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脱口秀大会》中撒贝宁围绕着“北上广你爱来不来”这个话题讲了很多段子,其中讲到送外卖时有提到一个叫“薛定谔的猫”的东西。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藏龙卧虎,除非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要不然你真待不下去。我就遇到一个事,一个小伙子来送快递。 大哥,您的快递。 我买的是电子设备,里边好着没? 好着没我不知道。可能是好的,可能是坏的。从量子力学的角度讲,这个好和坏,它可能是同时存在的,你只有打开盒子的一瞬间才知道,这叫做薛定谔的猫。”
等等,此猫非彼猫? 那“薛定谔的猫”到底是什么呢? 让有书君和你侃侃吧。 “薛定谔的猫”起源于一次嘲讽,是的,你没看错。 故事是这样的,薛定谔创立了薛定谔方程,但是不满意哥本哈根对波函数和叠加态几率的解释。 于是,他就编出了一个“薛定谔的猫”的理想实验,把量子力学反直观的效果转移到猫的身上,试图将微观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的推演,以此来嘲讽对手。 实验中的猫,类比于微观世界中的电子。
转移到猫的身上,猫的叠加态就是说猫是半死不活,又死又活的。
对于薛定谔的猫来说,如果没有解开盖子进行观察,猫的状态就是死与活的叠加,这就是快递小哥说的“你只有打开盒子的一瞬间,这两种可能性才坍塌到一种可能性上,要么是好坍塌到坏,要么是坏坍塌到好。” 别小看这个听起来荒谬的物理思想实验,人们一直对此争论不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