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多年前让三星堆“一醒惊天”!美国学者葛维汉后人来访、钟爱纵目面具

 昵称55301288 2019-03-26

1929年的春天,农民燕道诚在自家院子附近挖水沟,一锄下去,开启一道历史大门。

1934年,时任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馆长的美国人葛维汉看到玉石器后主持三星堆科学发掘,由此揭开了三星堆遗址科学考古的序幕。

右一为葛维汉

最近,葛维汉的外孙克里斯多夫(Christopher Hoogendyk)循着葛维汉的足迹和女儿首次到访广汉三星堆。

克里斯多夫带着外祖父葛维汉的故事,寻找儿时故事里的场景。

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外祖父曾工作过的地方。

葛维汉(David Crockett Graham)

1882生于美国阿肯色州,1911年作为传教士来到中国四川,任原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馆长。他在广汉的考古发掘,揭开了中国川西平原三星堆遗址考古的序幕,对发掘与研究三星堆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在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研究》第一辑第一章收录的就是葛维汉撰写的考古发掘报告《汉州发掘简报》。

1931年,在广汉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宜笃了解到当地农民燕氏父子在两年前淘春沟时偶然发现一坑玉石器。

燕道诚(中)家庭合影

邀请好友华西协合大学考古学家戴谦和教授进行鉴定之后,果断尽一己之力收购了一部分捐赠给当时中国馆藏最为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收藏。

时任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馆长、人类学和考古学教授葛维汉敏锐地意识到这些玉石器的出土地点可能是一处古代文明的遗址。

他当即表示,“广汉遗物颇有考古价值,乃函询董君发现详情,复亲至其地考察,并商得县长罗雨苍氏及省政府教育厅之同意,从事科学发掘。”

发掘点示意图

《汉州发掘简报》中记录:

燕道诚家附近的一个小山旁,有个大半圆形弯曲地,好似一轮明月,名叫月亮湾。

弯曲处有间农舍,屋旁一块地有棵孤树。南面较远处有座小山,有3个小圆丘,把它们视作星座,称这些土墩为三星堆。

当时发掘使用的工具有:测量水准器、平板仪、洋铲、锄头、泥刀、钝刀,作为替代的橙色竹棍、竹签、标杆、扒锄、软硬刷子、钢卷尺、测量竿、大块琥珀、绘图的指南针、柯达相机等,旨在更清楚地了解地层关系,准确记载每件珍贵器物的方位和深度。

文中记载,1934年,葛维汉带领考古队在燕家玉石器发现地附近的这次发掘,获得惊人之发现,先后共出土文物600多件,有陶器、石器、玉珠、玉杵、玉璧、玉圭等,据此推断大致为公元前1100年时期的古蜀文明遗存,极富考古价值。

挖掘工作完成时,工人将所挖的泥土倒入坑内,把田地认真填平。因为考古给农民土地和庄稼损坏,还付给农民相应的报酬。

1936年,葛维汉将大量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与河南渑池仰韶村、辽西锦西沙锅屯、河南安阳殷墟的出土文物进行比较研究,整理出历史上第一份有关广汉古蜀文明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汉州发掘简报》,发表在当年的《华西边疆研究学会会志》第6卷上。

他大胆而科学地将这批出土文物所代表的古蜀文明命名为“广汉文化”,引起了中外考古学人的广泛关注。

郭沫若得知这一消息后,兴奋不已,立即给葛维汉去信,要求赠与广汉发掘的全部照片和器物图形,并在之后的书信来往中大谈他对“汉州遗址”的看法。

葛维汉主持的三星堆发掘,使沉睡数千年的古蜀三星堆文明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他也被称为三星堆考古发掘第一人,是三星堆文明研究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3月22日上午10点过,克里斯多夫携女儿乔安娜从成都赶到三星堆博物馆。

克里斯多夫说,能够来到中国,还多亏收到了曾在华西医科大学毕业的伍波的邮件。

在博物馆几块很大的玉石原石前,克里斯多夫和女儿停下了脚步。

“为什么玉石是这个颜色呢?印象中它应该是绿色?”克里斯多夫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不解。

“美石为玉,结构细腻,颜色纯正都可称为玉石。”听到这样的回答,克里斯多夫,嘴角露出了微笑。

在博物馆青铜馆,墙上挂有多幅葛维汉当年在考古现场的照片。克里斯多夫和乔安娜放慢了脚步。

“我和他长得很像,都是一样高大!”克里斯多夫带着女儿饶有兴致的与外祖父的照片合影。

克里斯多夫对青铜馆纵目面具印象非常深刻。

他说,他手机里保存有一张照片,照片是他在万圣节用南瓜雕刻的面具,和三星堆的青铜纵目面具非常相似。

当天,克里斯多夫还去到位于三星堆遗址区的燕家院子,与燕道诚第五代后人燕太宇交流、合影。

“外祖父会讲很多故事,不少都是关于中国的,还讲到过关于三星堆的发掘。”

克里斯多夫介绍,在他11岁时,外祖父去世,在此之前,他都是听着外祖父的故事长大的。

他没有继承外祖父的专业,而是选择了生物专业,后来研究生阶段学习生态学,因为个人对理工科更感兴趣。但他的女儿乔安娜对历史更感兴趣,选择了历史专业,研究亚洲历史。

在三星堆参观时,乔安娜一路走,一路拍照。?“?非常震撼,无法用言语形容。”她说,三星堆祭祀方式和中北美洲阿兹特克文化很像,只是三星堆的祭祀用的动物作为祭品,不同的是,阿兹特克文明中,使用的活人作为祭品。

参观结束,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代表博物馆给克里斯多夫和女儿赠送了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画册和书签。

克里斯多夫当天在博物馆旅游产品购物区选购了明信片,把明信片寄给他的亲戚朋友,告诉他们,这里是外祖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希望他们到三星堆来旅游,到外祖父工作过的地方看看。

(责任编辑:王梦姣_SC1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