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扒一扒江湖黑话隐语的龙门阵:炮哥堂子深哟

 menjiiz 2019-03-26
老成都,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圈内话”。

  《鬼吹灯之寻龙诀》上映后,一些“盗墓行话”又有点小小躁动了。不知是不是杞人忧天,这些影视剧里没什么现实价值的“江湖语言”,会不会犹如某些粗糙的网络语言泛滥开来。

  2014年是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20个年头,网络语境中孕育出的网络语言已经成为汉语中比较活跃的一部分,然而,部分互联网新词如“草泥马”“屌丝”“逼格”等,造词格调不高、品位低下,却被一些人包括青年学生使用,低俗的网络语言大量涌现,聚集了社会戾气,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

  为此,前不久,教育部和国家语委联合公布了2014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其中,有关网络低俗语言如何规范成为了众多网友关注的热点。专家认为,文化应发挥其主流的一面,网络低俗语言需要整治,这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的,作为人们交流、交际工具的语言同样也是不断发展的。然而就像流行感冒是一种病毒一样,流行的语言也并不是都代表时代发展的先进的健康的一面,也有一些垃圾和病毒。这里,针对影视剧带出来的所谓行话、“隐语”等,我们希望读者朋友要有正确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如同对影视剧本身一样,它无非是大众娱乐和茶余饭后的谈资品,没必要当真,更没必要把那些早已深埋于民间泥土的糟粕用语翻撬出来,因为,那些短暂“流行”的东西是根本没有生命力的。

  《鬼吹灯之寻龙诀》上映前,很多人已经通过小说知道了影片中的某些行话或隐语,如“盗墓”叫“倒斗”,“僵尸”叫“粽子”,“盗墓者”叫“摸金校尉”……曾几何时,秘而不宣的江湖用语其实早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例如电影《非诚勿扰2》说“苍孙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让“苍孙”(老年男子)这个词儿在北方就流行过一阵。

  从古到今,四川人从来不缺在这方面的“龙门阵”,事实上,对今天的人们来说,这些江湖行话带来的作用,无非是让人娱乐消遣而已。

  四川袍哥的隐语“堂子深”

  王笛的《神秘的语言和沟通———19世纪四川袍哥的隐语、身份认同与政治文化》中,曾写了这样的场景:民国时期的成都街头巷尾,经常出现不少穿着奇装异服、背刀挂彩、头上挽个“英雄髻”、足蹬草鞋的人,走来走去,他们就是袍哥人物。

  成都地区的袍哥组织,其形式与全省其他县市相类,有高度的内部一致性。该组织以“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信条,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和凝聚力。

  袍哥人家跟我们普通人说话可不一样,它内部流行了许多行话隐语。袍哥专门术语大致有:出门找门路称为“摇线子”;抢劫财物称“看财喜”或“打启发”;绑票叫“拉肥猪”;把人藏起来叫“关圈”;讲赎钱叫“称价钱”,价讲成了叫“上盘子”,未说成而把人杀了叫“撕票”;被官兵包围叫“水涨了”;报仇叫“拿梁子”;暗杀叫“写台口”;招出口供叫“拉稀”;被捕叫“落马”;内部处死叫“毛了”;中途加入行劫叫“赶水”;分得的赃物叫“冰股子”;被打死叫“丢翻”;名片叫“花叶子”;传达事情叫“走字样”;吃饭叫“造粉子”;筷子叫“壕竿”;饭碗叫“莲花子”;肉叫“片子”;鸡叫“啄头子”等等。

  袍哥中最初又分“清水袍哥”和“浑水袍哥”两种。所谓“清水袍哥”一般指虽然参加了袍哥组织,但不干违法乱纪的勾当;“浑水袍哥”则是一些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土匪。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水袍哥和浑水袍哥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了。

  我们从李劼人、沙汀的《大波》《死水微澜》《淘金记》《南行记》等巨著中,都可以看到大量关于袍哥人家的用语。

  民国川东盗墓“行业”的隐语

  《寻龙诀》电影里,提到了“大粽子”,这不只是电影中的用语,也是一句在旧时川东一带盗墓“行业”中流传过的暗语,就像山里土匪之间谈话也不能直接说自己杀人放火,都有一套黑话切口。粽子是指墓里尸体保存的比较完好,没有腐烂;摸到大粽子就是说碰上麻烦了,指僵尸、恶鬼之类不干净的东西;干粽子是指墓里的尸体烂得只剩下一堆白骨了;还有肉粽子,就是说尸体身上值钱的东西多。

