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托

 xiaojun6768 2019-03-25

学术主持:石良

本期编译:林鹏飞

   “……我们还记得有多少希腊化艺术成就一直隐藏在《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那样冰冷、严肃的拜占庭绘画之中,那面部是怎样用明暗造型,那宝座和脚凳是怎样表现出对短缩法原理的正确认识。有了这一类方法,一个解开拜占庭保守主义符咒束缚的天才就能够奋勇前进,到一个新世界去探险,把哥特式雕刻家富有生命的形象转化到绘画中去。意大利艺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天才,那就是佛罗伦萨画家乔托·迪·邦多纳。”贡布里希以乔托作为“欧洲绘画之父”来描绘和定位。

   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约1266-1336) ,是同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之兴起的纽带。在造型艺术史上,他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现代绘画天才的奠基者。

   乔托,把人从神学的铁牢里解放出来,将人的真实存在引入造型艺术的殿堂。虽然他笔下形体还不完美,精神还不占主要地位,优美、崇高尚未成熟,但毕竟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乔托触发了意大利的民族基因,把新兴的意大利人同古希腊、罗马人的气质联系起来,并以古朴庄严的绘画风格展现在世人面前。

   1267年,乔托出生在佛洛伦萨北郊韦斯巴纳诺村一个农民的家庭。他自小热爱画画,在田间原野长以大地为纸,木石未笔,以淳朴的心灵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以简练的笔法描绘自然。有一天,佛罗伦萨的名画家契马布埃(1240-1302)前往韦斯巴纳诺途中,发现了这个在石板上画羊的牧童很有天赋,便收他为徒。在画家的工作室里,这位自然之子一有机会便挣脱呆滞死板的中古绘画传统的束缚,回到他取自大自然的纯真朴实中去,很快便“青出于蓝胜于蓝”,超过了他的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趁奇马布埃不在家,乔托来到老师的一幅没完成的画前,很仔细地在上面画了一只生动无比、精美绝伦的——苍蝇。老师回来看见有只苍蝇落在画上,过去手舞足蹈了半天也赶不走,才发现竟然是画上去的。可见乔托“写实造型”的基础石相当的扎实。

  契马布埃慧眼识乔托的故事,后来在诗人但丁所写的不朽之作《神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人类力量的空虚的光荣啊!
他的绿色即使不被粗暴的后代。
超过,也在那枝头驻得多么短促啊!
契马布埃想在绘画上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现在得到彩声的是乔托,
因此那另一个的名声默默无闻了。
——《神曲·炼狱篇》(朱维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2月新一版)


乔托的师承


  乔托成长的年代,佛罗伦萨黑暗时代已经结束。市民劫机犯封建主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迎来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复兴。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这些新思想、新文学的旗手已经一马当先,驰骋沙场,而绘画和雕塑却还处在萌芽阶段。在乔托面前,他的老师契马布埃已经开始向中古绘画的禁欲主义——精神中与肉体的基督教思想交火,任何一次时代的巨变都不是天才一个人的突发奇想,先行者的探索和指引早已为伟大作品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就是奇马布埃。我们从他的这幅《宝座上的圣母》中,就能看到变革的征兆。

     在这个典型的基督教题材作品中,圣母坐在中央,天使们严格对称地分列两侧,所有人物像小学生一样歪着脑袋,直视着画面外的观众。然而,圣母脚下圆弧形的台阶和两侧扶手向后退缩的角度,却让画面拥有了相对真实的空间感。奇马布埃努力地让圣母坐在一个可以感知到深度的座位上,从而向世人宣告,传说中的古罗马错觉主义和自然主义,即将从千年的沉睡中醒来。二十几年之后,乔托,创作了一幅同样题材的作品。在那件作品中,他沿着导师指明的方向,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奇马布埃,宝座上的圣母(木板蛋彩)

约公元1280年-1290年

乔托,宝座上的圣母(木板蛋彩)

