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乡......我满目的青翠是朝朝的转世,衡宇外的稚童奔跑在荒芜的三径上,松菊依旧,舟不停,都在画中、似在梦里...... 归乡......我满脸的苍悴是世世的轮回,寒夜里的倦鸟盘桓在叶落的独枝下,冷月如故,溪长流,青衣沾露、风落千年...... 家山何在?温情何处?我自晋来,风雨飘摇,炎凉未却,道理沦丧,不如归去,那里有我心中的桃花源...... 又一千多年过去了,如果陶渊明来到我们这个时代,他一定会明白他心中的桃花源更遥不可及。那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景致依稀还在,那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情景依然还有,然而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场景却无从再寻...... 《桃花源记》记录了陶渊明对生活环境、人情世故以及政治祥和的向往,它也成了后世许多淡泊名利人士的心灵寄托。优美的文风刻画出了宛如世外的桃花源村,恍若置身其中的美景中,愉悦、舒畅、恬淡、温情的心灵感受充溢着每个日子,这是魂牵梦萦的地方。 英国画家罗芳吉-伯与加拿大籍丹尼-纳诺夫妇以浪漫唯美的笔调铺之淡雅素洁的色彩将这篇中国古典传世名作通过绘本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两人历时一年,参考中国宋代画作,以彩色铅笔绘制出一部具有宋代文人画风格的《桃花源记》。画面虽是宋时风采,但器物与人物形象和装饰则考据了东晋史实。 与原著不同的是,绘本《桃花源记》添加了一只为渔夫引路的蝴蝶和一个邂逅的女子。当渔夫背信弃义领太守到桃花源时,那蝴蝶和女子永远的消失了,为故事增添了戏剧色彩。 便要回家,设酒杀鸡作食。人间的温馨,世态的质朴,内心的无争在桃花源中如袅袅炊烟一般轻悠漫散,只是今天的我们只能从画面中寻求到渴望中的一点点慰藉。 在这样的画面中,和我一起身不由己走入陶渊明虚构的理想世界里...... 这就是桃花源......宁静恬淡,清风徐徐,暖阳融融,风筝飞处,乡音如歌...... 温柔乡里的邂逅,一曲笛音,人间仙境,何虞归去? 渔夫还是离开了,那女子的相送里是不尽的眷念,她无法掌握人心的变换,期待终归是一场梦。 渔夫又回来了,然而他违背了诺言,终究是一场空。 桃花源容不下私心杂念的人。 向往,存在我们的心里,却永远无法企及,就把它留在阅读画面的这一刻吧。 图文:停云阅(连趣网贵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