志社的工作,开始全职投入电影制作中;同年,拍摄纪录短片《飞翔的牧师》,并担任该片的编剧、导演、摄影师、剪辑师和解说员;在这部短片中,库布里克加入了很多个人风格,片中飞机特写和从飞机俯视的场面都在他后来执导的作品《2001太空漫游》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使用;此外,他还在电影中借鉴了爱森斯坦的用镜来表现人物表情的特写。

1953年,库布里克开始成为独立电影制作人,他在亲戚的帮助下投资拍摄了个人首部故事长片《恐惧与欲望》,在拍摄该片时,他包揽了剪辑、摄影、演员选择、构图、后期配音等工作,这部电影也成为其个人执导的首部超现实主义风格作品;同年,担任剧情短片《海员们》的导演、摄影师、剪辑师,该片也成为库布里克执导的首部彩色电影。

1955年,从纪录片《拳击一日》中获得灵感,着手编写了电影《杀手之吻》的剧本;之后,开始拍摄悬念片《杀手之吻》,该片由其投资制作并担任摄影师;在拍摄这部电影时,他把纪实风格和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融合在一起,并由此形成其个人的拍片风格。

好了,无聊的复盘就此结束,在经过三部短片和两部长片的练习之后,因为资金困顿而不得已大包大揽的库布里克在电影技术各方面的技艺都逐渐成熟。1956年,库布里克终于交出了一款令人满意的作品——《杀手》。

《杀手》(1956)

本片改编自莱昂内尔·怀特的小说《一刀两断》(《Clean Break》),库布里克是编剧之一,而主演则是斯特林·海登。这部影片也是库布里克与他前期的重要伙伴——独立制片人詹姆斯·哈里斯联手创立的哈里斯-库布里克制片公司投资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如果不考虑前两部练习之作(库神曾经去收集过胶片不希望被人看到),这部电影是库布里克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长片

《杀手》应该算是非线性叙事结构的鼻祖,并且库布里克自《罗生门》中获得灵感,运用闪切的手法从几个不同人物的视角来表现一桩赛马场抢劫案。后来被大众熟知的犯罪片里,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乃至宁浩的《疯狂的石头》,都或多或少有着《杀手》的影子。而拍摄出这部黑色经典的库布里克导演,时年28岁,此前从未受过任何科班训练。

天赋这东西,真的就是老天爷赏饭吃。

不仅如此,影片还有许多小细节成为日后犯罪片效仿的对象:临近片尾那场持续时间极短的枪战戏被昆汀移植到了《落水狗》里;劫匪的小丑面具被诺兰在《蝙蝠侠:黑暗骑士》成功致敬,成为影史中一段经典开场;而片中枪与玫瑰的设计,则遭到了卡梅隆在《终结者2》中的效仿。

来自卡神的致敬,左为《杀手》剧照,右为《终结者2》剧照

这部影片虽然在商业上不算太成功,却为库布里克赢来米高梅电影公司的关注,并在1957年投资拍摄了战争史诗——《光荣之路》。

《光荣之路》(1957)

和杀手一样,本片同样是小说改编作品。学渣库布里克在中学时曾读到汉弗雷·科比的《光荣之路》,之后便陷入了狂烈热爱之中。也因此当库布里克有了拍摄一部战争片的构想后,他首先决定的是将这部作品搬上大荧幕。该片虽然也曾遭遇筹资困难,但柯克·道格拉斯的加入让米高梅公司吃下了定心丸。

对于加入《光荣之路》,柯克在回忆录中是这么说的:“当初看了剧本后我就对斯坦利说,'这是个铁定赚不了钱的影片,但我们必须把他拍出来。'”

影片讲述了发生在一战时期德法战场上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位将军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进攻要塞”,在当时两军悬殊的战力差距之下,这无疑是一次“不可能的袭击”。在牺牲了众多士兵仍无功而返后,将军以“懦夫、逃兵”为由下令将炮口对向自己人,遭到炮兵拒绝后仍挑选了三名无辜士兵作为他昏庸决策的牺牲品。

由于塑造了法国军方的丑陋形象,《光荣之路》在法国成为禁片,直到1975年才解禁。瑞士、德国等地也迫于法国方面的压力对影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抵制。但这并不会影响《光荣之路》在影史的地位。战场上残酷的真相,对人性的深度探讨,令这部影片在好莱坞获得如潮好评。除了采用写实主义风格外,库布里克还使用长镜头结合移动镜头的方式来表现战争场面,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堑壕战的酷烈。

