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究竟失去了多少“成本”?

 单kjzy1r3bc1e9 2019-03-27

“成本”一词想必大家都是有很深理解的,那么大家是否听过“沉没成本”这个名词。

记得看过一本书,有一个姑娘去问情感专家,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和男朋友生活在一起,栓住男朋友的心,让他对自己一心一意,不离不弃。

情感专家随即回答姑娘说:“那就想办法让你的男朋友在这段感情中付出得更多,无论是时间、金钱,还是精力,记住,越多越好。”(个人觉得这个情感专家是搬起砖砸自己的脚,男人何苦为难男人)

这是有人问情感专家这样回答这个姑娘的目的是什么?情感专家回复说:我并不是在教这个姑娘“抓住了男人的胃就抓住了男人的心”这个道理,而是用经济学的思维,教她学会增加男方的“沉没成本”。有研究说明:“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时,不仅会看做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还会去看一下自己过去的时间中在该事情上有没有过投入。凡是那些已经失去、不可收回的付出或无法挽回的代价,如时间、金钱、精力等,那么我们统统可以将它看作是“沉没成本”。

一般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花出去的钱,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样,是怎么收都收不回来的。所以这件事情是不需要去做更多考虑的。要记住,关注现在才是当下最需要去着重考虑的事情。

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沉没成本是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没有关系的付出,不应该影响个人以后的决策。因为从决策的角度来看,过去发生的成本只是造成目前状况的因素之一,当前的决策却要考虑未来可能支付的成本及可能会获得的收益,而不是一味地考虑之前究竟产生了哪些成本。

我在想,话是这么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陷入到沉没成本的泥淖里,并深深为之苦恼、自责。

打个比方,我认识的一对情侣,她们从学生时期就开始,谈了四年的恋爱,越到后来双方接触越深入,女方就越发的觉得对方身上的坏习惯、臭毛病很多并且难以改正,女方开始觉得两个人可能不太适合继续走下去,不太适合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成婚、生子、过一辈子。

但女生转眼又想:如果要分手,自己又舍不得,原因并不是对男方还有感觉,而是已经为这段感情付出了太多,甚至有些习惯,自己将大好的青春时光都给了对方。“成本”有些过高,这些原因让女方在分手面前显得踟蹰不定,犹犹豫豫,一时半会儿不能下决心,最后两个人在一些事情上面争吵越来越多,感情的裂痕越来越大,双方都不快乐,又不能下定决心分手,互相僵持着,既尴尬又伤心

这个时候我渐渐理解了情感专家说的话其中的道理,当男方(女方)为对方不断地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付出得越多,自身就会陷得越深,直到最后无法自拔,深陷其中,这个时候想要离开就不会那么轻而易举。

本来根据经济学的逻辑,“沉没成本” 是不应该与最后的决策制定相关联。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决策时人们都要顾及“沉没成本”的这个现象广泛存在着。

人类就是这样,我们总是为了避免有损失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对过去的付出不肯释怀,从而去选择一种非理性的行为方式去面对。少有人可以跳出这个怪圈!我个人感觉这就是一个“闭环”,循环往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沉没成本”如果处理不够好,将会对我们自身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而通常我们再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区:

第一、过分沉溺在“沉没成本”留下的影响中,无法自拔,继续坚持原有的错误,以至引发更大的损失;

第二、担心出现没有使自己获得利益的“沉没成本”,以至于从一开始就畏手畏尾,不敢全身心的投入。

举个例子,“我”花了50元钱去吃一家新开的餐馆,本来冲着宣传的广告去的以为会很好吃,谁知坐在餐馆里看着眼前吃了没几口的食物,发现味道并不怎么样,甚至有点难吃。很后悔来,转眼又想着既然来了,不能浪费粮食和自己的血汗钱,就忍着性子继续吃。又吃了两口,更加觉得食物很槽糕,失望透顶,忍耐也到达了极限。这种情况下,“我”有两种选择:

一、带着怨气,闷闷不乐地继续把食物吃完,因为自己不想浪费花出去的钱;

二、拒绝浪费时间,果断走出这家餐馆,另寻食物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花的钱就当做是买个教训,以后再也不来这家吃饭了。

只要一个人是理性的,就不应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不忘记过去,就会没有未来。都已经后悔吃这家餐馆的食物了,何不放弃它,用耐着性子、忍着不满意继续吃两口的时间去另寻食物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我想,这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因此,决策需要聚焦未来的成本和收益,而不是已经过去的。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再过多去想那些已经失去的东西,产生的损失,付出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自己想的太多,反而会对自己形成束缚,从而不敢遵从自己内心做出真正的决策。

若你真的想吃到一家特别美味的食物,那就坚定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不满意说“NO' ,然后立即抽身离去;感情也同样适用,当一段感情已经危机重重,裂痕越来越大,双方都觉得很痛苦、很难受时,如果你仅仅是因为投入太多而不忍离开对方,导致伤害变得更大,与双方都没有好处。这种情况下,就没必要耗下去了。

“人,要懂得放过他(她)人同时也放过自己,及时的抽身止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考虑“沉没成本”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在生活中实际运用时应当慎重。人们住往会陷入损失带来的痛苦当中,与收益带来的喜悦相比,损失产生的负面刺激要多很多(这与人类理想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状态背道而驰)。

要解除“沉没成本”的魔咒,就必须忘掉过去,事关未来的决策,一定要“向前看”。

日期:2019.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