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老开”——赵如泉

 明日大雪飘 2019-03-25

京门浪荡客的话:

苏宗仁先生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前辈,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老先生的文章经常拜读,使我受益匪浅。今天转一篇他十多年前的旧作。但是有几个地方可能是老先生的笔误,文中已用【】标出我的一点拙见,请大家指教。

又拖更了,对不住大家。

“赵老开”——赵如泉

(原载于2007年第10期《中国京剧》)

                       苏宗仁

“小开”二字,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生活在上海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何谓“小开”一时还真难给它下个准确的定义。在下暂且用“富家之子”加上“浑场少爷”这八个字来作“小开”的解释——当然这也未必确切。至于“老开”二字,在上海市井生活中,却还未曾听人说过,但用来形容海派京剧的代表人物赵如泉,那倒是“名副其实”,十分恰当。

“赵老开”,是上海西米相对于周信芳(麒麟童)的“麒老牌”而创造的“专门名词”。早年北京梨园界称名角优伶为“老板”;而南方话中的“老板”却是经商开店的业主。那么,为啥不称赵如泉“老板”而称他为“小开”的“爸爸”——“老开”呢?这就意味深长了。不过当你了解到赵如泉的舞台生涯后,也许对“赵老开”这外号的含意,就能略知一二了。

何金寿 何家声 吕月樵 赵如泉(右)《胭脂虎》剧照。

赵如泉,原名赵松岩,著名武净赵祥玉之子,河北保定人。1881年生于江苏镇江,学艺于扬州,7岁学戏工武生。光绪十八年(1892年)到清江浦、芜湖等地做练习演出。他随徽班演于苏北里下河一带,高邮、宝应、泰州、兴化等地。因演《花蝴蝶》时“上杠子”跌伤,便改演文武老生、红生,也能演净、丑。师承王鸿寿,艺宗潘月樵。光绪二十年(1894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两次去上海,在老丹桂茶园、天仙茶园演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赵如泉第三次去沪,在玉仙茶园主演连台本戏《三门街》,引起轰动,名声大噪,从此立足上海。赵如泉功底扎实,腹笥渊博,生净丑兼擅,编导演全能,文武昆乱“一脚踢”。上世纪初到上海后,和海派京剧创始人夏月润、夏月珊昆仲及潘月樵等同台,他们共同编导演过许多新戏,后又“领导”上海连台本戏“潮流”数十年,赵是海派京剧的前辈演员之一。南方京剧界三位“戏包袱”即赵如泉、苗胜春、李宝魁。在海派京剧名角中,“赵老开”与“麒老牌”(周信芳)、“盖五爷”(盖叫天)鼎足而立,威望极高。

盖叫天、赵如泉、周信芳。

赵如泉参与新编和演出的剧目极多,大都为连台本戏,如《十八个大好佬》、《九美夺夫》、《四大金刚》、《外国皇帝》、《年羹尧》、《白莲教》、《再生缘》、《劝世洋烟害人》、《二十世纪新茶花》、《张文祥刺马》、《风流报》、《文天祥》、《小五义》、《十五贯》、《枪毙阎瑞生》、《查潘斗胜》、《三门街》、《妻党同恶报》、《铁公鸡》、《狸猫换太子》、《穿金宝扇恨》、《黄慧如与陆根生》等大量剧目,这都是他在上海鹤仙、天仙茶园、大舞台和上海舞台时演出的,同时,他还兼任各戏院后台经理。1930年,与周炳臣、黄楚九共同集资开设三星舞台,演出《水泊梁山》、《彭公案》等。后三星舞台易主更名,赵如泉改搭天蟾、共舞台等外戏班演出,剧目有《宏碧缘》、《济公传》、《怪侠欧阳德》、《七剑十三侠》、《蜀山剑侠传》等等。赵如泉演出的这些戏艺术容量大,场面开阔;故事完整,剧情热闹曲折,编排紧凑火爆,剧中人物十分生活化、性格化;情节有谐趣,有悬念,穿插喜剧笑料和形形色色的舞蹈、包罗皮黄、小调和联弹对唱等;武打也新奇火炽,不同于传统的程式;舞美上颇多创新,运用新奇的机关布景新道具,彩色灯光,再结合魔术杂技……这确实能吸引大量观众,增加票房收入,固然是出于商业需要的目的,但对于丰富剧目,吸引观众,普及京剧,贡献不小。不能因为这些戏中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就简单地贬之曰“恶性海派”,这是不公正的。

