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挺好》揭露了悲剧家庭的四大根源

 文野 2019-03-27

作者:杨小阳

图片:都挺好

 1 

功利婚姻

都说幸福的婚姻是夫妻二人情投意合,互相成就。

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母亲是家庭的后花园,孩子像一粒种子,在父亲的阳光下和母亲的雨露里茁壮成长。

而现实中,有太多的婚姻,出于各种各样的功力目的,夫妻二人变成了互不相容的陌生人。

因为对自己死心,对对方凉心,只能把所有的希望和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企图用孩子的成功让自己的心起死回生,用孩子的感情给自己的心添柴加热。

原著《都挺好》里苏母和苏父的结合,是功利婚姻的代表。

苏母嫁给苏父是被母亲逼的,因为他是城里人,可以帮自己和弟弟迁入城市户口;苏父娶苏母,因为她工作好长得漂亮,可以持家生娃传宗接代。

这样的婚姻,除了现实与功利,没有一丝温情与爱意。

所以,当苏家的小女儿苏明玉打开记忆的大门,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压抑与沉重。

一个懦弱无能的男人与一个强势包办的女人组建的功利性婚姻,注定无法滋养彼此,自然也不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情感养分。

 2 

重男轻女

重男轻女出自《林海雪原》二十:说的白茹含羞带乐的一撅嘴,什么黄毛丫头,重男轻女的思想。

它是社会一种男女不平等的观念 ,重视男性的权利和利益,而把女性定性为男性的附属,并限制她们发展个人才能的机会和人身自由。

苏母是医院的护士长,是被文化洗涤过的人。

按理讲,即使她保有封建思想的余毒,也不至于重男轻女到儿子的一切利益至上,女儿的一切权益践踏。

可能的解释是,由于她曾经被她的母亲剥夺了选择与自由的机会,她把痛苦转嫁给了自己的女儿。即,我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生活,我也不能给你选择的机会。

还有就是,在她的观念里,养儿可以挣面子和防老,而女儿是没用的。

所以,她才会说:

“苏明玉,你是个女孩,你怎么能跟你两个哥哥比呢?我们只负责养你到十八岁。你以后还要嫁人,到老了,我们也不需要你养。”

潜台词就是,对你好也没用,我们反正用不着你,不如省点钱。

偏心极易带来轻视与仇视,结果就是兄妹反目,母女成仇。

 3 

面子为大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这句话用在苏家,再适合不过。

在世人看来,大儿子苏明哲毕业于美国名校斯坦福,且移民美国,二儿子苏明成在苏州当地有房有车有美丽的老婆,小女儿苏明玉是公司高管,经济实力非同一般。

孩子的成就撑起了父母的“面子”,苏母的突然离世却让这个风光无限的大家庭解体于关系恶化的“里子”。

苏明哲考上斯坦福,每年需要15万的费用。苏母愿意卖房供大儿子去美国,不是为了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是:

“能考上美国名牌,那是给你们苏家光宗耀祖,别人家的孩子有几个能上?要是亲戚邻居知道考上了没让去,我可丢不起这个人。”

苏母为什么砸锅卖铁也要供儿子留学?为了苏家的颜面。

苏父想去美国,却从不过问大儿子在美国有没有困难。在自以为即将去美国的前夕,特举办了“炫耀宴”,说孩子奋斗的目的就是为了孝敬父母。明成打了明玉,明玉起诉,他既不关心女儿的伤情,也不在意儿子是否蹲牢。明玉出于自己的考虑答应放明成出来,他跟亲家吹嘘说明玉是看他的面子才放明成出来。

孩子对苏父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是给他挣足了面子。

苏明哲答应父亲接他来美国,恰逢失业。要还房贷、要生活,再担负照顾父亲的责任,显然力不从心。妻子试图说服他找一份工作,他因为放不下面子拒绝了;劝他和父亲说清楚自己的现状,暂缓来美国,因为放不下面子坚持着。直到妻子以“分手”做筹码,才不得不编造出不让父亲来美国的“不失面子”的理由。

苏明哲放不下的执念是什么?是他苏家老大的脸面。

这个家庭,重面子轻情感。表面上都挺好,内里全是伤。

 4 

沟通障碍

苏家人之间,是没有真正沟通的。一直有人在说,却从来没人在听,慢慢地变成了,所谓的“沟通”,不过是指责和抱怨。

苏母去世,明哲责怪明玉:“你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妈出事的时候,你和明成谁都不在身边?有这么当子女的吗?”

完全没有意识到,母亲去世是突发情况,谁都没有料到。关键是他也不在身边。

苏母可以卖房子供老大去美国读书,卖房子给老二买新房结婚,却不肯支付小女儿正常读书的费用。面对女儿的恳求与哭诉,她说:

“你觉得委屈了,是不是?你说,把你生下来养这么大,我们容易吗?”

完全没有意识到,生下女儿,就要对女儿负责,女儿和儿子享有同等的权利。也没有料到,她去世后包括墓地在内的所有费用都是小女儿出的。

苏母的葬礼上,明玉因为工作原因,被迫接了个电话,二人发生争吵,明成气急败坏地指责她:

“你出点臭钱能怎么着?妈白养你了吗?你不应该出钱吗?从妈走了到现在,你流过一滴眼泪吗?你心里难受过吗?怎么养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你配姓苏吗?”

完全没有意识到,母亲对他和对明玉一直是截然相反的态度。他是母亲手心里的宝,明玉是母亲忽略的草。母亲生前的钱是他花的,母亲死后的钱是明玉出的。

这样的家庭,只有指责和抱怨,没有共情和理解。沟通障碍,情感无法流通,亲人之间不过是刚巧买了同一班车票的陌生人。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苏家是一个不幸的家庭,《都挺好》显然都不好。

这样一个在世人看来无限风光的大家庭,是具备幸福的条件的,但是,由于观念的陈旧,个性的缺陷,认知的偏差,最终导致亲人之间几十年的仇恨漩涡,怨念纠葛,爱断情伤,生离死别。

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