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存《曼殊余集》书稿内。 画跋:“‘吹老单于月一痕,江南知是几黄昏。水仙冷落琼花死,只有南枝尚返魂。’‘寒结痴阴惨物华,莫将憔悴听胡笳。明年无限风光在,夺得春回是此葩。’录谢翱、郑思肖二绝。太炎。” 谢翱(1249– 1295):南宋诗人,字皋羽,号晞髮子,福安(今属福建)人。元兵南下时,率乡兵数百人,参加文天祥抗战部队,任谘议参军。及闻天祥死节,悲不能禁,只影行游浙水,过严陵,登西台,设天祥主,酹奠号泣,以竹如意击石,歌招魂之词,竹石俱碎。因作《西台恸哭记》。所为诗,风格沉郁,寄寓着其对宋室沦亡的悲痛。临终,友人以其文稿殉葬。著有:《晞髮集》,编有《天地间集》等。 曼殊所绘梅,美丽,孤冷,高洁,坚强,充满力度。太炎录谢、郑二诗,引申了画的内涵,突出了“返魂”的“南枝”,在时光流逝、“水仙冷落琼花死”时独有的生机,在异族北国 “胡笳”之声遍被大地,满清统治极为严酷,“寒结”“憔悴”时节,深信未来,风光无限的春天,一定会被梅花所象征的青春的力量唤回。 胡晓风《忆曼殊大师》: “樱花梦断梅魂在,一夕寒潮入晓钟。” 景逸女士《西湖访曼殊上人墓》:“忏尽柔情成一梦,万梅山畔抱经眠。”“纱囊检点当年句,好向梅花月下看。” 伍仲文《题曼殊兰梅遗画影本》:曼殊上人东游,与先兄义伯……赠此素缋,以徵同气。其潇洒出尘之概,实如其人。 黄侃很欣赏曼殊绘画,包括这幅《梅》。他在《忆曼殊》一诗中写道:“常忆弥天一曼公,小诗清绝画尤工。早梅飞瀑师齐已,远渚寒汀仿惠崇。” ![]() (原载李蔚《曼殊妙跡百帧》154-155页,北京远东联合国际拍卖公司2018年10月出品,非卖品。) |
|
来自: 昵称16627923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