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了390年的魏忠贤,如何被洗白成大明帝国最后的贤臣

 123xyz123 2019-03-27

天启七年十一月,一个落魄苍老的太监在前往凤阳守陵的途中自缢而亡。谁能想到,在半年前他还是熹宗身边一呼百应的九千岁——魏忠贤。魏忠贤死了,百姓额手称庆。崇祯皇帝耗费两年时间将阉党奸臣连根拔起,这是他登基之后做的头一等大事。历史对于魏忠贤的定位一直是'明末最大的反派人物',而最近网路上却掀起一阵为魏忠贤翻案的热潮。

魏忠贤的死和崇祯皇帝殉国隔了整整17年,为何还会有'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说法?一个掌权不过3年的大太监,到底是如何被说成大明帝国最后的贤臣?

早在冯梦龙编著的《燕都日记》之中就提到这么一个小故事:魏忠贤死后,曹化淳写了道密旨呈给崇祯皇帝:'要是忠贤还在,时事不至于如此。'崇祯皇帝十分懊悔,下了道旨厚葬了魏忠贤。这短短几行字,足以让后人脑补成一段'大忠似奸,君臣离心'的感人故事。于是,给魏忠贤的洗白之路正式开始,到如今已是一发不可收拾,这位九千岁甚至还被'传颂'为能够撑起半个明朝的中流砥柱。

曹化淳为魏忠贤翻案?别做梦了

谣言的最初形态,还要追溯到曹化淳这个关键人物上来。曹化淳为魏忠贤翻案,在明末的诸多史料之中都有记载,现今能查到的最早记载便是张岱的《石匮书后集》。对于曹化淳此人的记载,张岱是这么说的:'曹化淳,不知所出;向在魏忠贤门下,落职已久。'很显然,这开头两句话就经不起推敲。曹化淳是大太监王安的门下,在朝廷中算是比较亲近于东林党的宦官。此外,曹化淳也从来没有落职在魏忠贤门下,他是在魏忠贤死后才被崇祯帝以'内宫大考'的形式提拔上来的宦官,经过一番争权夺势之后,才坐上了东厂提督的位置。

为什么说曹化淳不可能给魏忠贤翻案呢?那就要说到王安这个人了。当年魏忠贤初到宫中,为上位积极巴结王安,最后翻脸不认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王安,将其囚禁后不给他水和食物,王安临死前只得靠接雨水吃野草为生。魏忠贤还觉得不够,狠心派人弄死了王安。

清初戴笠在《怀陵流寇始终录》之中记载,魏忠贤害死曹化淳的恩师王安,并且迫害王安名下众人。杀师之仇,迫害之恨,于情于理,曹化淳都不会对魏忠贤的死抱有遗憾或同情。

《崇祯遗录》对崇祯后悔杀魏忠贤,并且厚葬其尸体一事如此评论:'不知何来,荒谬不足辨。'明末杨士聪认为,给魏忠贤洗白的源头,还因为特殊的政治需要。在弘光一朝,宦官阮大铖等人当政,大有让阉党东山再起的势头。有人想要借着给魏公公洗白笼络阉党,一味迎合他们,所以才编出'崇祯厚葬魏忠贤'的谬论来。

魏忠贤为救国加商税?被虚构的大明财神

翻阅后人为魏忠贤翻案的文章,都认为魏忠贤最大的功绩就是能给皇帝收税,他打破了士绅优免的规矩,打击了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明朝军队一溃千里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钱,按照这种逻辑,只要魏公公在,就能给崇祯弄到足够的钱,可以为大明朝续命。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明朝,除了生员可以免征赋税,文武官员不问哪门哪派都要合法纳税。士绅优免这种说法完全是空穴来风。《晚明辽饷研究》之中记载,从天启元年到崇祯四年,关税一共增加了五次,魏忠贤只掌权三年,难道次次加税都是他的功劳?

再看看魏公公当权这几年的财政状况吧。天启六年,九边拖欠的饷银达到237万两,占总数的72.38%;天启七年拖欠饷银201万两,占比61.29%。崇祯元年,新户部尚书毕自严上任后,这惊人的数字才稍稍开始缓解,天启元年拖欠份额是36.58%、天启四年0.51%。所以魏公公的聚财力到底在哪里?

