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表姐前同事的女儿考入剑桥大学 全额奖学金正在申请中…… 爸妈诚不欺我也,“别人家的孩子”果然优秀。 今天,大表姐就来挖挖“别人家的孩子”到底都有啥特质!(为了方便大家理清人物关系,前高管同事下文统称Gary,同事女儿统称Kate。) 第一次见到Kate,是在浦东碧云一家日式餐厅(现在已经关门),纯属偶然。大表姐和朋友去餐厅吃饭,看见前同事Gary一家也在这里用餐就上前打了个招呼,一家三口齐刷刷站起来回应,当时第一反应是太有礼貌了!然后有点不好意思,感觉打扰到这一家用餐了。小姑娘遗传到了父母的好基因,清爽大方,虽然还有些许小女孩儿的羞涩。 大表姐后来才知道Kate要去国外念书,妈妈出国陪读,Gary自己呢,辛苦一点国内国外两头跑。Gary本身就是一枚学霸,精通四国语言(中、英、德、意),母亲也是名校出来的高材生,Kate从小就生活在非常积极又健康的家庭环境里,耳濡目染之下,学习上基本不需要爸妈耳提面命,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节奏。 Gary夫妻两人不仅仅是在学习上为女儿掌舵扬帆,在生活条件上也有尽最大努力为女儿“保驾护航”, 国外的学习生活是寂寞的,为了给Kate更好的生活氛围,费了很大功夫把陪了女儿好几年的狗狗带到了国外,要知道宠物出国的手续是相当繁琐的。在这里,真心羡慕Kate小姑娘,爸爸妈妈是真的超爱她。(大表姐很不认同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家里很艰难的概念,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再优秀也难掩自卑和敏感。)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父母能够帮助孩子跑赢同龄人? 答案没那么复杂,其实就是这种在潜移默化中把自己的观念、认知、眼界以及所见的世面带给孩子的父母,由此可见父母的格局决定着孩子的未来。没有人会因为你不够优秀嘲笑你,但如果明明努力一把就可以再往前走一点,却因为贪恋岁月静好而止步于此,绝对是人生一大憾事!为人父母,怎能偷闲? 上文已经提到过Kate是初中就出国读书了,但跟大部分小留学生出国前猛攻外语“临时抱佛脚”不一样,Kate之前在上海读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非常不错的英文功底。大表姐看过她写的长篇英文作文,通篇同一段落里很少有相同的句型,词汇也很丰富,甚至有好些都是比较高级的词汇,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平时的积累以及大量的阅读。 按照当时Kate的水平,大表姐认为她考个雅思6-6.5分是完全没问题的,果不其然,在申请学校时直接被录取。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语言培训,直接入学学习。大表姐想说的是:学习一门外语,外语环境的确能帮助自己更快更好的去学习去熟悉语言,但也不是必要因素。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 拿大表姐认识的一些留学生举例子,刚到澳洲那几年布里斯班的华人比例并不多,算得上是纯老外的语言环境了,可是这帮在国外待了一两年的留学生,英文水平比大表姐这个纯中国教育出来的职场人士可差远了!(为那些拼了老命送孩子出国念书的父母们感到遗憾~) 回归正题:出国读书的Kate,并没有丢掉爱看书、爱思考的好习惯,国外自然环境好,在天气晴朗的时候,Kate总是带本大部头,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一看就是小半天,如果是阴雨天,也会跑到附近的图书馆拿上一本书安静的学习,懒得回家吃饭了就去餐馆点一份农家菜,既充实又惬意! 当然,Kate可不只是个只知道埋头读书的小姑娘,思维逻辑和独立思考能力也是很棒。在学校里,主动担任学校校刊编辑,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有想法也爱分享,有同学问她IB课程有关的情况,Kate干脆写了微博,把流程和一些自己的看法,全部用文字形式写在微博上,供别的同学参考;(其实大表姐开设公众号也是一样的,也是在分享自己认为好的经验给大家~)Kate的爱分享,不仅仅是在帮助同学,也有助于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的提高。 剑桥的入学标准A-Level (A-Level(General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A-Level课程证书被几乎所有英语授课的大学作为招收新生的入学标准) :理科学科A*A*A,文科A*AA,而且根据不同的选科也会有不同的入学标准。 从提出申请到入学考试再到面试,其实比国内“统一高考”要复杂得多,尤其是面试环节,如果你没有让考官看到你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高度的逻辑推理能力、并且能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面试成绩不会太理想。 所以Kate考入剑桥之前这几年的学习环境真的是蛮重要的,国外的教育并不是老师告诉你每一步该怎么走,而是给些open的topic,全看学生自己的能力和执行程度了。大表姐知道的几个“别人家孩子”里,其实大多在中学时也不是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学有余力,正因为他们没有特别繁重的课业压力,反而很容易发展出第二专长,而正是这些我们看着“不务正业”的事情让这些孩子在选择大学时甚至在就业时轻松碾压同龄人。 所以Kate不仅注重文化成绩,综合素质能力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没有忽视过。虽然国外的学习很紧张,但时间规划合理的话,完全可以照顾到更多的方面。Kate会在课后参与学校的长笛训练、练习舞蹈等。大表姐记得Kate在国内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乐理基础,这也为Kate考大学时增分不少。 所以啊,大表姐又get到了:琴棋书画不管中西,有条件的话还是要学习一样,即便不是为了考学,培养兴趣爱好、陶冶陶冶情操也是很好的。 再加上,从小到大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甚至于表达能力的培养,让Kate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获得了满满的能量。 心理学上说,人格的形成开始于家庭,成长于校园,成熟于社会。所以学校其实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社会环境,Kate在国外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强调个体的思维、问题探索的过程,以及团体共同目标的完成,都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综合能力,这也是日后工作最需要的“力量”。 这样的孩子比父母更有规划和想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他成长起来之前,为他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一个优秀的陪伴者。这一程,我们尽力护送,下一程,自己努力前冲! 分享结束,希望“别人家的孩子”就在你这里! 记得右下角的好看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