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聪,广东三水人,原广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省美协理事、市美协主席。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杨家聪就以钢笔画、水彩画及水乡国画闻名于南国画坛。以擅画雄鹰和水乡著称,有“鹰痴”之称。 艰辛求学路 初中毕业后,杨家聪被保送入读广西艺术专科学校。从广西平南到桂林有数百公里,要先坐船到柳州,再从柳州乘汽车到桂林。那时,父亲刚辞世,七哥又因病去世,长兄和大姐在外谋生,家庭经济极为拮据,旅费难筹。幸得一位朋友帮助,才得以成行。 到桂林后,为节省生活费用,他在文昌桥附近的一间木屋住下。这一带以贫民百姓居多,十分嘈杂。他在独秀峰找到一个僻静之处,天天看书备考,中午吃些杂粮充饥,熬了十多天直到开考。学校规定,考试成绩前十名学费全免。结果他考了第一名,顺利就读。
当时的广西艺专,集中了省内有名望的教授,能够在名师指导下专心致志地学习自己喜爱的专业,他感到很幸运。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后,他六哥病危,只好告假回家,直到料理完六哥后事。因家中经济更拮据,虽艺专再三来信催促返校,他终无法筹措足够的旅费而辍学。 痴情画雄鹰 然而,他对艺术的挚爱却并未因失去学业而放弃。在此后的人生行旅中,他成长为一棵长盛的艺术常青树,结下了累累硕果。尤其是在来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州工作和生活后,即使担任要职,事务繁忙,抽空作画仍是他每日的硬任务。 雄鹰坚忍不拔的个性、无所畏惧的王者风范,是他甚为敬佩的。人当如雄鹰那般,敏锐沉着、坚韧顽强、勇往直前、充满生命力,不屈从于生活的困苦和命运的磨难。 这或许正是他迷恋雄鹰的原因。苦心孤诣研习十余载,他笔下的鹰诗、鹰画炉火纯青,独具一格,在南国诗坛、画坛享有盛誉。 为了画好鹰,杨家聪进入了忘我境界。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他每集必看。只要出现有鹰的画面,他立即在速写本上把鹰的动态速写下来。出差时,总要询问当地的动物园是否有鹰?一旦得知有,百忙中总要抽空去看看。 专注于斯,心无旁骛。他笔下的鹰生动豪放、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传统工笔技法的双勾填白或半工半意手法顺手拈来,浓淡相宜,在写鹰的国画派系中有别于著名花鸟画家李苦禅、徐悲鸿,画风鲜明,自成一格。 前几年,广州市政府接待某国贵宾,经了解发现,该贵宾来自崇尚雄鹰的国度,市领导要求请国画大师画一幅雄鹰图作为礼物。接到任务,杨家聪不负重托,很快拿出一幅大气磅礴的雄鹰图。贵宾得此礼物,爱不释手。过了不久,这位贵宾又专门指定要杨家聪的鹰画。此事一时传为美谈。 亦爱写鹰诗 杨家聪的诗如他的画一般,多姿多彩,且常是诗画相随相生。“我构思画面到一定深度,当脑海里呈现出画面的意境时,诗思也就流淌出来了,欲罢不能。有时又相反,头脑里灵感一来,诗潮汹涌,诗的意境同时形成了画面的构图。”因此,他的题画诗亦是颇有韵味,既得画之精髓,又增加了画的艺术魅力。 诗画互补,画中有诗,使画之意境更为深远。 “长空展翅逐云飞,往复回环力不疲。如箭穿空掠水过,肥鱼抓得上高枝。”(题《海猎图》) “苍龙出岫飞鹰,磅礴云天百鸟惊。志在凌霄何所惧,呼朋振翅倍豪情。”(题《屹立苍茫图》) “破云日出满天红,龙甲虬枝傲雪风。最是英姿独立处,雄睨大野倚苍穹。”(题《雄睨图》) “松柏千年绿,江河万古流。腾飞迎旭日,霞彩满神州。”(题《旭日雄风图》)…… 读者跟随着诗的“步伐”,似乎已然看到几只神态不一、威武勇猛的雄鹰振翅高飞、翱翔万里。 对于新诗和传统诗词,杨家聪并无门户之见。但他认为,对于画画而言,新诗入画不太合适,而旧诗与画则是天作之合,因此他偏好传统诗词,亦有所造诣。 诗人、画家看似两重身份,却又和谐一统。在杨家聪的人生中,诗画合一,天地广阔,来去自由。 |
|
来自: 高山杨55766209 > 《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