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瘫病之蜂针疗法

 邹沁洋 2019-03-25

面瘫

概   要:本病多因正气亏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闭阻,面部经筋失于濡养,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

临床表现为起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额纹、鼻唇沟消失,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 依据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本病主要介绍周围性面瘫

面瘫病之蜂针疗法

治则治法: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行直刺、点刺、散刺法。

选 穴

主穴:太阳、阳白、地仓、颊车、翳风、合谷。

配穴

1.鼻唇沟平坦者,加迎香、口禾髎;

2.鼻唇沟歪斜者加水沟;

3.颏唇沟歪斜者加承浆;

4.目不能合或不能皱眉者加攒竹;

5.咀嚼不利者加下关;

6.流泪者加睛明;

7.舌麻乏味者加廉泉;

8.病程日久者加足三里、内庭、水沟。

操作步骤

眼部穴位用散刺法,面部穴位用点刺法,远端穴位用直刺法。

1.皮试。

2.第1次治疗,点刺患侧地仓穴。

3.第2次治疗,点刺患侧地仓、颊车。

4.第3次以后的治疗,先选主穴再选配穴,每次增加1~2穴,但每次增加总量不超过1个蜂单位。

特别提示

因面部易肿,每次针量不宜过多、每次最多不超过6个蜂单位。

禁忌症

1.皮试阳性患者。

2.心衰患者。

3.血小板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4.孕妇。

注意事项

1.蜂毒可引起过敏反应,极少患者也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故应具备基本的过敏反应急救条件,不具备急救条件的不得进行蜂针治疗。

2.一旦出现头晕、心慌、腹痛、胸闷等不良反应,应立即拔掉蜂针,注意拔针时不可挤压毒囊,并对症处理。

3.在治疗过程中忌食辛辣、海鲜等,勿劳累,避风寒。

4.患者睡眠严重不足、精神状态不佳(如过度悲伤、抑郁)或过度疲劳、饥饿,月经期,医生可根据情况减少蜂针量,严重者需暂停治疗1~2天,身体状况好转后方可继续治疗。

5.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进行蜂针治疗时,一定要注意进针角度,蜂针要垂直皮肤进针以减少皮损,以免造成创口太大不易愈合。

6.在蜂针反应期,体温低于 38.5°时不必特殊处理,一般1~3个小时会自动退热,体温高于 38.5°时可使用退热药物。

过敏反应处理

1.患者留针过程应在医生的视野内观察,拔针后离开。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拔掉蜂针,不可挤压毒囊。

2.若出现瘙痒、荨麻疹,可服用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3.若出现腹痛,可针刺上脘、中脘、关元、足三里,腹痛仍无缓解,可肌注654-2注射液10mg;

4.若出现呼吸困难,马上让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轻者指压、针刺人中、百会、少商、内关,必要时肌肉注射 0.1% 肾上腺素0.3~0.5ml,重者送急诊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