  在老川东的奉节、巫山和巫溪等地民间传说中,血尸墓,指代的是地层下有保护层的墓穴。一般比如说设置了火顶、酸顶,或者朱砂顶的古墓,用洛阳铲探出来是红色的。特别是酸顶,那土色若如鲜血,里面必定含有大里的朱砂。古墓有这等构造,就表示规格很高,所以才会形成血尸墓下面都是宝贝的说法。

  黑驴蹄子当然不是什么黑色的驴蹄子,是一种糯米的制品,古代相传糯米之类的对僵尸有克制作用,黑驴蹄子是糯米采用茅山秘术制成的,形状如驴蹄子,颜色发黑,所以称为黑驴蹄子,如同克制僵尸的法宝一般。

  此外在长江三峡一带,盗墓黑话也如《寻龙诀》所说差不多。重庆旧日乡下习俗中,最吓人的是“禁婆”,乃是女人遭人凌辱后抛尸水中,一缕怨恨不散,在尸体中吸足阴气则形成禁婆。

  行话用语也有“教材”

  其实,社会发展到今天,不少行业都有自己的暗语,比如今天有些成都出租车司机聊天,“今天跑到现在才到三楼,运气不好!”“我还可以,都六楼了。”这里一层“楼”就是一百元。

  在成都五块石、九眼桥等地一些服装店,如果店员发现小偷来了,会悄悄提醒同事,“有章鱼哈。”

  100年前,学者傅崇矩编写的一本志书《成都通览》就专门收录有“成都之江湖言语”“成都之袍哥话”。比如:上当——江湖术语叫“受了腥了”,见面——江湖术语叫“碰盘”,逃跑——江湖术语叫“扯活”,翻脸—一江湖术语叫“鼓了盘儿”,丢脸——江湖术语叫“抹盘”,放火——江湖术语叫“窜轰子”。

  不过,想学会行话没那么容易。行话的创制有术语和避讳的需要,但更重要的目的是掩人耳目、信息保密和行业保护,所以行话与一般的社会方言不同,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对于学习和使用者的身份有严格限制,行话本身也决不允许外泄。

  四川民俗作家张义奇介绍,民国时期,在双流、新津、彭山一带,民间戏称某人为张麻子、李麻子,甚至直接戏呼对方为“麻子”,背后称呼某领导为“麻科长”、“麻主任”均比比皆是,而不管对方是否脸上光鲜。这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犹如四川名菜“麻婆豆腐”的得名一样。这其实更多是一种语言的机趣、幽默或四川话所说的“涮坛子”。华西都市报记者李贵平

  【延伸阅读】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话。”对于老四川的行话,成都著名民俗专家刘孝昌说,以清末民初为例,成都南北米市交易,经纪人不明言价码,都以行话或者暗语进行讨价还价。“1是么,2是按,有一套独特的称谓,或者干脆摸手讲价,不说话,把手藏着袖筒里比价,数字对应不同的手势。”

  袖里乾坤衣袖里摸手讲价

  清末民初的老成都,南门、北门大桥有米市,自有一套行规。

  “除了买米、卖米的,还有一类人,专门从事提供信息、介绍买卖、促其成交的经纪人,收取一定的佣金。”刘孝昌介绍,他说市场上出售米粮,必须通过经纪人成交,外人不得插手。“讨价还价时,买卖双方都不明说价码,而是通过经纪人用行话或者暗语来进行讨价还价。”

  刘孝昌说,一般交易以字代数,比如用么、按、苏、绍、歪、廖、窍、笨、绞,分别代表1、2、3、4、5、6、7、8、9;当铺和古董玉器行,则用由、申、人、工、大、天、至、井、羊、非,分别代表1、2、3、4、5、6、7、8、9;其他行业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暗语、字码。

  与众不同的是,另一种交易方式堪称“袖里乾坤”。“关键在于经纪人的袖筒,买卖双方各自握着他的手,在袖筒里反复磋商价格。食指伸直代表1,食指、中指伸直代表2,食指、中指、无名指伸直代表3,加上小指代表4,五指并拢为5,拇指竖立为6,小指微曲代表7,拇指、食指斜指代表8,食指单屈成弓形代表9。买卖双方如是往复,直到价格谈拢。”

  最有趣的,莫过于瓦片凭据。“来米铺买米,银两给了,老板瓦片一摔,一分为二,上书米多少斤,递给买米人。到时候来拿米,是‘认瓦片不认人’,两块瓦片一合,严丝合缝才给米。这种方法虽然原始,但瓦片一摔,裂缝锯齿不一,想伪造几乎不可能,称得上原始又科学。”

