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弟子一定不如师父

 一生求何 2019-03-24

《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章,属于学校高中文言文必修课程,相信只要读过高中的当代中国人都不会陌生。

回想起自己当年高中时代,曾摇头晃脑诵读《师说》百千遍,几乎倒背如流,却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真正理解文章的寓意。

特别是那句“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年少轻狂的我,哪里明白什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满心都只佩服那些知识渊博的老师和教授们,深以为只有他们传授的才是真正的学问。所以根本无法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的真义,反而认为孔子简直是胡说八道:假设两个文盲老农民跟我同行,他俩大字不识一个,谁配做我老师?

三十多年后,再次阅读《师说》,已无法做到年少时候那样倒背如流了,却在字里行间看到了许多以前根本看不见的道理,不由得感慨万分。原来:古人、书籍、自己、爱人、孩子、父母、长辈、熟人、陌生人、朋友、敌人、动物、植物、大地山川、东西南北、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春夏秋冬、行走坐卧、吃喝拉撒、过去、现在、未来…这些,都是我的老师。

如果,二十来岁的时候,我就能懂得这个道理,那该多好啊。

反过来再看四周,很多人六七十岁,甚至八九十岁了,都还不明白这些道理呢。有非常多的人,只肯听专家所说,只相信“科学知识”,遇到身体不适,病了,只知道依赖医院,依赖医生,依赖别人。如果该求的都求了,该治的都治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就无助迷惘,或自暴自弃,他们好像从没想过要去弄明白自己身上的这些问题。

别人身上的问题也就罢了,你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可是自己啊,是自己身上出了问题,干嘛要把命交到他人手里?

见过一些曾经意气风发,呼风唤雨,万众瞩目的人物,后来或瘫痪在床不能自理,甚至身体溃烂而死,或被医院开肠破肚,切一块锯一截之后死去,或是在恐惧中死去,或是被活活痛死,毫无尊严可言。所以我对学生们说,我不会去强求功名利禄,我更愿意耗精费神去法天则地,因为那可以真正提升自己的认知,让自己活得惬意自在,不被切割,不被吓死,不被烂死,不被痛死,这是花再多钱也买不来的尊贵感。

所以在我五十岁的时候,懂得了遵循圣人思想,去拜天地人为师,也算是非常幸运的了。

韩愈认为,圣人无常师。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是因为圣人善于寻找各种可以给自己带来能量的老师。何为圣人?圣,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 右边是口。耳表示闻道,指心窍能通达天地,内经所言心开窍于耳即此意。口表示传播教化,所以圣人是指那些得道并且弘扬道义的人

为什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呢?内经说“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圣人懂得将自己与天地人相合,并且掌握了方法尺度和规则,再去行为,这样的人是大智慧之人,当然不会死守一个固定的老师了。比如孔子曾经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拜师求学,并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成为当时天下最博学的人之一,最后孔子的那些老师们,在贤能方面都不如孔子,所以韩愈才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我虽不是圣人之才,但可以效法圣人思想去行为啊,至少,通过圣人思想的教化,能够让自己这具凡人之躯活得更好吧。

有一次我在某地做公益讲座,会后主办方老总对我说:陈老师,你一定要把全部本事都传授给学生们,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你要让你的学生们都超过你才好啊。

我笑着说,韩愈这句话我是不认可的。

老总略感诧异,问,你为何不认可?

我说,从经验中医的角度来讲,韩愈的这句话肯定没错。经验中医主要是靠临床摸索和经验积累发展起来的,通常是年龄越老经验越丰富,有祖传背景的医术会更牛。但是他们几十年的积累,或家传数代,就那一点秘方,就那一点技能,就那一些经验,师父自己的发展和上升空间很小,师父只要敢全部传给学生,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跟师父平起平坐了。如果学生够聪明,平台也够好,他们的名声与能力都可以轻易盖过师父。所以传统中医能人辈出就是这个道理,很多中医为何要保守?为何不敢轻易传授绝招?就因为他们本身是属于经验中医,能量有限,教会徒弟就会饿死师父,弟子强过师父,师父不如弟子的事情太容易发生了。

但是从道法自然的角度来讲,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就觉得未必可行。孔子有三千弟子,却没有一个能超越孔子的,不是因为孔子保守,也不是他的弟子们愚钝,只因为孔子是行在道上,并且没有停息。《黄帝内经》面世几千年,一直没有任何著作能够超越内经,不是因为人们真的读不懂内经,也不是后世之人不想超越内经,实在是因为内经已经属于大道之理。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我的学生们都知道我这些年认知一直在突飞猛进,家人和朋友们也常常惊叹我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其实并不是我有多高的天赋,只是因为我虔诚,并且坚定的跟随圣人思想在前进。真正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不是保守之人,我没绝招,没秘方,因为我的思维已渐渐与天地自然形成了一个无端之环,自然之大,之广,之博,之浩瀚,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今天把自己的认知腾空出去,明天又会有新的认知潮涌进来,保守对我而言反而是前进的障碍,所以我只要有新的收获就会拿出来与学生分享。

我非常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超过我,但是,尽管我努力的在把学生们往内经思想思维层面去引导,由于惯性的存在,他们认识内经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有至少两条信心,可以保证我的学生们永远超不过我。

首先,学生们没有几个人能够如我一样专注的,我是立新七针这支队伍里那匹头马,在法天则地中奔驰,我知道未来的方向。但学生们绝大多数人的心神都会被外界各种诱惑所动摇,他们跟我学了内经思想,可能还要去学其他的针法,还要去学中药,去学灸疗,学按摩,学刮痧,学膏药等等,真正能够用在我传授的学术上面的精力,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其实有的学生真的比我还聪明,悟性也比我更高,但是他们不知道内经异法方宜论到底讲的啥,也听不进我的解释,只认定针之不及就必须药之灸之,所以不知不觉中就把自己就变成了一只蝜蝂,驮着针灸药按摩各种医术,还在不停的满世界寻求哪里有更好的医术可以学习。而我本身起点就比学生们高,我还一直持续专注在内经思想上面,不停的研究,快速的进步,学生们如何能够超越我?

其次,从人类的规律来讲,通常是年轻的时候体力大于思想,年龄大的时候思想大于体力。我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比我年轻,但过多的负累与欲求,耗散了他们的能力,以至于大多数学生体力比不过我,阅历也不如我丰富,在思想和思维的层面上,他们又很难复制我的经纬度,很多东西他们看不见但我却看得到,他们想不到的我却能轻易想出来。思想这东西,你越思考就越发达,就越能深远。所以,除非我放弃,懈怠,或停止不前,学生们才有可能超越我,但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师说》那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我这儿,是不成立的。在我有生之年,师父一定是永远贤于弟子的,学生们只能跟在我后面使劲追,稍不留神,他们就会渐行渐远。

老总听了我这席话,伸出大拇指:我见识过的中医也不算少了,第一次听到有你这种自信的。

呵呵,其实不是我想这么狂,实在是我了解中医太多了。

狂一点,是自信使然,还能给自己施加压力,迫使自己更加的努力。

一个中医,如果狂得太厉害,能量没跟上,承托不起那份狂,狂就成了妄,幻觉频生,精神失常,继而走向衰败。

难道真的没有学生可以超越师父的?

嗯,如果学生本来起步就晚,学习上还漫不经心,徘徊彷徨,迟疑纠结,那是绝不可能超越的。

但事物没有绝对,所以也有一种超越的可能,那就是弟子聪慧过人,还快马加鞭的在跑。

将来,即便不能超越师父,他也一定会远远超越很多很多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