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基层乡长对于农地流转的一些思考

 刘政人性本恶 2019-03-25

接下来,我对当下“三农”的最热点问题——农地流转,谈一些基层思考。

破除“谈私色变”的意识形态障碍

公有和私有,阴阳互根,本身并不存在孰优孰劣。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氏族公社如果不选择公有制,就会面临群体灭绝危险。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私有制逐步产生、发展,公有制份额逐步降低。随着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公有经济又会逐步发展、壮大。我认为,目前的股份制公司,本质上具有集体经济性质。当信息技术达到极高发展水平,政治文明极大进步,社会文明趋于大同,人类又会认识到,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才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共产主义理想实现之后,还会有更高级的文明之巅等待着人类去攀登。

那些反对私有制的学者,有谁愿意把自己名下的房产、车辆就近捐献给某一个集体经济组织,言行一致地站出来发起一场“公、私”辩论?

有学者提出了耕地私有化是“劳动人民的私有,不是剥削阶级的私有”,想调和这种意识形态之争。其实农民家庭经营也存在雇佣人工问题,也存在获取剩余价值,上纲上线分析,也属于“剥削”。

因此,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妖魔化土地私有制是不科学的。目前的“公、私”之争,除了干扰高层决策之外,真的没有实质性意义。

但是,耕地私有化(变相私有化)不能脱离生产力、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绝非一“私”就灵。

推进制约农地流转的关联改革

主流学者提出,推动确权登记,“三权分置”,通过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我认为,思路虽然可行,但是,需要同步推进以下关联改革:

1、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虽然建立起了养老保险体系,但是基础养老金仅为每人每月55元。所以,耕地对于农民而言,还承载着社会保障功能,即使明确产权,但是市场失灵也是不可避免的。

退一步讲,由于土地承载着农业以外的社会保障功能,所以,即使建立起了价格形成机制,流转价格也将是非常高的。以中西部偏远农村为例,农户对于耕地流转的心理价位在每亩3万元左右(这是国家征地过程中对农民的补偿标准),以30年经营期计算,如果经营农业,没有人会赚钱。

去年我协助某药材种植公司集中连片承包500亩农田,租金提到了600元/亩(在当地,如果农户家庭经营,即使劳力和农家肥等投入不计入成本,亩纯收入也仅能维持在600元左右),可还是和农民无法谈拢。耕地插花分布,有一户不合作,就无法连片。

2、建立城乡居民的自由流动机制

许多村,有进城30多年的户子,在城里已经有了稳定的产业,但是在村里还拥有耕地,是否应该进一步稳定其土地承包权益?而一些新生代农民,出生下来就没有分到耕地,有的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由于上学期间“农转非”退出了耕地,还有一些有志于经营农业的城市居民,又是否应该赋予他们适量的耕地?

科斯定理的两个基础是“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只有人的自由流动,才可能降低耕地的流转成本,所以,建立城乡居民的自由流动、合理退出机制,是耕地自由流转的前提。

3、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抓实“互换并地”工作,有序引导农户合作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在广大中西部地区,目前存在的最大农业效率问题,就是耕地细碎化严重。农村耕地细碎化,使得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困难,大型农机具难以推广,水利设施利用率低下。该问题,很难通过土地流转解决,第一协调成本太高,第二所需时间太长。

前几年,我走访调研了大量农户,大家都强烈欢迎并地改革。羊道沟村民王保林经营着20余亩耕地,分别位于八个地块,在开畔和刹墒中,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处理临地分界,虽然使用农机春耕,但是仍需耗费八天时间。而如果并为一个地块,春耕20余亩田仅需用时一天半。大刘家湾村老党员刘根承包经营着20亩耕地,分别位于6个地块,耕作很不方便。他说,如果能够集中到一个地块,即使少分2亩田,他都愿意。这也是其他村民的普遍心声。

全国许多地方,如安徽省蒙城县、河南省民权县、甘肃省金昌市等,土地“互换并块”工作已经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其中河南省商丘市早在2010年就开始推行“互换并地”工作。

但是,9年来,“互换并地”工作为什么没能在全国范围推广开呢?由于研究条件有限,我没有找到各地详细的并地操作流程和存在问题的报告。我感到,各试点应该存在一些尚未克服的工作瓶颈,可能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农户间协调层级太多,土地互换成本太高;第二、对于耕地质量等级存在的客观差异,尚未形成一个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

4、针对以上问题,通过一定范围的调研,我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货币化衡量土地价值

针对耕地质量等级客观上存在差异,如平川地与坡耕地的差别,给土地互换工作带来障碍这一难题,我的解决思路是:经村民大会评定,全体村民认可,确定本村内各种等级耕地的流转价格(只需确定一个相对价格,而不一定是市场真实流转价格),把农户所承包耕地货币化。如某农户拥有30亩耕地,经评估总价值为60万元,在“互换并地”中,只需获得同等价值的耕地,而不必严格为30亩。

(2)构建虚拟土地流转媒介

媒介可以为村委会,也可以为任意村民。基本操作原理:全村耕地流转给土地流转媒介,再由流转媒介流转给农户等价土地,在第二次流转中实现农户“一块田”目标。如上例农户,将自己价值60万元的8小块耕地流转给流转媒介,然后再从流转媒介通过抽签等方式流转回价值60万元的一整块耕地。土地流转媒介的设立,可以有效解决在常规的土地“互换并地”工作中,一户农户可能需要协调多户甚至几十户农户的问题。

(3)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引导亲朋好友间地块相邻,以便于农户更大范围的合作规模化经营

以大刘家湾村为例:现在,零星耕地对外承包费一般为200元/亩,而如果是百亩以上的连片耕地,承包费能达到500元/亩甚至更多。如果自营或者合作经营,规模化耕作的收益溢出也不会低于300元/亩。

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在一些农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也许更有前景。

总而言之,任何涉农政策,都应因地制宜,科学识别出关联改革,不可搞“一刀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