《穿金宝扇恨》戏单,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赵老开”才华出众,生性诙谐,出言吐语,风趣幽默。他在上述那些连台本戏中的角色,大都是聪颖机智、滑稽逗趣的人物,加上他演出时始终情绪饱满,唱念做打十分投入,艺术感染力极强。如在《就是他》【应该是《就是我》。——京门浪荡客】中赵演一侦探,他创造了一套京剧舞台上罕见的“屋顶拳击滑稽武打”,引起观众极大好奇。在《济公活佛》中,《济公活佛》是夏月珊主演的连台本戏,和赵如泉主演的《济公传》有区别。——京门浪荡客他主演的济公,以说苏白(苏州话)为主,间杂沪语、京白,表演幽默诙谐,生动之极,与前辈夏月珊并称为“两代上海济公”。在《彭公案》和《怪侠欧阳德》中,赵主演欧阳德,突破行当,以滑稽和噱头表演取胜,扮相上也有出新,戴眼镜,持特大烟袋,反穿羊皮袄。他在头本中兼饰欧阳德、杨香武,第八本中兼饰欧阳德、石铸,都是在舞台不熄灯时当场转换角色。《宏碧缘》中,赵饰鲍自安,也演花振芳,他把铜锤、架子、武花脸、摔打花脸这净角中的四个行当融于一身,扮相、服饰上亦有改良创新。在《水泊梁山》中,他饰过鲁智深、宋江、刘唐、时迁等生、净、丑各类角色,栩栩如生。在《狸猫换太子》中,他既饰演包公(南派包公由老生勾脸饰演)、陈琳、王延龄,也演过丑角范仲华、油流鬼。1942年,共舞台演出时装戏《家》,赵主演高老太爷,陈鸿声演觉新,李如春演觉慧,陈桂兰演鸣凤,王宝莲演陈姨太,完全时装登台,不打锣鼓,只用胡琴伴唱,令人耳目一新。赵如泉最擅南方海派京剧中独有的“五音联弹”——即剧中五个(或三四个)角色在一大段中每人轮流唱几句,交替连接着唱,可以不断变化。如《龙凤呈祥》中《甘露寺》一场,乔玄、刘备、吴国太、孙权、赵云五个角色轮唱。【“五音联弹”也有“九音联弹”一说,所谓的音,据孙国良先生说,指的是要加几种乐器,比如碰钟,梆子,九音锣等等,联弹指的是大家轮唱,只要是两个人以上轮唱,都可以称为联弹。《甘露寺》是六个人轮唱,还有贾化,但贾化只有一句。——京门浪荡客】他在不少连台本戏如《火烧红莲寺》、《七剑十三侠》中都安排“五音联弹”,为剧目增色不少,观众对此亦十分欢迎。

赵如泉《怪侠欧阳德》剧照。

赵如泉博学多才,又广集众长。他在每部戏里都有高超的导演手法与各不相同的出色表演。他聪颖灵慧,常当场抓哏,插科打诨,还不时掺杂“上海闲话”(沪语)、苏白及江浙各地方言,这皆因他长期与上海滑稽界的名流交往过从,且常看卓别林、劳来、哈代等外国影星的喜剧影片,还对当时上海风行一时的叶浅予长篇连载漫画《王先生与小陈》兴趣浓厚,从中吸取喜剧艺术营养“为我所用”,所以他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做到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生活气息浓厚,极具艺术魅力。但这些“外插花”仍在京剧传统的范围内,活用程式“出得去,又进得来”。他的演出每每使观众开怀大笑,获得极大的娱乐享受。赵如泉也被上海观众戏称为“滑稽老生”。“赵老开”才思敏捷,极善掌握观众心理,对社会上的时事新闻动态十分注意,一旦发现合适之题材,便编成京剧,尽快搬上舞台。如,1927年发生的上海富家少女黄慧如与男仆陆根荣主仆相恋的真事,赵如泉就据此编演《黄慧如与陆根荣》。赵演陆根荣,南方“四大名旦”之一的赵君玉演黄慧如。演出中穿插大量市俗生活情景,如上海南京路先施公司门前街景、苏州玄妙观附近旧货店等,布景按现场仿制,力求逼真。唱腔亦多创新,如新腔《寒衣曲》,还采用了不少吴语俚曲。由于此剧演的是社会热闹新闻,加上又是名角演出,以及现实的海派风格,是一出颇具影响的时装戏,故观众如潮,天天满座。真陆根荣被捕后,他们立即上演头本,真黄慧如死后,1929年又上演二本。真陆根荣出狱后,赵如泉复演该剧,剧终谢幕时,赵竟把刑满释放不久的真陆根荣请上舞台和观众见面。陆身着西装,表情木然,扮演陆根荣的赵如泉则喜笑满面,频频鞠躬。当时引起全场极大轰动。该剧从此风靡上海滩,千万观众趋之若鹜。由此可见,赵如泉在研究“观众心理学”上的高明之处,可真不简单。

