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巴菲特l: 你选择船,还是选择浪? 我在2018年12月8日写过《感受市场的温度》一文,如今回过...

 昵称44696133 2019-03-25

我在2018年12月8日写过《感受市场的温度》一文,如今回过头看,当时的判断十分清晰。

极高和极低的温度,都不是市场的常态,不会维持长的时间。

我们无法确定未来的走势,但是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判断:

1、当前是明显的周期底部区域。

2、从现在起到回暖所需的时间,大概率不会超过4个月。

有没有可能判断错呢?当然有。但那是相对的小概率了。

只要坚定站在概率更高的一边,控制好投资的仓位和节奏,长期而言就基本立于不败之地。

前阵子有人在雪球上问我,大概意思是说:市场热度和自己所持有个股的热度不一致,怎么办?涨没人家涨得多,但大盘若回调是不是同样跟着受累?又或者,持仓的股票接下去会不会补涨,反而是个机会?

这样的投资者,实在是太纠结了。也侧面说明其投资体系还很不成熟。

我说说自己的看法。总结了下,就三句话。

1、关注成绩,但应该着眼长远。

首先,看了一下,今年目前为止(截至2019年3月22日收盘)我还是跑输大盘的。

我管理的投资组合收益率+23.1%,同期上证指数+24.5%,沪深300是+27.3%,深圳成指甚至+36.5%。

毕竟,恒生指数今年也就+12.6%,国企指数+13.8%,然后港币还贬值2.5%左右,所以持有港股的投资者基本都受到影响。

但我们投资不能只看这两三个月,比如我们把去年加进来算算:

几个指数从2018年到现在,竟还是负收益。

假如我们把时间放到十年的尺度呢?

看图就知道,反正我从2007年开始做记录,累计收益率完爆各指数。

投资这事情是这样的,你没法中途暂停休息,只是在不同资产之间切换。比如你把股票卖了换成现金,但现金的收益率是0。当然你大可以换成货币基金,那起码能保持个微薄的收益,至少不被通胀甩下。

总之,投资是持续的事情,单独比较一小段时间的收益率,没什么实际意义。更应该着眼长远,更能展现真实成绩。

所以,持仓个股涨不过大盘怎么办?只要你的投资体系是相对完备、健康的,那么你就无需过多担心。短期波动,上下起伏,都再正常不过。

2、判断概率,但不要预测趋势。

假如市场当前处于历史极端的低估值区域——比如2018年底——那么我会判断未来上涨的概率大于下跌的概率,但对于下一个交易日而言则不见得。

趋势是难以预测,甚至无法预测的。

短期趋势基本上属于完全随机波动。大牛市也会出现下跌的日子,甚至大跌的日子;同理,大熊市也有上涨以及大涨的日子。

毕竟,一家上市公司的内涵价值不可能一天一变,但每个交易日的价格却一直在变,所以变化的只是预期,是人心。而预测人心,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但长期略微有点不一样,是有些客观规律可循的。只是时间拉得越长,预测便越没意义。正如凯恩斯有一句名言——“在长期,我们都死了”。

比如我预测未来五年上证指数的点位比现在高,很可能是对的,概率弄不好高达八成。但这不代表明天会涨,或者未来一个月不会跌。甚至五年后的情况也根本说不准,就算正确的概率高达八成,也还有两成错误不是么?

判断概率是为了做一些权衡和决策,但不是为了赌上性命。如果一把手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会准确射出子弹,那给多少钱你才肯朝自己脑袋开一枪?小概率事件,你也不得不防,因为损失可能是致命的。

回到前面的话题,假如你的持仓这阶段跑输大盘,后续是市场整体会回调、真回调了会不会受牵连,抑或你的股票会补涨,这些都属于短期的趋势预测,基本取决于运气。

那概率上怎么判断呢?如果你对持仓的股票确实有研究,认为它们是更有投资价值的,但这阵子却跑输大盘,那么,概率上支持你继续持有当前的股票——前提是你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股票估值评价体系。

3、感受宏观,但要立足于微观。

查理·芒格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薛兆丰说:“宏观好坏就像全球平均气温,你要是关心人类的命运,平均气温有价值。但是你今天要出门办个事,它真没啥用。”

罗振宇说:“评论家们分析环境,有的人说悲观,有的人说乐观,这些分析,哪个我都听,哪个我也不全信。我唯一关心的是,我手头的事上具体的难处。所以,说好说坏,都只能是我们做事的背景音。这些难处,好年景未必更少,坏年景也未必更多。”

其实,股票投资也有类似的道理。大熊市也有牛股,大牛市也有熊股。大盘走势如何,虽然对个股多少都有影响,但是你买的毕竟是个股,真正投资下来,也未必见得就跟着市场行情走。

包括行业景气度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影响也是不确定的。好公司往往在行业不景气时能趁机扩张份额,待回暖时便会赚更多的钱。

大盘行情推波助澜,但个股才是你的船。浪推着走,小船往往比大船更快。但浪不分方向,而且有时凶险无比。一艘好的船,要有自主前进的动力和轨迹,还要有抵御风浪、安全航行的能力。

我们普通人还是多研究微观吧,少讨论宏观。宏观可以用于感受,但微观才是我们立足之本。

毕竟买的是个股,不是大盘。你究竟喜欢稳,还是喜欢浪?

挖掘价值,分享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