结尾的神来之笔更是彰显了库布里克的勇气与智慧,影片并没有廉价的表露反战的姿态,而是清醒的提醒观众人类可以不变成战争机器,可以拥有理性。经历战争洗礼之后的人性之光,在那静默的一刻缓缓升起,令人动容。

这一年,库布里克也仅仅29岁。

因为《光荣之路》的成功,柯克·道格拉斯邀请库布里克执导古代史诗——《斯巴达克斯》

《斯巴达克斯》(1960)

这部影片其实是库布里克的顶包之作,虽然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但却被称作“库布里克最不库布里克的作品”,似乎个人风格强烈的导演,总会有一部影片获此殊荣。

本片原先由安东尼·曼指导,后因为与柯克意见不合被撤职,让合作愉快的库布里克先生顶上。但库神与柯克后来同样在创作上发生激烈矛盾,而彼时库布里克还是一名新晋导演,柯克却是好莱坞炙手可热的男星兼制片人,因此库神不得不低头,也因此失去了对影片整体风格的把控。

但《斯巴达克斯》也并非一文不值,史诗级别的场面和史诗级别的片长(196分钟),也令这部影片成为继横扫11项奥斯卡奖的《宾虚》之后又一史诗巨作,在商业和评论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这其实也是库布里克第一次与好莱坞大制片厂交锋,这次不愉快的经历让库神十分抵制好莱坞模式。毕竟对于一个控制疯子和完美主义者来说,没有影片的控制权无疑十分令人难受。

《斯巴达克斯》之后,库布里克便移居英国,也许是为了建立自己的电影王国,也许是为了那部1962年的经典萝莉电影——《洛丽塔》。

《洛丽塔》(1962)

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同名小说《洛丽塔》。对,你没有看错,本片又是一部小说改编作品。应该说,库布里克几乎所有影片都是以小说原作为背书,也奠定了“无小说不剧本”的名号,即使是没有原作小说的剧本,偏执狂库布里克也会要求先撰写小说之后再进行剧本改编。

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年男子亨伯特与14岁少女洛丽塔的情爱故事。影片采用倒叙结构,以黑色幽默和家庭讽刺喜剧的特点展现了原著小说中人物荒谬可笑的处境。即使出自完美主义者库布里克之手,迫于上映压力还是对原著进行了不小的修改:比如将12岁改成了14岁。而影片上映后非但引起一片离经叛道的议论之声,也被指责与原著格调不符,可谓是两边不讨好。

但库神依旧是库神,即使评价低迷的影片也足以成为影史经典。《洛丽塔》作为情色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获得了当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库布里克也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

《洛丽塔》之后,库布里克正式进入巅峰时期。1964年,拍摄了划时代的“未来三部曲”之一——黑色幽默影片《奇爱博士》。

《奇爱博士》(1964)

本片改编自彼得·乔治的小说《红色警戒》。库布里克起初只是希望拍摄一部基于冷战背景下的核事故电影,但随着对核的深入了解,库布里克意识到存在于核大国之间的“恐惧天平”非常微妙而脆弱,这让他洞悉了一种旨在同归于尽的核战策略——“共同毁灭原则”,也因此库布里克与乔治联手,把原计划的严肃剧情片改成了一部黑色幽默电影。

影片以美苏冷战为背景,实则是核武器战争的启示录。库布里克放弃了传统类型片中建立冲突的叙事模式,转而采用三条线索并驾齐驱的叙事结构,影片结尾更是被英国电影杂志《TotalFilm》评为“最惊悚死亡镜头第2名”。

《奇爱博士》从国家层面出发,黑色幽默的外表下是对于核工具最终毁灭人类的癫狂与讽刺。接着库布里克马上将目光放眼宇宙,在1968年拍摄了太空史诗——《2001:太空漫游》。

《2001:太空漫游》(1968)

惯例,本片改编自亚瑟·克拉克的同名小说《2001:太空漫游》(或译《2001:太空奥德赛》)。库布里克以其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想象力和才华,再次定义了科幻特效的使用,而对人类未来和太空的思考使得这部影片同库布里克一起矗立了一座伟大丰碑,成为科幻史上一对绕不开的名字。