魏忠贤的征税能力被严重夸大,'他能搞到钱所以必定能救国'的说法在今天十分流行,但是细细推敲数据就可以发现,这座'大明的财神'的水分实在太大。

魏忠贤的发家之路,无意识立功

魏忠贤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混混,吃喝嫖赌无所不沾。被债主给逼急了,蹲在路边挥刀自宫,躲到了皇宫里面去。魏忠贤在市井混迹了那么多年,阿谀奉承、见人下菜的本事是一流的。他不甘心在皇宫之中一直做一个垫底的膳房太监,就巴结上了大太监王安,又瞄上了王安好友魏朝的对食客氏。

客氏是皇帝的奶妈,是魏忠贤眼中不容错过的登云梯。魏忠贤怒砸五百两银子请客氏吃了一顿饭,加上他毕竟是半道自宫的,之前也有过老婆、逛过妓院,对女人的心思拿捏得很准,奶妈客氏就这样沉沦在魏忠贤的攻势之下。魏忠贤拿下客氏,一举成为皇帝的'奶爹',自封'老祖千岁爷爷',而客氏便是'老祖千岁奶奶'。两人一左一右哄着皇帝,步步攀升,甚至和朝中最大的党派'东林党'形成对立的局势。

天启四年六月,东林党先下手为强,组团弹劾了魏忠贤。魏忠贤凭着和皇帝的过硬关系,将这些弹劾一一压下,开始了凶狠的反扑。短短几个月内,诸多东林党的官员因为魏忠贤的诬陷而惨死在锦衣卫的诏狱之中。

从一个路边的小混混到九千岁魏公公,魏忠贤一路攀升,的确是一出精彩的职场大戏。给魏忠贤洗白的网友将他所有的恶行归结于和东林党斗智斗勇,实际上,魏忠贤的可恶之处在于他破坏的是整个国家的秩序。

冯铨进内阁,是因为他对魏忠贤的无耻一拜。顾秉谦老了,不好意思叫魏忠贤爸爸,就让他儿子管魏忠贤叫爷爷,他便成了内阁首辅。各地掀起给魏忠贤立生词的热潮;冯铨写了本书,偏要说是文盲魏忠贤的著作,陆万龄顺势拍马屁说魏忠贤堪比孔子,真乃圣人……文官斯文扫地,武官道德尽丧,整个明朝黑白颠倒,为私利蝇营狗苟成为普遍现象,正直和忠义反而被笑作酸腐无用。当三观崩塌的魏忠贤成为熹宗代理人,朝中官员顺他者昌、逆他者亡,明朝哪还有希望可言。

那魏公公的功绩呢?网上常常说孙承宗、袁崇焕是魏忠贤提拔的,其实细查史料,他积极支持孙时,还是一个管膳食的太监,倒是得势之后,以阴险手段将孙承宗逼回了老家。魏忠贤和袁崇焕的关系更不要说了,魏忠贤借袁崇焕宁远、宁锦两次大捷大封党羽,还以以'暮气'让袁崇焕罢官。魏忠贤对两位的'支持'真是极为有限的。要知道他自己刚刚断奶的侄子都封了伯爵,如果他真心惜才善待两位,孙、袁二人何至于被迫害得罢官归田。

不错,魏忠贤是做过几件善事。看史料上记载的魏忠贤的一些功绩,比如御马草场组织灭火,并且亲自端水;为了节约灯油,下令取消后宫长街的路灯;疏通金水河,积极进行旧城改造;辽东一战时,为前线筹集马匹……这些大部分只是皇宫之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基本上是他职能之中理所应当的工作。说白了,在他那种位置,三年时间一点好事不做也很难,但就这些还远远达不到救国于存亡之间的高度。可笑魏公公的一言一行还被溜须拍马的官员们记载下来,捧上了天,魏忠贤也算是'无意识立功','不小心'成了明朝廷道德的标杆。

让魏忠贤成为国家机器的掌舵者,本来就是明朝的悲哀。他掌权的三年,朝堂一片乌烟瘴气,人性扭曲,黑白颠倒,直接加快了明亡的步伐。相比于他那些无意识立下的功德,他的罪行滔天,根本不值得为他编排谎言去洗白。

总结:

鲁迅先生曾言,那些尝试为魏公公洗白的人是在'屎里觅道'。仔细对比史料,千古一帝朱木匠和治世能监魏公公果然还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传说。

网络上掀起的翻案风还不仅仅是针对魏忠贤一人,秦桧被说成了促进民族团结的大忠臣,岳飞被贬成了性格孤僻的大军阀,慈禧又成了鞠躬尽瘁的女帝……曾经的人们习惯于将历史人物脸谱化,以简单的忠奸好坏盖棺定论;而如今的人们为了标新立异亦或是哗众取宠,又常常将这些臭名昭著的'历史罪人'重新挖出来洗白。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人的一生复杂而漫长,好人也有不好的一面,坏蛋可能也不经意间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比如宋玉和鳌拜,就不能简单贴上'忠'或'奸'的标签。

魏忠贤死了390年,他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必然会有对君主或者国家的积极的一面,但被奉作明朝最后的贤臣,就有些过分了。青史昭昭,这种无端洗白怎么对得起明末那些忠良殉国的忠臣呢?'魏忠贤不死,明朝不灭,一个王朝的命数绝对不是一两个人或者一两件历史事件可以决定的,而是众多因素影响之下而产生的历史必然。把王朝苟延残喘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失德的太监身上,未免太过幼稚可笑。

参考文献:

林美玲,《晚明辽饷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7

张廷玉主编《明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冯梦龙(明),《燕都日记》

戴笠(清),《怀陵流寇始终录》

王世德(明),《崇祯遗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