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清 石涛 《山水清音图》) 子夜四时歌 冬歌 之十四 南朝民歌 白雪停阴冈(北坡的山岭),丹华耀阳林(南坡的树林)。 何必丝与竹(弦乐与管乐),山水有清音。 【诗解】 古代的“歌”是配着音乐来唱的,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这一首歌是用西晋大文学家左思的诗改编的。它描写了初冬的风景: 一场雪后,背阴的山坡积存了薄雪,而南面的山坡有阳光的照射,红叶依然耀眼。融化的雪水汇入溪流,叮咚的声音远胜过世间的乐器。 后面这两句,在文学史上还有一个典故: 南朝梁武帝的儿子昭明太子文采风流,性爱山水。一次,他与群臣在湖上泛舟,一位朝臣说,应让女乐工在此演奏音乐助兴。太子没有回答,而是吟诵了左思的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朝臣当场感觉十分惭愧。 现在我们听到的音乐,很多是电子合成的,与天然材料发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钢琴、古琴、箫、笛子……等传统乐器发出的声音)有很大不同,对人的听力和神经的影响也不一样。小朋友们多听天然的声音,可以训练敏锐的耳朵,养成平和安然的性格。 大自然一年四季都有音乐。春天“处处闻啼鸟”,夏天“蝉鸣槐花枝”,秋天“落木萧萧下”,冬天“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些都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喜欢的“好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