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文分级阅读:如何给孩子“最适合”的文字?

 叶老师YP 2019-03-25

少年儿童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阅读性质和阅读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分级阅读,就是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其核心理念是让少儿学会和喜欢阅读。

现如今,快餐式书籍越来越多,面对浩瀚的书目,若无明确目标,想从中选出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太不容易了。

“选书难”是近年来促使“分级阅读”呼声渐高的理由之一,也是中文分级阅读相关教育机构和专家正在研究、解决的事情——为孩子有效率地选到合适的书,让孩子爱上阅读。

什么是中文分级阅读

早在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就提出要“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的《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到要“借鉴国外阅读能力测试”。

分级阅读

分级阅读是根据阅读材料的词汇难度、句子长度、文体类型、文字排版、篇章结构和主题等要素的不同,给不同阅读能力水平者提供合适书籍的一种阅读项目。该阅读模式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和审辩性的能力极有价值。

分级读物

按照不同的分级阅读测评体系,根据孩子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进阶,科学设计的阅读材料。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童书达到了三万六千多种。这些读物数量巨大,内容丰富,质量参差,难度不一,家长常常在为孩子选择书籍时束手无策。而目前中文阅读体系多数以年级、年龄分级,忽略了学生真正的个性需求。无法科学满足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需求。

由于中文的语言结构和英文非常不同,很难量化评估。对中文的评估同时还要考虑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社会和区域的长期影响等多方面因素,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从研究资源的角度看,中文分级阅读的标准和框架的开发与制定需要大量时间、实际研究样本、人力物力。

中文分级阅读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文分级阅读的技术难度远大于英文。

国外的分级阅读体系早已成熟,并覆盖了美国90%的公立校。但成熟的英文分级体系对于中文来说却只能参照,无法复制,中文分级面临的困难重重。

覆盖了美国90%的公立学校的蓝思分级主要提取的是“词频”和“句长”两个特征点,以此为基础评分。而在中文中,很多不常见的词并不难理解;而文言文之类的短句,则会出现“越短越难”的情况。所以中文分级体系难度更高。

事实上,现阶段学术界关于阅读能力的定义还远没达成共识。有的强调思维的加工过程,有的侧重阅读材料的性质与特点,有的反映思维加工的深度,还有的同时从多种角度给阅读能力下定义。关于阅读能力的定义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我国现阶段中文分级阅读目前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01

分级阅读和分龄阅读误区

分龄阅读,即根据年龄段进行书目划分,这种划分方法是群体的、统一标准化的划分,与按年级分学段划分方法相同。

分级阅读,则根据基础知识的储备量划分级别,对应的是主体阅读水平,是个体的,应该通过评测系统进行个性化的检测。

02

亲子阅读和自主阅读不分

自主阅读,是指孩子独立阅读,父母、老师扮演辅助者的角色。

亲子阅读,主要是指在0-6岁的孩子还没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时,父母阅读孩子听,或者跟读的方式阅读,更强调孩子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03

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分  

理解能力则主要包括情节、情感、内涵的理解和感受评估。

阅读能力的评估主要就是基础的词汇量、高频词的数量、句子结构、长短、语义的评估。

目前中文最基本的语料库都还不健全,中文语音、语义的复杂程度也相当高,中国儿童的语料库、阅读资源库、母语测评方法,这些基础工作需要先做扎实,才能谈技术。

我国儿童阅读现状

阅读量低,缺乏多样性

和欧美相比,中国的儿童阅读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国内的教育重精读,轻泛读,阅读量不够。经合组织有一个针对全球15岁学生进行的评估项目(PISA),在阅读能力这一项,2009年和2012年上海的学生连续获得最高分,且分数远高于平均值。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应试水平好。我国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7~9年级不少于260万字,阅读量太低。

第二个问题是阅读的多样性不够。各类推荐和书单固然有所帮助,但也增加了人为的限制。美国女教师Donalyn Miller曾写过一本名为“The Book Whisperer”的书,记载了自己在学生中开展独立阅读活动的实践和体会。她辅导的孩子能在一年的时间里自主选择、轻松完成40本以上的阅读量,且读的内容可以大相径庭,例如一位叫Tommy的,只看科幻与奇幻,一年里读了65种。现在由于图书产品太多,引导方式狭隘,发现体系不完善,教育导向单一,儿童自主选书的动力和能力都不够。

阅读分级应该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但是目前国内包括出版商和研究机构在内,使用的分级策略,基本是确定一套标准后,通过人工判断来进行分级分类。这种方式有它的价值,但只能覆盖有限的书,其在推动阅读个性化和自主选择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儿童阅读分级的宗旨,不能只是发布有限的分级书目,而是要能够给所有的图书提供完整的特征标签,让孩子有选择的自由和根据。只有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老师、家长和孩子,才能真正激发阅读的个性化、多样性。

摸索中前行的分级阅读

现如今,快餐式书籍越来越多,若无明确目标,想从中选出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太不容易了。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图书市场上针对少儿的图书多达15.28万种,面对浩瀚的书目,“选书难”是不少家长面临的困扰,也是近年来促使“分级阅读”呼声渐高的理由之一——为孩子有效率地选择合适的书,让孩子爱上阅读。

各方推动下,少儿图书市场的分级阅读已进入实践阶段。打开当当、京东等网站的少儿图书首页可以看到,专业、非专业出版社的少儿图书不少都会标明读者年龄段。业内人士分析:这种分级阅读雏形出现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引进版童书在我国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小,而国外童书具有严格的分级标准,这对国内出版社分级阅读概念的形成产生了影响;二是国内孩子家长对分级阅读有需求。”

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的研发一直是亲近母语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研究致力于为小学阶段的校园阅读提供一个值得信赖、便于使用的分级阅读书目。2001年亲近母语总课题组发布了中国第一份小学阶段的儿童分级阅读书目。此后亲近母语研究院每年对书目进行修订和完善,亲近母语十几年来坚持研发分级阅读书目,是因为我们对儿童阅读始终如一秉持的一份热情和一份担当!

2019年版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的书目将会在近期推出,敬请期待。

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2018年版)

去年亲近母语研究借鉴国际的分级阅读体系,基于对于儿童认知,儿童情感发展,儿童社会认同等各个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从中文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出发,研发一套亲近母语的中文分级阅读体系,每个年级匹配不同难度的阅读文本,配合不同难度的阅读测试题,精确把握孩子的阅读和母语学习能力。

点击下方图片可体验

(1-3年级)

(4-6年级)

亲近母语计划于2019年4月上线儿童分级阅读能力测评系统和陪伴型阅读力提升学习计划从儿童和母语出发,继承中华母语教育传统,借鉴和吸收国际母语教育经验,着力于建构一个科学、完整、完善的母语教育体系。请小伙伴们持续关注。

本文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王晔·《英美两国儿童分级阅读对我国的启示》

姜洪伟·《美国分级阅读方式简评及思考》

白冰·《少年儿童分级阅读及其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