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一则新闻。 天津火车站,一名醉酒男子冲进安检员休息室当众耍酒疯,并无故殴打一名安检员,用膝盖顶其腹部。 该男子当众放狠话“我是大队长”、“这个楼属于我”……可却拿不出工作证,并多次声称“我没有醉,我喝酒没有醉”。 民警将其控制,酒醒后该男子十分后悔,表示只因喝酒太多,才做出这样的事。 他真的是因为喝醉了,才做出出格举动的吗? 人们醉酒后,似乎总会有一些与平常不同的表现,最后却总能以一句“喝醉了”搪塞过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过一个研究,研究人员招募了156名参与者,对其大脑进行检测,要求他们及周围亲友填写一份调查,描述其清醒和醉酒时的性格。 结果发现,这些参与者清醒时和醉酒后的性格并没有多大差异。 人的性格不会因为醉酒而改变,但却有可能因醉酒而肆无忌惮地“恃酒行凶”。 因此,一个人的酒品,往往和他的人品挂钩。 请有些人喝过酒之后,会让人实在不想再请他喝第二次。 在以前的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次老板组织员工聚餐,带我们去吃海底捞,人比较多,就分了好几个桌。 因为是老板买单,有些同事就抢着点单,点了很多贵的、平时没点过的菜和酒。 最后结账,老板才发现还点了好几瓶五粮液,可当时酒桌上喝酒时却并没有发现。 老板找来服务员询问,服务员却说的确是我们这群人点的。 最后老板还是掏出钱包结了账,虽然没说什么,以后却很少再组织这样的聚餐了,偶尔一次也是自助餐。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有个同事在点了五粮液后就偷偷地拿着酒提前走掉了。 大家一起喝酒聚餐本来是希望以此来联络感情,最后却成了一些人顺手牵羊,捡便宜的地方。 虽然是被人请吃饭,但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作为客人也该有一点自觉,不要让人为难。 那些在酒桌上爱占小便宜的人,生活中也不会太大方,而斤斤计较,自私贪婪的人,总是不讨人喜欢的。 还有些人最喜欢在酒桌上讲“礼节”、讲“道义”。 前一阵子一个老同学突然打电话说到了我这边,我一时间有点惊愕,当年也不是很熟,再加上多年不见,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找我。 不过作为东道主,我还是很快反应过来,就说请他喝酒,他当即没有推脱就答应了。 因为我平时不太能喝酒,这次也一样,没打算喝太多。 结果老同学却说他大老远来,我总不能不喝点,我想也是,就陪着老同学喝了几杯。 喝了几杯后,我已经感觉有些晕了,就说不能喝了,朋友却有些不开心。 “我还在喝,你就不喝了,你这不太讲道义啊!”“是哥们儿就一起喝。” 我皱皱眉,却还是没喝,一顿酒最终也不欢而散。 每个人的酒量是不同的,不能为了面子就不顾自己的身体,更不能强迫他人喝酒。 如果朋友连你不能喝酒都无法容忍,那也一定不是真正靠得住的朋友。 那些最爱说“不喝酒就是不是兄弟”的人,是真的不是兄弟,最爱提“不喝酒就是不给面子”的人,早已丢掉了面子。 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在喝酒时尊重他人的人,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 最不受待见的是那些喝酒后爱发酒疯的人。 以前有个同事,每次一喝酒之后就脾气暴躁,有时毫无征兆就骂人,打人,摔东西。 后来每次喝酒,我们就都劝着他,不让他喝,但是却总也劝不住,最后又重复他撒酒疯的一套流程。 次数多了,也就没人和他喝酒了,每次喝酒,总是会避开他。有时实在避不开,大家也都不愿坐他附近。 都说“酒壮怂人胆”,其实只是借酒意做一些平时埋在心里,不愿做或不敢做的事情。 有些人即使喝醉了,也能克制自己;有些人还没有喝醉,就开始装醉闹事。 当然,世界上没有圣人,我们每个人或许都会在心里有一些阴暗面,只是看他是否显露了出来。 有时,道德高尚的人并不是毫无邪念,只是他们选择了将胸中的猛兽始终关在笼中。 如果不能在喝醉后控制自己的行为,最好能够克制自己喝酒的剂量。 人总要对自己有所克制,才是一个有道德感的人。 七百多年前,施耐庵写下一句诗:“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喝酒自古以来就是一件被赋予了太多意义的活动。 有的人喝酒写诗,有的人借酒消愁,也有人浑水摸鱼,借酒撒泼。 人与人不尽相同,喝酒的行为表现自然也不尽相同。 但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不会因为喝酒就成为一个恶人,一个恶人也因喝酒成为一个更恶的人。 “非关病酒,不在酒后”,人不是因为喝醉了酒才有感觉,只有心中如何想,才会如何表现。 喝了酒,不要惹事,对那些喝酒惹事的,也是远离为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