难以想象,当时是1968年,美国甚至还没有登月,库布里克已经在观众眼前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浩瀚的太空、庞大的宇宙飞船、失重的场景和炫酷的模型。“超前”,“经典”,“史诗”,这也成了库布里克的代名词。可以想象,没有这部影片的问世,我们或许真的要晚十年才能看到另一部史诗——《星球大战》。

影片的知名度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这么屌的片我为什么看不懂?坦白来讲,已经看了3次的Yui现在还只能看个囫囵半解,也因此无法对影片做出过多评价。但这不妨碍大家去欣赏这部影片,然后关掉,然后再打开,如此往复,总能看懂。

1971年,库布里克终于拍完了“未来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发条橙》。

《发条橙》(1971)

该片改编自安东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说,也是库布里克个人风格最鲜明的作品:夸张的配乐和怪诞的镜头语言,充斥在空气中的欲望、性和暴力。因此,这也是Yui看的最爽的一部库布里克电影。

本片讲述了一位无恶不作的少年阿历克斯,在入狱之后为了提前重获自由自愿接受特殊的人格治疗,却在“痊愈”后遭到正义的迫害的故事。这部影史上最奇特的电影,也是最著名的禁片之一,与《光荣之路》因为政治原因遭禁不同,禁掉《发条橙》的便是库布里克本人,理由是本片可能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

华丽的表现形式与隐藏的人性之恶,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们再次深思:究竟有没有最纯粹的善恶?个人意志是否一定服从于社会公德?如果公德是错的,那是该保留公德之恶,还是人性之善?更有媒体评论:“它已经超出了道德层面的思索,直指人类的终极生存困境。”

天才的库布里克从《奇爱博士》中对于国家政治和世界冷战的讽刺,到《2001:太空漫游》中对人和宇宙相对关系的探讨以及人工智能的忧思,再到《发条橙》对于个人意志与社会体制矛盾的揭示,这场电影哲学风暴——“未来三部曲”虽然就此落幕,却揭示了人类历史最好和最坏的可能性,甚至是哲学上的终极命题。

经历过一轮哲学风暴的洗礼,1975年,库布里克拍摄了一部充满着艺术气息的作品——《巴里·林登》。

《巴里·林登》(1975)

本片改编自萨克雷的同名小说《巴里·林登》(或译《乱世儿女》)。与《2001:太空漫游》类似,这部影片同样让人昏昏欲睡,但不同的是,《2001》中最出色的无疑是对人和宇宙的终极思考,《巴里·林登》则是电影技术的极致:服装、道具、配乐、摄影构图、油画般的画面、烛光的运用、传奇的F0.7镜头……如果说《2001》定义了科幻特效的使用,《巴里·林登》则定义了历史古装片的规格

影片为典型的两段式结构,前一段讲述了男主如何凭借运气、机遇和一丁点努力,最终迎娶白富美,成功走上人生巅峰;后一段则讲述了男主如何从人生巅峰上重重摔了下来。与命运的偶然性相伴随的还有三小时的叙事,如果不是古代史诗想来也是很难把控节奏的。

虽然在票房上遭遇惨败,但这不影响本片的艺术价值。身为控制疯子的库布里克甚至从博物馆租借了古董服装作为戏服,只为营造表演的质感和场景的真实感。可以说《巴里·林登》做到了电影这门艺术的极致,至少从形式上。

1980年,库布里克又献上了惊悚片历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闪灵》。

《闪灵》(1980)

这部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闪灵》,嗯,介绍的我都烦了……总之,先有小说,后有剧本,“无小说不剧本”是库神的宗旨之一

库布里克终于涉足惊悚题材,然后又贡献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不同于寻常恐怖片的jump scare或者是惊悚元素,闪灵完全是靠不断营造的压抑气氛以及惊悚的背景音乐,让观众产生不舒服的心理压力,随着主角的内心一步步走向崩溃。