  袍哥黑话官府招供叫“拉稀”

  《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见座山雕,一段流畅黑话对白,赢得了满堂彩。“天王盖地虎”是“好大的胆!敢来气你祖宗”“,宝塔填河妖”是“要是那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

  刘孝昌说,和北方土匪一样,四川袍哥也有自己的黑话。“清代,袍哥属于非法民间组织,进行秘密结社,形成了一套专门的黑话。比如袍哥自称‘光棍’或‘皮’,参加袍哥叫‘嗨皮’,同伙叫‘老表’,窝主为‘稳主’,立码头叫‘插旗子’,拜码头叫‘走字样’。”

  袍哥在外行走,结下仇家称“结梁子”,报仇称“拿梁子”。调解纠纷谓“搭台子”,躲祸事叫“避豪”,闯祸称“摆豪”,仗势欺人叫“撤豪”。

  四川曾有一部电视剧叫《傻儿师长》,其中樊傻儿自称“袍哥人家,从不拉稀摆带”,也是句黑话,不过到现在,基本已经成了流行的俚语。那时候,黑话还在小范围流传,比如“被人识破叫‘走水’,出卖同伙叫‘点水’,向官府招供叫‘拉稀’。”刘孝昌说,以绑架来说,不同人都有不同说法,绑架户主是“绑肥猪”,绑架妇女是“劫观音”,绑架儿童是“劫童子”。

  理发行话剃光头叫“木龙”

  不止如此,剃头匠也有自己的行话。“清末民初的时候,理发业也有行话。”刘孝昌说,剃光头叫“木龙”,理西发叫“西草”,剃平头叫“平草”,洗头叫“盖盆子”,围布叫“大栏”,毛巾叫“小栏”。“他们讲价也有暗语,用狮、象、麒、麟、猊、虎、豹、鹿、狼、狐十个字,来代替十个数字。”

  他说,剃头匠最喜欢剃结婚头和小儿头,俗称新郎头和满月头。“这两种头,不仅有红包拿,还可以吃一杯喜酒,现在四川有些乡间,还有这样的民风。”

  清末民初,就连老成都的叫花子,也有一套隐语。“丢圈党就是作揖行乞,钻格子党就是沿街上门行乞,耍老子是耍猴行乞,伏虎是偷猫偷狗,钉耙是讨钱。”不同的乞讨方式,也有不同的行话。“观音党是带老妇人乞讨,打单子是装丧夫无依靠,装相是扮病残乞讨,通指是装哑巴。讨到了钱,开花是众人分钱,打掌心雷是私瞒钱物。”

  票证有“名”全国粮票“满天飞”

  新中国成立后,旧时交易习俗大多消失,牙行、经纪没了,转入地下交易的,又有了新的行话。

  刘孝昌说,当时自由市场有限制,倒买倒买很隐蔽,一般是见人不见物,人货不同行,也就是甲地成交,乙地交货。“从事交易的,自称‘三商业局的’,同伙叫‘内盘’,长途贩运叫‘长脚杆’,就地转手叫‘大肚皮’。”当时,全国各地都有林海雪原的戏剧,老百姓都知道座山雕。“从事经纪的统称‘编师’,一把手叫‘座山雕’,二把手叫‘罗汉’,三把手叫‘铲铲匠’,窝主统称‘窝子’,新搞的叫‘生窝子’,长期干的叫‘熟窝子’。”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路延

  “黑话”加入影视剧更好玩儿

  江湖黑话,即春典,也叫“山音”,“切口”或“怯口”。一般指旧时代一些民间社团、帮会出于保密需要,而创制的一些以遁词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外人听了黑话,往往是一头雾水。若不是想象力特别丰富,脑洞大开的话,一般人想不出这样与字面八杆子打不着的意思。就拿家喻户晓的《智取威虎山》来说,杨子荣和土匪的那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但知道具体含义的却没几个。还有如今正在热播的《鬼吹灯之寻龙诀》里,“摸金校尉”到底是啥职业?“粽子”该怎么分类?SO,看电影如果不好好了解黑话,又怎么能和导演保持一致的开脑洞速度呢?

