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南印记 | 龙江路上见证过历史的那些小楼

 青岛Looker 2019-03-26

在青岛5条以“龙”命名的马路中,龙江路是最长的。龙江路西起龙口路与广西路交界口,东至信号山路,是条曲折的马路,马路一侧是青岛著名景点信号山公园。旧时这里是工商业者等阶层的聚居之处,多为花园洋房。现在的龙江路,当年的“芳华”虽已褪去,但这些见证过历史的小楼,依旧悠然屹立在那里。那些悄然爬上墙头的枝蔓,仿佛正向行走在街头的你,诉说着这条街道的旧事。


青岛湾的渔村青岛,自明代开放为港口称青岛口,清后期发展成市镇,随着人口房屋的增多,市镇向大石头山麓延伸,被称作“上青岛”。德占青岛后,“上青岛”是最早被拆除的村庄,德国总督在这里建了豪华的官邸。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在龙山(即信号山)下修了一条从原总督官邸门前通过的马路,叫龙山路。又在原总督官邸花园前修了一条马路叫龙江路,路名取自当时对黑龙江的简称。5条“龙”路中,有人说这条叫“龙江”的马路与原先的青岛河有关,可是青岛河只勉强算是条河,与“江”毫无关联。

龙江路4号这个小院是我的出生地。父母都是上海人,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来青岛,就学于老山大和山东海洋学院,毕业后都留在青岛工作。父母婚后便安家在此,一住就是八年,直至搬到鱼山路。对于这个小院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我们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院前的两层小楼曾遭遇过几次火灾,依然幸存,如今已是一家颇有文化气息的诗社咖啡屋。



著名的中国戏曲家、教育家赵太侔在青岛的故居位于龙江路7号,一栋古朴的德式小洋楼。他也是青岛名人文化的重要缔造者,在中国海洋大学校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今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就是那段历史最好的见证。这位两任山东大学校长,是位专家治学的倡导者。1932年南京政府任命他为山东大学校长时,他邀请了许多知名学者如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萧涤非、王统照等任职。因其教师队伍的高水准,山东大学名声鹊起。1946年再度人山大校长,又聘请王普、老舍、童第周等教授来校。1949年赵太侔躲在医院里,逃过了被逼去台湾,留在了青岛。后任外文系教授。

熟悉赵太侔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对于这个两任山大校长的学者来说,人们在谈及他对青岛教育发展的贡献时,也常常谈起他与话剧大腕俞珊这对才子佳人之间的婚姻纠葛。

赵太侔先生在海大图书馆前的塑像


7号后院的
这栋小楼在龙江路和黄县路的路口处,房型是两个长方体的叠加,正对路口的一面,在红瓦屋顶,有圆形的气窗,露天的楼梯,简单的图形,简单的线条,彰显了小楼简洁大方的设计风格。


龙华路1号的南门在龙江路上。


这里是恒山路和龙江路的交界处,早先恒山路从黄县路通过龙江路到华山路。20世纪50年代,迎宾馆修了围墙,把恒山路的一段围在了迎宾馆内,恒山路只余下了很短的一段。恒山路、龙江路口有一座80多年的老建筑,建于1935年,换过多次主人,沦陷时作为伪警察局局长的住宅,解放后长期作为招待所,现在为青年旅舍,还有一家咖啡馆。



龙江路17号,文化名人王国华曾住在此院,其父亲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图书馆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王献唐先生。王献唐先生对于中国的历史文物的收藏与保护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文物收藏家,王献唐先生多次将其珍藏捐献国家。1960年先生辞世后,其子王国华遵其遗愿,又将大量藏品捐献给山东省博物馆,将先生一生秉承的“向国家捐献藏品是社会福祉”的理念继承并发扬光大。王献唐先生的故居位于观象二路。

著名学者、心理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叶麐(lin)先生于上世纪30年代在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授时,也曾住在龙江路,但所居何处已无从考证。叶麐先生与台静农先生交往甚厚。


走在龙江路,会有意无意将其划分为两段,从路头到龙江路与黄县支路交叉口的前半段,以及由此往后的后半段。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在前半段,路两侧大部分都是别墅式的小楼建筑,据说都是建于大约百余年前;而后半段则是多了许多现代的楼房,且最明显的特征是现代楼房大多都建于路的单号一侧,即靠近大学路一侧。这种布局,恐怕与这条路的历史与变迁有莫大的关系。 


这条路虽是黄县支路,但门牌号却是龙江路的。


据《老街故事》一书记载。龙江路的一侧,确曾是青岛河:“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带的青岛河还比较宽,河上建了一道石坝,将河水围出一个人工湖,湖周围绿树成荫。石坝的中部呈‘凹’型,河水溢出大坝时泻下,如同小的瀑布,在‘凹’的底部又形成了一个池塘,人们称之为‘下湖’。这段河床比龙江路低下去许多,如同山谷中的溪流,两旁是成片的白杨林,附庸风雅的文人墨客叫它‘白杨谷’,当时有文学社团常在这里聚会。”


龙江路24号院的这栋建筑位于龙江路华山支路路口,非常有特色。其建筑风格与周边楼房大相径庭,整体的砖石结构,特别显眼。


龙江路26号、28号、34号、36号,这几个院子的老楼建筑风格非常相似,估计是同一时期所建。



龙江路34号,青岛市工程地震研究所


位于龙江路掖县路路口的38号院已成私宅,高高的院墙植被和铁门挡住了路人好奇的视线。



来源:胡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