约公元1310年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再僵直呆滞的神话形象中注进了活的生命。然而真正是意大利绘画脱胎换骨的,是乔托。 圣母坐在一个精美的哥特式宝座上,她那前所未有的强大气场来自雕塑般坚实而厚重的身躯。一道久违的现实世界中的光倾泻下来,阴影凸显出了她脸部的轮廓。胸部微微隆起,撑起了几道浅浅的衣褶。膝盖处弯曲成自然的角度,使她稳稳地坐在彩色大理石装饰的宝座上。圣徒和天使们摆脱了呆滞的造型,侧过身仰望着威严的圣母。他们自然地围拢在一起,彼此遮挡,形成了一个有深度的空间。在这个可以被感知到的空间里,人物重新获得了体积感和重量感,并用心地扮演起自己的角色。从此,绘画不再是一种符号堆砌成的装饰品,抵达幻想世界的大门重新在人们眼前打开。

 乔托毕生的主要成就在于绘制壁画。壁画的题材多取自《圣经》故事。他的重要壁画分布在三所教堂中。这些壁画从古希腊艺术中汲取营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人生;形象已是具有坚实形体的人的血肉之躯,处处洋溢着感情。

1303-1306年,他移居帕多瓦。在那里,他为高利贷主恩利克·斯克罗维尼亚的家庭小教堂绘制过37幅连环壁画。其内容取自《圣经》中关于基督家庭和圣母玛利亚的故事。这是他天才鼎盛时期的佳作。他以新的写实手法和明朗的色调,把中世纪那些悬空的圣母、圣徒,那些背负金光的形象,变成人间可亲可近的慈母与娇儿、苦难的人生的安慰者。

1307年,乔托载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这段时间,他为巴尔吉和佩鲁茨比两个小教堂绘制壁画。13l0年,他又为“全体圣徒”教堂完成了祭坛画《庄严的圣母子》。这件名作画的是耶袄降生后,圣母马利亚抱着他,接受天使和圣徒的探望和祝福。画面构图虽然还带着旧传统程式化的味道,但他的画风明白无误地表现出世俗的特点。在宝座上端坐的圣母健壮朴实如一农扫,安详和蔼如人之生母,昔日那威严傲慢的圣母已脱胎换骨。
     此后,乔托绘制过28幅有关圣法兰西斯生活及宗教事迹的壁画。这是他为阿西西地方的圣方济各教堂绘制的,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教堂壁画之一。研究一下这组系列壁画,不难发现乔托创作思想上另有新的追求。


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教堂

    阿西西古镇是一个建在山上的中世纪城市,它是方济各会的创始者意大利人圣方济各的出生地。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圣殿(意大利语:Basilica di San Francesco d'Assisi)位于意大利中部小城阿西西,是阿西西的方济各安葬之地和方济各会的母堂。它被列为世界遗产,也是意大利重要的天主教朝圣地。这座圣殿始建于1228年,建在小山的一侧,包括上教堂和下教堂,和安放圣方济各遗体的墓穴,以及附属的修院。


Homage of a simple man

Francis giving his cloak to a poor man

Dream of the Palace

Miracle of the crucifix

Renuciation of wordly goods

Dream of Innocent III

Confirmation of Rule

Vision of flaming Chariot

Vision of Thrones

Exorcism of the Demons

St Francis before the Sultan

Ecstacy of St Francis

Institution of the Crib at Greccio

Miracle of the spring

Sermon to the Birds

Death of the Knight of Celano

Apparition at Arles

St Francis Preaching befor Honorius III

St Francis receives the Stigmata

The Death of St Francis

The Apparition to Bishop Guido of Arezzo and to Fra Agostino

Verification of the Stigmata

St Francis mourned by St Clare

Canonization of St Francis

Dream of St Gregory



帕多瓦

斯克罗韦尼礼拜堂

斯克罗韦尼礼拜堂坐落在古罗马竞技场旧址(现今的市立公园),本是一个普通的小礼拜堂,建于1305年,但堂内的30多幅连环壁画却出自文艺复兴初期的杰出画家乔托之手,十分精彩;其中《逃亡埃及》最具代表性。