  “入伙”不易

  懂黑话是必须的

  今年年初,徐克执导的电影版《智取威虎山》热映,不仅勾起了几代人的回忆,更让80后90后们喜爱上了里面的经典台词,并掀起了一股“黑话”热。东北土匪也叫马贼或胡子,想入伙可不容易,要入土匪团伙有两种最直接的方式,一是有人担保做保举,二是自己投靠,两种过程都不容易。杨子荣的入伙方式属于后者,没有熟人,自己来投靠土匪的。入伙前的“面试”叫“挂柱”。对于电影《智取威虎山》的观众来说,大可不必担心不懂黑话,导演徐克暖心地在字幕上加了注释。但如果是生活在民国时期的土匪,要是不知道里头是啥意思,那可就危险了。因为黑话是土匪们安身立命的基本,一句说不好或听不懂,就可能被插(杀)了。

  回过头来看“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对照电影字幕里的注释,原来一直被当成是对暗号的话,翻译过来其实是:“你好大的胆!敢来气你的祖宗?”“要是那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还有“蘑菇,你哪路?什么价?”则是“什么人?到哪里去?”而“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意思是“你不是正牌的”。“嘛哈嘛哈”可不是来搞笑的,人家在问你“以前独干吗?”等到了“好叭哒”就可以松口气了,对方已经承认你“是内行,是把老手”。

  据悉,还有一些黑话,只有江湖中有一定地位的人可以讲,只有老江湖才会,初出茅庐的人学不到,也没资格讲。

  《寻龙诀》路演宣传时

  陈坤黄渤当“摸金校尉”

  从小说版《鬼吹灯》《盗墓笔记》的热销,再到电影《九层妖塔》《寻龙诀》以及网剧《盗墓笔记》的热映,观众对与“盗墓”行业的黑话,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盗墓主角常挂在嘴边的“倒斗”。所谓“斗”,即棺材。倒斗就是把棺材里的东西取出来,也就是盗墓。还有的地方喜欢用“支锅”来代表盗墓。“支锅”本为成家过日子,盗墓者借用为搭伙盗墓。如果“锅支不起来”,则是盗墓不成,空手而返,也叫“走空”。

  网剧《盗墓笔记》中,吴邪、小哥等乘船入斗遇到了“粽子”。“粽子”是一句在盗墓者中流传的暗语,指墓里保存的比较完好,没有腐烂的尸体。“粽子”也分等级,像“大粽子”则指厉害的僵尸、恶鬼之类的东西,“老粽子”是可发生尸变的不好对付的僵尸,“干粽子”指墓里的尸体烂得只剩下一堆白骨了,“肉粽子”则指尸体身上值钱的东西多,“血粽子”是血尸墓中的粽子,最为厉害。与“粽子”一样有名的黑话,则是“咸鱼”。盗墓者嘴里的“咸鱼”,是指盗墓时遇到的未腐尸身,也有人称之“东方木乃伊”。

  据说,《寻龙诀》在路演宣传时,陈坤、黄渤等打出了“摸金校尉”的称呼。其实,校尉,是古代军官职称,指掠夺财物的军官。摸金校尉,则是曹操所设官职,专司掘坟挖金。摸金校尉在后世逐渐变成了盗墓贼的指称。

  方言剧加点“黑话”

  妙趣横生更接地气

  四川话中,也有不少“黑话”,知名老成都民俗画家戴树良介绍,四川方言剧《傻儿师长》中,不仅有大量市井方言,还有不少袍哥们的江湖黑话。

  如第一集中,樊鹏举就与崔大爷对切口:崔大爷:“有宝献宝,无宝受考。”樊鹏举:“同扶汉室,造福必昌。”崔大爷:“公片宝扎,请拿上符。”樊鹏举:“金字牌,银字牌,小弟与兄送宝来,仁兄今日得宝后,步步高升坐八抬。”崔大爷:“哦,贵龙码头,坐哪把交椅。”樊鹏举:“兄弟姓樊,草字鹏举。阳河场义字上占带幺大。”崔大爷:“大水冲了龙王庙,看不出来,你老弟原来也是‘海’过了的。”

  黑话、方言的加入,让影视剧变得妙趣横生。

  “有些话既算黑话也是方言,有的黑话是通用的,有的有地方特色。很多老成都人都晓得这些意思,只是现在有些年轻人不清楚。可以去看四川方言剧,里面有很多。”戴树良还解释了“抽底火”、“散眼子”、“关火”“天棒”“落教”“踩水”等意思。如“舵爷”,就是对一方江湖霸主的尊称。“操扁挂”则指打拳、练武,“操哥”的意思与“操扁挂”类似。有趣的是“打平伙”,相当于现在的AA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