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不是像多爸一样,在遛狗的时候,会遇见这样的情形: 偶遇另一只狗和主人,对方主人在靠近我们前,很利索的把自己的狗抱起来或者拽着牵引绳绕开。 我们家的俩狗娃显然还不明白对方主人的心思,一个劲儿地想过去打招呼。 我会立即蹲下来抚摸它们,“不是你的错,是它的主人不想让它玩”。 我不知道有多少主人会认为自家狗狗没有跟其他狗狗社交的必要。 他们或许会认为,“我家狗只喜欢跟人玩”、“我家狗不喜欢其他狗”、“我家狗有家人就够了”。 但是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是一个小孩,他会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陪伴,因此他就不需要跟其他小孩交朋友吗? 你听说过黄丝带运动吗?如果国内未来制定宠物相关的法律政策,我非常建议政府采用这样的防范行为。 主人不允许狗狗社交,主要源于两个原因,自家狗的原因,或是对方狗的原因。 自家狗的原因包括胆小和好斗,主人有自知之明,会刻意保持和其他狗的距离,这里涉及到的问题是“社会化问题”。 说到这里我们其实很推崇黄丝带标记,黄丝带运动英文名称叫做The Yellow Dog Project,这项运动推荐狗主人为需要距离(need space)的狗带上黄丝带,教育人们通过黄丝带甄别需要距离的狗并给予它们足够的空间。 如果这项运动也能在中国被推广开,那么当你遇见一条佩戴黄丝带的狗你就能清楚得明白对方的意图,主动避免自家狗上前自讨没趣。 但是多爸依然建议,狗主人通过训练让这些或胆小或好斗的狗学会社交。 狗狗出现逃跑或吠叫行为是因为经验告诉它们这些方法行之有效,它讨厌另一只狗,想要远离对方,它逃跑或者吠叫,这时它的主人把它拉开,它成功达到了远离的目的。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训练让狗狗学习到,它掌握着行动的主动权,它可以随时选择远离,而不必逃跑或者吠叫。 那么如何训练一只胆小,不愿意与同类接触的狗狗呢? 训练时,你需要为自家狗找到一只社会化良好的“伴读”,让它来帮助你的狗适应社交。 保持两条狗之间距离足够远,保证你的狗处在自己的舒适区,维持牵绳的松弛状态,当你的狗注意到对方狗,却不在意时,以特定的声音或者词语标记这一行为,然后再带它远离,比如“过来”,“走”,“来吧”等。 你可能要问,这是什么训练方式?管用吗? 管用,这个训练的本质是让狗狗在安全距离之外,没叫之前,接收到一个离开指令,长期的坚持以后,会让狗狗形成一种下意识,我可以很轻松的脱离开这个环境,自然而然的就变得胆大起来。 这项训练简单却不容易,只有仔细观察、把握恰当时机、反复练习、不断加强,才能有效帮助到狗狗。 当然,做这项训练之前,主人必须先改变自己的态度,别因为自私而让狗狗失去了乐趣,它活的并不开心。 对于很多主人来说,有些一遭被蛇咬(甚至没被咬过),十年怕井绳的感觉。 因为担心自家狗受伤害,从而阻绝了它与其他狗的来往。 我们鼓励狗狗互动,同时狗主人十分有必要学习读懂狗狗的身体语言。 例如有些狗主人甚至不知道狗狗前爪连同前半身俯地、屁股翘起、欢快地摇尾巴是邀玩的动作,而误以为是发动攻击前的准备动作。 如果你不知道狗狗的行为语言是什么?可以翻阅多爸之前的文章,“识别狗狗的安定讯号”。 对于体型悬殊的狗来说,活泼好动,不知轻重的大狗,的确有压到小狗的可能,在互动前你可以询问对方主人,其狗狗的性格特点,并且保证互动过程中双方主人均手握牵绳。 有心的狗粑狗麻们,应该观察到,每当自己家的狗狗和别的狗狗玩耍以后,它们回到家中,都能很安心的睡上一觉。 因为,这种玩耍对它们来说,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满足,更多的还有心理上的抚慰。 |
|
来自: Loading69 > 《宠物知识/养护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