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霸兼用”的正确打开方式

 昵称535749 2019-03-25

“王道”,“霸道”,出自《荀子·王霸》篇,“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这话的大意是,谋治国家的人,推行仁义礼治的,为王道;着重刑律赏罚的,为霸道;靠玩弄权术,人心的,是亡国之道。

进而,又有“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而仁人之所以务白也。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制于人也”。

这里的大意是,“王道”,“霸道”,“权谋道”,都是治国处世的方法,行事之人各有侧重,偏废,才会有“王”,“霸”,“亡国”之分。这些方法,明智的人要依据时势变化,谨慎选择处理应对。即便是心怀仁义之人,也必须对这些方法,有清晰明确的认知。这些方法运用得当,处世做事才会顺利,不懂得灵活运用的,往往就会受制于人。

这里“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制于人也”,大致就是后来“王霸兼用,杂以权谋”的出处。

500

开篇背了一段书,也是不得已,为了说清楚“王道”,“霸道”的本意。这“王道”与“霸道”,都是治国理事的一种方法,一种行为模式,随着时代变化,它们的具体行为指向就会有所不同。

在中华秦汉以后,大一统的帝国语境里,“王道”就是指的“儒家”,“霸道”就是指的“法家”。而“王霸兼用”,就是“外儒内法”。儒家思想因为后来的搞唯我独尊,搞政治正确,让我们整个民族跌进深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是因为儒家,因为汉武的“独尊儒术”,让秦汉以来混乱不堪的价值观得到了统一,进而才使得统一的国家认同得以完成,并成就辉煌极盛的中华文明。至今,我们习惯称呼东亚周边国家为"儒家"文化圈,用"儒家"来指代中华文明,确有其理可循。

500

这里要说明的是,汉武帝时期所谓“独尊儒术”,可不是说儒家唯我独尊,排斥异己。它指的是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认同的思想价值观,由官方在社会,和官方的教育体系内推广,并没有在此同时就对其他思想观点进行打压。

一个国家,一个族群,能够形成的必须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认同。而在汉武之前,自秦大一统以来,这一点上做得并不好。秦的“焚书坑儒”,以及“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动作,都是想完成统一国家认同。秦行“法”制,当它把这一切从秦国,推向更广袤的秦帝国时,遇到了麻烦。这麻烦主要体现在以力量,以“霸道”取得天下,却不能用来治理天下。再强大的力量,总有它能有效影响的边界,当它所控制的范围大到一个程度,可能一时的会万民慑服,却终究不免烽火连天,遍地狼烟。

汉初,行“黄老之术”,“仁”济天下,休养生息,这是真正的“王道”。但是“王道”也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那就是社会在充分的自由需求之下,还有更深层次的需求,"公平"。好比拳击,搏击比赛,总要分个体重等级,才能叫公平竞赛,不然你让个一百五十公斤的,跟个不到五十公斤的同台较量,结果可想而知嘛。

“王道”,与“霸道”对立的说法,以及老庄“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是有客观条件限制的,即它们都是在秦汉以前的封建制度,等级分明的社会里才能够成立。秦汉之后,皇权之下,至少在法理上,一律平等。比方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原本是《诗经》里对于封建制度下待遇不公的抱怨,放在秦汉以后的语境里,它就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兄弟,你得纳税啊。

“王道”给予社会以充足的自由。而在充分自由的社会中,总是会有人天然就占有更多社会资源,也总是有人能力要远远超出普通人,他们就会在自由竞争之中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如何对他们进行适度的限制,不让社会资源过度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就需要治国理事者设立制度,并以力量保障制度的推行,让整个社会能有尽可能的"公平"。汉武的"削宗藩","抑豪强","以力行之",这就是"霸道"。

500

“王道”,与“霸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各有侧重,因具体时势变化而不同。汉初时,因长年战争而民生凋敝,人口大量减少,这时,就需要“王道”,“休养生息”来给社会注入活力。历来中华各朝开国都是这样做的,但是这么做其实也是有条件的,即中华在旧帝国时代,与周边国家的对比,一直处于生产力领先状态。

如果在生产力落后,外部的压力,危机又始终存在,挥之不去的情况下,再选择“休养生息”,那就无异于自杀,等于把自身的国运,安全,全部置于不可知的周边势力的战略选择之上。退一万步讲,即便是周边势力有了某种安全保证,哪一天他若是变了呢,他们的国君更替了呢?一国的安全,族群的存灭,如此沉重之事,谁敢轻易交托他人之手?

到了汉武时期,百来年的时间里,社会财富,人口大量增加,相应的社会矛盾也积累到了一个程度,财富大量集中,社会资源高度被垄断,社会活力渐趋衰颓。这时候适时作出制度变化,将大量集中的社会财富,资源,重新投入社会,为社会重新注入活力,就是很必要的了。财富,资源的大量占有者,当然不愿意拱手让人,于是就需要力量,“霸道”设立制度来保证实施。实施了"霸道",又大力推行"儒学",强化统一国家认同的同时,又与"霸道"互为补充,达到"王霸兼用",即"外儒内法",这是很高明而合理的政治作为.

前面举得例子是中华旧帝国时代,那么在近两三百年,占据话语权的西方文化语境里,"王霸兼用"该如何理解呢?

西方语境喜欢用"左","右"来介定思想方法,行为模式。对应的,"王道"即是"左","霸道"即是"右"。

推而广之,在当前语境下,于"社会,人权"是左,"民粹"是右,于个人,"理性"是左,"本能"是右。

拿美国为例,在它崛起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力宣扬"美国梦",高举"人权","个性自由"大旗,一方面又订立严苛琐细的法律,来保障社会自由竞争的基本公平。这两手的同举并行,维持了美国社会的长期保有活力,奠定了国家崛起的基础。

我们稍微一想就不难发现,这不就是"外儒内法"么,不就是"王霸兼用"么。而美国目前的问题,也正是社会平衡机制失效,财富,资源高度集中,既得利益集团高呼"人权","自由",以政治正确,道德绑架,对抗社会制度变革,重"王道",而废"霸道"。这一切,又与中华的两宋,明末,何其相似……

至于"欧陆"的"白左"们,则更是把政治正确玩到了匪夷所思,"反人类"的地步,具体事例我就不说了,有心者查一查"白左"便知。"白左"一意孤行的出格,直接导致欧陆"民粹"力量的再度沉渣泛起。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王道"对应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即理性,即利他性,"善"。"霸道"对应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即本能,即利己性,"恶"。

500

我们在说到"王道",与"霸道"时,不应该把他们对立的两端来看,正如我们本就不应该单一的讨论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比方说,水,同时具备透明性,和流动性,两种特征,我们既不能用水的透明性,来否定它的流动性,也不能用流动性来否定透明性。它们的合二为一,才成就一个整体,因应时势的变化,在取向上可能有所侧重,但任何存一废一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以偏概全。

儒家里讲"直道而行",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直道就是中道,就是不偏不倚,"王霸兼用"才是正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