赵如泉之关公剧照。

赵如泉的传统戏亦极见功力。他向红生宗师王鸿寿学过“关戏”,但不同于北派的关羽只重工架,而是舞大刀、拉长腔、文唱武打。他尤以《白马坡》一折最为拿手,当年在林树森、小三麻子(李吉来)、周信芳等红生名家称雄于上海之时,赵的红生戏也能独树一帜,殊为不易。他的花脸戏得自家传,因演《战宛城》的曹操而享名于世,曹操在此剧中的狡诈多疑、奸刁、好色,被他演绎得入木三分,另有一功,曾有“南赵北侯活曹操”之誉。他的《芦花荡》张飞,则别有神韵,勾脸精美,工架妩媚,喜剧味极浓。上海每有大合作戏、大义务戏,只要演全部《龙凤呈祥》,即使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谭富英等名角全参加演出,那大轴的《芦花荡》之张飞也非“赵老开”莫属。

赵如泉《芦花荡》剧照。

赵如泉为人善良,热心公益,早在1928年就担任过上海伶界联合会副会长,深得同行敬重。1936年初,他与“评剧皇后”白玉霜以京、评“两下锅”的形式合演《武松与潘金莲》,轰动一时。抗战爆发后,他曾一度与赵君玉组班远赴云、贵、川、汉演出,不久回沪。

1938年,为筹募上海伶界联合会基金会,数十位南北名角联袂义演,剧目为全部《割发代首》(《战宛城》)、《铁公鸡》、全部《宋江》接演《大名府》。赵如泉连赶三角:前饰曹操,中饰宋江,后赶时迁。一台戏中一人兼演生、净、丑,大获内外行好评。赵如泉偶演过“麒派”戏如《斩经堂》等,都能得到周信芳极高评价。1939年12月7日起,上海难民救济会邀请京剧界的麒派老生,以“文武老生总动员”的名义,为难民筹募棉衣义演,在周信芳的赞助下,约请了赵如泉、赵松樵、高百岁、陈鹤峰、王春柏、陈筱穆、杨宝童、李如春、刘文魁、钱麟童、王富英等在天蟾舞台连演两场,主要剧目为《鸿门宴》和《追韩信》。周信芳前演范增,后演最后“四金殿”的萧何,把《追韩信》中最重头的“追信”一场恭让赵如泉演萧何,由此可见赵如泉的威望和艺术,在上海的老生中确已处于“领袖”的地位了。

吕月樵、小桂枝、万盏灯、赵如泉(右)《翠屏山》

上世纪50年代初,赵如泉已是古稀之年,演出较少;但在上海京剧界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的几次盛大义演中,他都主动要求参加。1951年7月,他参加“上海京剧老艺人抗美援朝义演”。剧目是:苗胜春饰胜英、应宝莲饰韩秀的《莲花湖》;筱兰英饰韩延凤的《朱砂痣》【应是韩廷凤。——京门浪荡客】赵如泉饰宋江、八旬高龄的郭蝶仙饰阎惜姣的《坐楼杀惜》;大轴是全部《龙凤呈祥》,梅兰芳饰孙尚香、周信芳前乔玄后鲁肃、盖叫天饰赵云、赵如泉饰张飞、李多奎饰吴国太、姜妙香饰周瑜、张少甫饰刘备、苗胜春饰孔明、韩金奎饰乔福、孟鸿茂饰贾化。同年12月,赵如泉又在这一台由《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美人计·甘露寺·别皇后·回荆州·芦花荡》串联而成的超大型义演剧目中演出《芦花荡》之张飞,大轴压台。

当年的戏单。

赵如泉1956年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同年12月10日卢湾区政协在上海市政府大礼堂举办“京剧老艺人会演”,剧目为《武昭关》、《金玉奴》、《黄鹤楼》、《拷打吉平》。伍月华、产保福、陈富瑞、黄玉麟、魏莲芳、范叔年等20余位老艺人登台演出。75岁的赵如泉演出了绝像已久的《拷打吉平》,使内外行大开眼界。这是他最后一次演出,当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对此剧唱段做了录音,为京剧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1961年,80高龄的赵如泉病逝于上海。

左:赵如泉郭蝶仙《坐楼杀惜》,右:赵如泉《拷打吉平》。

纵观赵如泉那不平凡的一生及他为南方海派京剧艺术的贡献,读者诸君对当年上海观众送给他的外号——“赵老开”三字的意思,总应该有所了解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