作为影史最伟大的恐怖片之一,《闪灵》留下了太多经典桥段供后来者致敬:双胞胎姐妹、237号房间、劈开门板的斧头、电梯里喷涌而出的血海……

其实这部电影的创作起因还是由于《巴里·林登》票房上的惨败,库神觉得需要拍一部兼顾商业与艺术的电影,顺便涉足一下自己未探索过的领域,于是有了这部历时5年拍摄才完成的《闪灵》。考究的库布里克在这部影片甚至创下了一个吉尼斯纪录:杰克·尼克尔森挥舞棒球的一幕,反复拍摄了127次。

另一个有趣的事情是,《闪灵》的拍摄团队有摄影机稳定器——斯坦尼康的发明人加雷特·布朗参与,而《闪灵》中的大量长镜头则使斯坦尼康的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这项技术也成为日后电影拍摄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单就这项贡献看,《闪灵》也足以彪炳影史了。

1987年,库布里克继《光荣之路》后再次执导战争片——《全金属外壳》。

《全金属外壳》(1987)

该片改编自古斯塔夫·哈斯福特的小说《短期服役》,讲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战争中的故事。

本片继《巴里·林登》之后继续采用两段式顺序结构,上半部讲述新兵们进入海军陆战队训练营受训,下半部则叙述了海军陆战队在越南作战的情景。上半部叙事紧凑、节奏明快,与下半部形成鲜明反差,也正是这种强烈的反差感让库布里克能够得心应手的阐释人的两重性:训练营把未上过战场的士兵训练成了只会杀人的野兽,而战场的残酷最终让人性复归。

库布里克表示,他被哈斯福德的小说吸引的原因是:“既不反战,也不主战,没有道德上或者政治上的观点,而只是聚焦事物发展的原貌。”越南战争是一场奇怪的战争,不知敌人,不知方向,也不知结果。为战而战,涂炭的终究是生灵。库布里克用这样一部反战片再次提醒了人们战争的残酷,以及所带来的人性的扭曲甚至是泯灭。

1999年3月7日,这位伟大的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在英国赫特福德郡与世长辞。7月13日,影院才开始放映他的遗作——《大开眼戒》。

《大开眼戒》(1999)

作为库神的遗作,《大开眼戒》(或译《紧闭双眼》)自然是一部传奇影片。更为传奇的是,这部电影竟然不是由小说改编而来的。更更为传奇的是,库布里克在完成影片终剪之后的第4天便溘然辞世,死因是心脏病发作,享年70岁。

关于库布里克的离世是否有隐秘还未可知,但他的遗作却反映了最真实的库布里克: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揣测的意图。因此这部影片也是两极分化严重,豆瓣评分也堪堪接近8分,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很不喜欢。

这部情爱电影由克鲁斯夫妇担纲主演(汤姆·克鲁斯X妮可·基德曼),虽然视觉上充斥着荷尔蒙,但Yui却并不觉得色情,也感受不到欲望,只有纯粹的宣泄以及肆意的艺术。

而除了这11部在影史熠熠生辉的影片之外,库布里克还有另一部作品也经常被人提及——未完成的《拿破仑》。

网友自制的《拿破仑》海报

众所周知,库布里克为了拍摄电影往往会进行“地毯式准备”。比如拍摄《光荣之路》时阅读了大量一战资料,法国士兵每天阅什么报纸,抽什么牌子的香烟等细节化的问题他都要找到答案;拍摄《奇爱博士》对核的深入研究;《巴里·林登》甚至对服装要求按时期还原……

而为了拍摄这部《拿破仑》,库布里克几乎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拿破仑的书和文献,阅读量超过500本;他还让助理们去世界各地前景,“任何拿破仑去过的地方都要去”,最终,团队拍摄了超过15000张照片,搜集了超过17000张拿破仑的画像。但终究,我们看不到由库布里克亲自执导的这部电影了。

不过,或许像《人工智能》一样,这些准备工作和概念会以另一种形式跟大家见面呢?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故事结束了。纵观其电影上的成就,除了导演的基本职能之外,还对于摄影、剪辑、音效、艺术设计等几乎所有电影技术都有深入的研究。在他的电影里有太多开创性的表现形式,和自成一格的风格与体系,为后世不断参考、承继和致敬。

通俗点来说,就是库布里克拍了各个类型片,并将各个类型片都拍到了极致。

即使没有学院奖的认可,他的作品已然成为永垂不朽的经典。

对电影最纯粹的执着与追求,让库布里克成为了库布里克。

感谢世间曾有过斯坦利·库布里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