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谈内控系列之一 味千拉面在中国不一定是最好吃的面,但可能是近几十年最有故事的面。 一、面界封神 味千拉面原本是一家日本小店,由重光克昭于1968年创立于日本九州熊本,起初的店面座位不到10人,直至后来潘慰在90年代将其引入香港、内陆,总部注册于上海。依靠标准化和工业化运作迅速扩张,门店数从2003年的13家,扩张到2007年底的210家,销售额也从2003年的1.3亿元,攀升至2007年上半年的3.91亿元。 2007年3月30日,味千拉面母公司味千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00538.HK)。味千拉面彼时属于资本竞争追逐的明星项目,在推介过程中,更是获得192倍超额认购,融资2.5亿美元。 2008年,味千中国被福布斯选为营业额10亿美元以下“200家最佳亚洲企业”之一。潘慰也于同年登上“胡润餐饮富豪榜”榜首,并在此后4次蝉联榜单首富,被称为“中国拉面女王”。 虽然日本重光家族提供味千中国碗底汤底,创始人重光克昭一直担任味千中国非执行董事,并在味千中国拥有部分股份,但味千中国一直是由潘慰带领团队独立运营。 截至2010年年底,味千在中国27个省份、86个城市开了508间连锁店,可以说,当时的味千一路兵锋所指,罕逢对手,攻城拔寨,打遍天下“面界”。 潘慰也在规划着“五年千店”的梦想。 然而没有料到,此后几场危机不期而至,打乱了味千版图扩张的节奏。
味千拉面吸引消费者的卖点之一,便是其来自日本的“大骨熬汤”的宣传,当时的广告语为“一碗汤的钙质含量更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类的数十倍”。基于此,味千在消费者心中塑造了高端洋气的形象,定价不菲。但事实上,这碗雪白鲜美的骨汤却不是猪骨熬制的。 2011年7月,经媒体报道,30多元一碗的味千拉面,汤底是用汤粉、汤料调制出来,每碗成本仅几毛钱。随后,味千先是承认宣传夸张,随后在官网承认骨汤非现场熬制而是由浓缩液兑制而成。 受此消息影响,味千拉面品牌形象遭受重创。骨汤门爆发当天,味千股价小幅下挫0.9%;但消息被证实后,味千股价便狂泻不止,短短数日市值缩水约42亿港元。 2011年11月底,上海工商部门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由,对味千涉嫌虚假夸大钙含量给出定论,处罚20万元。 然而,老王事后看到一则关于对味千公司主席裁潘慰的采访报道,在谈到此次“骨汤门”事件时,潘蔚却重点强调了“味千缺乏危机公关经验,也不重视公共关系活动”,他认为这是造成此次危机事件扩大化的主要原因。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危机公关?味千缺的仅仅是经验吗? 老王认为,好的危机公关应当包括三点: 1、快速反应机制-每一家公司都应该设置一个有危机处理经验的小组,由一名高管挂帅。成员在平时可以各司其职,但一旦危机发生,这个小组要迅速地进入应对行动。当危机爆发之后,对外要立刻释放出 “我们正在调查,如果是真的,我们会负责”的信号与态度。 2、及时发布真实情况-很多公司不愿意发布对自身不利的消息,实际上,比起被人挖出来,自己发布更能掌握消息传导的主动权。事实上,在信息时代,许多靠“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3、尽早道歉-一旦确认事件确实伤害到了消费者利益,在披露的同时就以一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姿态尽早道歉,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老王点评:味千缺乏的不是所谓的危机处理经验,而是一颗敬畏和诚信的心。 三、“100%港资”危机 “味千拉面”的故乡在日本,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味千拉面”当时在中国的成功,也是日本人在餐饮制作方面精细化、标准化的优势,与我国消费市场成功融合的案例。然而,在某个角度讲,味千“成也日本,萧也日本”,“骨汤门”事件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平息下来,不料在2012年由于“钓鱼岛事件”,我国又发生了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风潮,而门店众多的“味千”则因其日式基因,首当其冲地遭到消费者冲击与冷落。 可能接受了上次危机的教训,为了打消国内消费者的顾虑,味千管理层快速确定了“去日本化”的危机公关策略,对外公告宣称味千品牌虽然具备“日本元素”,但却是“100%港资”。 