犹大之吻 乔托 意大利 油画湿壁画 

作于1304-1306年 规格200×185厘米 

帕多瓦的斯克罗威尼礼拜堂内

     这是乔托的代表作,表现的也是一个《圣经》故事:耶稣的门徒犹大,勾结敌人,愿以30块银币把和耶稣出卖给罗马总管。在逾越节的晚餐桌上,耶稣指出,犹大就是卖主之人。犹大提前溜走,并立即给敌人领路来抓耶稣。在这幅画上,乔托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描绘了这个紧张的场景;犹大领了一队兵,还有祭司长和许多差役,手举灯笼、火把、兵器,冲进耶稣的住所。犹大走在前面,直奔耶稣。那些坏人不认识耶稣,犹大便给坏人一个暗号:我吻谁,谁就是耶稣。犹大抱着耶稣亲吻,手拿火把、兵器的人四面包围上来,气氛十分紧张。耶稣侧面酷似希腊雕像,严肃而宁静。严肃,表明耶稣对叛徒的愤恨。宁静,表明耶稣对叛徒的藐视。而犹大的侧面,像失去灵魂的僵尸。犹大穿了一件黄色的斗篷。黄色,不仅具有视觉意义,而且具有社会意义,是叛徒的象征。

阿雷纳教堂

1303年,已经声名鹊起的乔托遇到了帕多瓦的一位高利贷商人,恩里克·斯克洛文尼。他决定雇佣乔托为自己家族的礼拜堂绘制湿壁画,以求攫取暴利的罪过得到赦免。在中世纪末期,商人这一世俗阶层的崛起和他们对艺术的无私赞助,为人文主义的复兴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这次私人委托的作品,也成就了乔托一生中的巅峰时刻。他在阿雷纳礼拜堂创作的一系列壁画,堪称那个时代属于全人类的奇迹。

金門相會﹝Meeting at the Golden Gate﹞

1302 ~ 1305 年

濕壁畫,200 x 185 公分

阿雷那教堂,帕度亞﹝Padua﹞,義大利

若亞敬之夢﹝Joachim's Dream﹞

1305 ~ 1308 年

濕壁畫,200 x 185 公分

阿雷那教堂,帕度亞﹝Padua﹞,義大利

向聖安妮宣告受胎﹝Annunciation to St Anne﹞

1305 ~ 1308 年

濕壁畫,200 x 185 公分

阿雷那教堂,帕度亞﹝Padua﹞,義大利

哀悼耶穌﹝The Mourning of Christ﹞

1305 ~ 1308 年

濕壁畫,200 x 185 公分

阿雷那教堂,帕度亞﹝Padua﹞,義大利

聖家族逃往埃及
﹝The Flight into Egypt﹞

1304 ~ 1306 年

濕壁畫,200 x 185 公分

阿雷那教堂,帕度亞﹝Padua﹞,義大利



圣母子 乔托 意大利 油画 1310年 150X100cm

乔托开创了透视画法和立体主义,他在重塑甚至说创造出真实可信的场景,对于空间的处理,乔托在画面中有一种空间的纵深感,从精神上,乔托向神性中加入了人性,突破了刻板严肃的表现手法,他在创作之前肯定仔细想象过,当一个真实的人物参与了这样的事件,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是个什么样的神态?在这样的安排下,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了现实中人的血肉和情感。在乔托的笔下,圣母穿了一件漂亮的衬裙。这件衬裙,并不来自天国,而来自现实生活之中。于是乎,乔托似乎恢复了古希腊的对于绘画原则:艺术尊重自然,艺术摹仿自然。这个原则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文艺复兴的艺术就是在它的指引下走向辉煌。

傅雷先生形容:乔托的全部作品,都具有单纯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与其他的美一样,是一种和谐,是艺术的内容与外形的和谐;是传说的天真可爱,与画家的无猜及朴素的和谐;是情操与姿势及动作的和谐;是艺术品与真理的和谐;是构图,素描与合乎壁画的宽大的手法及取材的严肃的和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