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籽料皮色之变(30年河东,30年河西)

 大道无形读书 2019-03-25

俗话说:“瓷看底,玉看皮”,籽料天然独特的地方之一在于其皮色,在大自然的神奇孕育下,鲜艳美丽的玉皮是籽料的特征,也是上天赐给和田玉的玉衣。

1

先说说皮色的形成:籽料浸入水中,水中的矿物离子慢慢地渗透浸入玉石的微小裂隙,并沉淀下来,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铁离子,它与空气发生氧化作用,形成籽料的皮色。

和田玉籽料的皮色厚度,一般都在一毫米以下,呈各种形状分布在玉石表面。不同的自然环境赋予了籽料不同的色彩变化。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的籽料表面如金点满布,有的却霸气如虎皮,各有不同,满足了玩友的更多想象。各种玉皮像是玉石穿戴了多彩的服饰,别具风情。如果将玉比喻成一本书,则玉皮就是书的封面。

对于和田玉皮色的各种具体命名,在玉石界并无标准,以最接近的实物颜色来称谓,如和田玉中枣红皮、秋梨皮、乌鸦皮、虎皮等等,这些名字生动易记,方便交流,时间长了,讲的多了,就成了约定俗成的名字。

2

玩皮色是现代人对和田玉的新玩法,我们从出土的的古玉中几乎看不到留皮色的雕刻。早些年的和田籽料雕件或挂牌很少留皮,过去在白玉上把皮称呼为“璞”,通常是会先去皮再设计雕刻。

一来,过去的籽料主要是从河床表面捞出,皮色料较少,即便是有颜色也是比较浅的。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挖掘打捞,河中直接可以捞的籽料几乎绝迹,现如今的籽料大多是从老河床砂土中开采来的,因长期受到周围环境的侵染,所以很多带有深而艳丽的皮色。

再者,玉石文化发展至今,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提升,审美观也有所变化。人们喜欢自然之美,讲究发挥玉石本身的特点,所谓天人合一,以赏玉为主,赏工为辅。以聆听玉石的声音,取代玉工决定玉石命运的传统做法,玉石的皮色得到了认可。

还有一个原因是以前人们是不分山料和籽料的,但之后人们发现了籽料相比山料来说玉质更温润细腻,留皮是方便区分山料和籽料。

3

玉皮为衣,玉体为肉,衣服要穿得合身得体才是一种美。无论多贵的籽料、多美的玉皮,都需要巧妙地运用到雕刻作品中,不能是为留皮而留皮。

现代的玉雕作品,尤其重视皮色与作品的相结合,每一件作品都需要因材施艺,因形设计,不但要突出皮色美,而且要保证造型的独特性,俏色的巧妙运用,不仅能让和田籽料作品倍显生动,灵气十足,还能极大的提升它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和田玉籽料皮色的丰富性,为藏家赏玩皮色提供了基础。枣红皮、洒金皮、秋梨皮等这些皮色,重、满、艳、美,符合人们对颜色的审美,又与白润细腻的玉质相互映衬,增加把玩时的视觉美感。玩玉之人,会把玉的皮色视为美人之衣,恋花之蝶,皮色让玩玉更多彩。

买玉、品玉、鉴玉

找她就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