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原创)现实版《最美的青春》——刘雪芹

 武当书苑 2019-03-25

本文参加了【各行各业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

文|杜文杰

 
 

刘雪芹的人很多,但是为了植树,将青春奉献给沙漠的刘雪芹却只有一个,她就是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农业技术员刘雪芹。


看了一部感人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故事反映上世纪六十年代,为减少沙尘暴危害,党中央和国务院指定林业部牵头,河北省配合,在高原荒漠塞罕坝上建立机械林场,防风阻沙蓄水源。冯程和覃雪梅等第一代种树人,来到了坝上,在荒漠上营造起万顷林海,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实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


我被影片《最美的青春》中冯程和覃雪梅等为了一种光荣的使命,在一片荒漠的塞罕坝沙漠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奇迹所感动和震撼,冯程、覃雪梅及他的伙伴们同进退,共患难,在工作与生活中,彼此体贴、爱护、帮扶,由最初的战友情,同志情,慢慢蜕变成了友情,爱情。


影片中的这段工作和爱情故事对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当今新时代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农业技术员刘雪芹也演绎了一场现实版的沙漠造林故事——《最美的青春》。


2008年,刘雪芹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毕业后,到天津市一家有机农业公司上班,在这里跟着师傅学习了3个月的有机种植后,刘雪芹被推荐参与到恩格贝沙漠设施农业的合作项目中。2009年的春天,刘雪芹来到了恩格贝,扎根在这片沙漠绿洲中一干就是10年。

 
 

十年时间,刘雪芹从一个大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精通业务的种植能手。先后试验种植了200多种瓜、果、蔬菜新品种,其中包含20多个航天新品种;成功将恩格贝的沙漠土壤进行了有效改良,真正让沙漠变为沃土;改善了当地以往粗放的种植模式,有效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



十年里,刘雪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恩格贝实现了从露地、冷棚、暖棚的完美衔接,不仅仅是国内外知名的沙漠绿洲,更是能够带给人们无限快乐、甜蜜的瓜果飘香的幸福家园。



刘雪芹一步一个脚印,穿梭于田间地头,做研究、传技术,忙指导,为了解气候条件,她除了翻阅大量的资料,还虚心请教当地的“土专家”,坚持每天在田间地头观察记录。



刘雪芹从建设科学化育苗室,到现代化种植,她都要亲自示范操作娴熟,再一点点耐心地去教种植人员,为使农牧民更容易理解与操作,她想方设法把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词语转化为当地的方言。



刘雪芹对于每一粒播进土壤的种子,对于每一苗瓜果蔬菜,都有着最深的感情。她知道,播种仅仅是个开始,后期的管理才是关键,种子播进去,能不能够按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刘雪芹每天步行往返2公里以外的试验地,认真细致地记载着田间档案,记录着各项数据,像个守护孩子的母亲,就怕有个什么闪失……看着种进去的瓜果、蔬菜开花结果,她高兴地合不拢嘴。她说,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自己的植物开花结果。



为了让沙漠披上绿装,刘雪芹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用自己的勤奋和执着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在广袤的沙漠中,谱写绚丽的青春赞歌。



因为他的不懈努力和贡献,在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成就了最美的青春。2013年被评为建设美丽恩格贝先进个人, 2017年被授予全市三八红旗手,同年被评为优秀工作者,2018年被授予全区五一巾帼标兵,201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十年磨一剑,刘雪芹为了执着的追求,不仅干出了漂亮满意的成绩,而且成为我们在职业中爱岗敬业,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的学习楷模。


 
 

图片来自网络     2019.3.25      书馆首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