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悲鸿把最好的画给了厨子,次品让给其余名贵选

 尘封的雨 2019-03-26

上世纪30年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到四川青城山写生,住在一家道观。因为久闻盛名,主管和道士们对徐悲鸿热情相待,厨师更是细心周到,得知徐悲鸿酷爱鸡蛋番茄羹,每天想尽办法烹制出来,这让徐悲鸿非常感动。

相处熟悉后,见徐悲鸿平易近人、也无架子,一天,主管和道土便向徐悲鸿讨要一幅画以作留念。当时,厨师正好在一旁,看着也动了心,羞涩地表示也想要一幅。徐悲鸿爽快地答应了,但说明要在辞别时一起送给他们。

告别那天,徐悲鸿拿出所送的画作,画作优劣不ー。他和蔼地提出要求:让厨师先挑选,然后其他人再挑选。听了徐悲鸿的话,大家下愣住了。厨师也望望严肃的主管,又看看和善的徐悲鸿,满脸感却不动手选画。徐悲鸿立刻看出了他的顾虑,二话没说,捡起最好的一幅面递给厨师才招呼大家选画。

返乡途中,夫人不解地间道“先生,他们待我们都不错,您为什么要厚此薄彼呢?”徐悲鸿温和地笑了笑,解释道:“表面看是这样,但心态不一样。其他人讨画图名图利,动机强烈:厨师却是偶然念头,他虽然文化不高、地位也低,但朴实善良,对我的关爱最无私最真减。我没有按地位和等级赠送画作,而将最好的送给他,这是肯定他,让他珍惜这份美德!”

事情果真不出所料。徐悲鸿离开后,有的道士便将他的赠画制作成石刻,作为拓片出售给商家、游人,而厨师则将那幅画精心收藏起来,传给子孙后世。

徐悲鸿的“首选权”,既是对真诚善良者的莫大奖励,也表现了他超凡脱俗的待人之道。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这永远只是卑鄙者的一惯伎俩,小人即使会一时得志,但绝对不会通行一世。在我们的处世准则中,真诚永远是真诚者的通行证,也将是真诚者的墓志铭。

好看就点个赞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