然而,这种自说自话的说法很快成为打脸的“呈堂公证”,有人查出了味千中国在香港的登记资料并发在网上,事实是日本重光家族自始在味千中国持有部分股份,“100%港资”的说法不攻自破,味千一时成了公认的“撒谎者”,在国内的形象一落千丈,持续遭到抵制,长时间“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王点评:昨天,为了证明‘正宗日式’而提高身价,不惜虚假宣传;今天,为了迎合市场企图“瞒天过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能越描越黑。 面对不理智的消费者及市场,最好的危机处理其实是做好自己,真实沟通,静静的等待风雨过去。 以上两次危机事件背后,暴露出的是味千的诚信问题,而诚信缺失的企业,危机不仅会来自市场,更有可能从自己的内部出现。 四、“CFO监守自盗”危机 当年的“骨汤门”风波已经过去多年,我国民众在处理类似中日关系上也渐渐理性,时间与环境给了味千卷土重来的足够机会,然而,“面”还是那个多年前的那个味道,消费者却始终不给“味千”面子,人气再难重现当年的爆棚场面。 从公开的财务信息来看,近些年味千中国虽然偶有亮点,但自2015年起,营收出现持续下滑,已从2014年峰值时的26.61亿元,跌至2017年的23.93亿元,关店止损、开新店同步进行,始终没能挽救总体业绩下滑的局面。客观来讲,对于味千这样的餐饮企业,没有新闻应当就是好消息吧。 但是,近期连续两则关于味千财务总监贪腐的丑闻又将味千推向了台面: 1、味千中国12月14日晚公布了一则重大消息,管理层近日发现并已向董事会报告,现年43岁的首席财务官刘家豪涉嫌挪用资金至个人账户,目前确定金额为179.5万港元,董事会决议罢免其首席财务官及多家附属公司的秘书职务。 公司已就有关事宜向香港警方举报。就涉嫌挪用事项而言,董事会将委聘专业人士对集团的现金流动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审视如何改善集团的内部监控制度及程序。 2、味千中国于2019年3月14日发布了关于首席财务官刘家豪涉嫌挪用资金的最新进展,称在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最多约2363.7万港元(扣除已付薪金及花红)遭刘家豪以支票欺诈方式挪用。这个数额远超去年底事件披露时179.5万港元的数字。 公开资料显示,刘家豪现年44岁,曾经就职于属于四大的德勤事务所,自2011年加盟味千,恰恰是骨汤门事件爆发之际,一路成为该公司核心高管人员,曾任味千中国首席财务总监、合资格会计师,在审计、财务及商业咨询方面拥有超过15年经验。 目前刘家豪涉事的欺诈、挪用细节目前尚未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 1、刘家豪自加盟味千的第二年就开始挪用公司资金,而从公开的信息来看,他本人以前的从业经历十分优秀,并未有任何不良记录,角色转换迅速; 2、味千对CFO岗位的管控存在严重缺陷,缺乏制衡、监督机制,否则不会在长达6年的时间可以让刘家豪屡屡得手; 3、味千的内部控制环境应当进行深刻反思。当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已经偏离了诚信正直的轨道,任何人都有出轨的可能; 4、味千后续发布的内部问题一定比目前对外公告的消息更复杂。 截至2019年3月20日,味千中国收盘报2.25港元,相较2008年的股价顶点14.7港元,已一再腰斩,市值也从超过百亿港元缩水至24.56亿港元。 五、小结 中国人吃面讲究,曾经看过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对邻近县城的一家小面馆情有独钟,与几位极为要好的朋友,为了吃上一碗喜欢的盐汤面,长途驱车奔波几个小时,只为了“地道”两字。 许多南方人也喜欢吃面,除了味道本身,还讲究就餐时的感受,甚至将一碗面提升到了处世哲学的层面。旧上海大亨杜月笙总结的很形象,常说人生需要吃好“三碗面”-体面、情面、场面,其中场面就是形象了,没有形象,受信任的程度就会打折扣,毕竟事关大局,事关信用,事关人气,无论如何也要撑得住。 做企业何尝不是如此呢?一路总会遇到各种波折与危机,而要真正能够撑得住,老王认为,首先要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不要让管理风险的人本身成为风险,尤其CEO/CFO等等,毕竟,任何事物,作用力大的同时,破坏力会更大。 一碗面做好不容易,一个企业做好更难。 所以,还是要祝福味千把这碗面的故事继续讲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