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莽为什么要搞币制改革?

 雪儿博物馆 2019-03-27

前面四集,介绍了汉武帝铸造发行的白金三品、白鹿皮币、麟趾金、马蹄金以及五铢钱。虽然成就了霸业,但是却搞的国困民乏,怨声载道。无奈的汉武帝只得发布“轮台罪己诏”,公开作检讨。但是,昭帝之后,统治者又开始横征暴敛,社会矛盾越积越多,这就引出了王莽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王莽的改革是在给汉武帝还债!

下面,就来看看王莽的改革能还得了这笔债吗?

王莽像(来自网络)

王莽在西汉末年以“禅让”的方式,篡夺了刘邦建立的西汉政权,另外建立了一个叫“新”的政权,并进行了一场以失败告终、且影响深远的币制改革。

有人可能不知道“禅让”是什么意思,这里简单做一解释。所谓“禅让”就是在位的皇帝主动让贤不干了,推荐一个有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当皇帝。

这可能吗?全是骗人的把戏!历史上所谓的“禅让”都是被被逼无奈,哪有主动放弃皇位的?

那王莽是凭借什么力量和手段,能够不动一刀一枪就从刘氏手中和平夺权,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在这一过程中,王莽为什么还要进行一场币制改革呢?

这首先要从王莽的身世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讲起

王莽的身份属于外戚。

所谓的外戚,指的是皇帝的娘家人,即母系的亲戚。王莽因为他的姑妈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因此,王莽就成为了当时的外戚。

汉元帝死后,王政君生的太子即位,史称成帝。成帝的母亲王政君就变成了皇太后,母以子贵,于是就执掌了朝政。掌权的皇太后自然要请娘家人来帮忙。太后一共有兄弟8人,其中有4人相继被任命为大司马,主持朝政前后长达20多年。

王莽因为父亲死的早,自幼失孤,因此,他比一般的孩子要早熟。在王氏别的子弟都不学无术,追求骄奢淫逸生活的时候,唯独王莽能够谨慎恭俭、谦虚好学,有儒者之风。因此,他特别受到了姑妈王太后的怜悯和照顾。当最后一位担任大司马的叔父因病去职的时候,王莽又被太后提拔继任为新的大司马。

这样,王氏一门就先后有5人担任大司马,他们在朝廷内部有太后做奥援,外部则有门生故吏做声势,政治上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朝廷的大权最终都落入了王氏家族。这为王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如果仅凭这一点,那王莽最多也就像他前任的四位伯父及叔父一样,仅仅只是一位专权的外戚而已。但是王莽却是一位怀抱理想的社会改革家。

说到王莽,世人一般都认为他是一个心怀大志的阴谋家,或者说是一个眼高手低的野心家。总之,留给大家的都是负面的形象。实际上,这些多半都是刘秀等人后来对他的片面宣传和恶意攻击,既不全面,也不公正。

真实的王莽应该是一位非常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在西汉末年权贵们普遍都横行不法的社会环境下,王莽却仍然能够洁身好学、谦恭行事。他广疏家财,赡养儒生,救济穷人;为了维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他甚至逼迫因杀害奴隶而犯法的儿子自杀。他的这种大义灭亲之举,在社会上赢得了普遍的赞誉,甚至获得了汉朝宗室们的大力支持。因此,如果说王莽是一个怀抱理想却无施政经验的书生,可能更接近于事实。

史书记载,当时王莽在社会上的声望,已经几乎可以与历史上的周公、这位连孔子都推崇的圣人相比了。我们如果做个假设,假如王莽是在篡位之前死去,那就真的就如同,周公在还政给周成王之前去世一样,将会给历史留下一个“一生真伪有谁知”的尴尬难题。

因此,王莽后来就在各方代表的劝进和拥戴之下,于公元8年以改革社会,拯救百姓为名,演出了一场“禅让”的把戏,篡位当上了皇帝,改国号为“新”,改年号为“始建国”,随后王莽就开始了他的币制改革。

可能有人要问:王莽为什么一掌权就要进行币制改革呢?

实际上,王莽的币制改革是为他的社会改革服务的。而他的社会改革,实质上是想从根本上解决西汉自汉武帝以来所积存的社会矛盾。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王莽这是在为汉武帝还债!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当年汉武帝实行对外征伐、对内征敛的扩张政策,既加重了民众的负担,又耗尽了国库的积蓄,结果就是加剧了国内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虽然汉武帝晚年对他的政策有所反思并做了调整,甚至还发表了一份著名的《轮台罪己诏》,这可是历史上第一份在位的皇帝,做的自我检讨书,痛陈他以往施政上的过失,表示要废止增加赋税的法令,严禁官吏对百姓的暴虐,并要他的后任者以此为鉴,善待百姓。

但是,仅仅过了一代,从汉昭帝以后,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又开始加剧,土地兼并愈发严重。失去土地的农民大多被变卖为奴婢,国家在失去税源的同时更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当时的很多大臣都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张限制对土地的兼并和对奴婢的买卖。但是,因为既得利益集团的阻饶,最后都没有能够实行。就在这些社会问题愈集愈多,矛盾日益尖锐,西汉统治摇摇欲坠的情况下,王莽崛起并提出了一套改革社会的计划。

王莽改革的内容虽然名目繁多,但是,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是规定土地国有不许买卖,同时禁止买卖奴婢。王莽以传说中西周的井田制为依据,将天下的耕地称为王田,规定一家男口不满8人而耕地超过一井的,多余的部分要分给九族的邻里或乡党。这实际上是废除了土地私有,实行土地国有政策。其次是也不许买卖奴婢。王莽这是希望用禁止买卖土地和奴婢的办法,来缓和土地的兼并和农民被奴隶化的趋势。

二是在商业上推行“五均六筦”法。“五均”是指在长安等五座最大的城市里设立五个均司市官,负责征收工商税并管理物价;“六筦”是指盐、酒、铁器、铸钱、名山大泽以及借贷等六项事业,都由国家来经营管理,私人不能经营。这里的“筦”就是管制的意思。规定政府借贷给老百姓,一百枚铜钱,每月只收取三钱利息。王莽希望用这种办法来控制物价并打击放高利贷的投机者。

王莽所要进行的这场社会改革,是需要成本的。换句话说就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

因为,王莽在篡位前后,为了培植拥护自己的贵族、官僚势力,曾经大规模地进行了封赏活动。新封的王侯,都需要一份食邑和俸禄,受爵时还要有金、钱、帛的赏赐,这都需要大量的货币。但是,早在汉成帝的时候,就于建始二年(前31)关闭了上林苑三个铸钱机构中的两个,只保留了钟官一家。结果是削减了一半以上的铸钱量。后来的哀帝、平帝时期,因为外戚和宦官之间的争斗,政局更加混乱不堪,在增加财政开销的同时,铸钱的数量反而更为减少。

因此,王莽掌权之后,首先就想从改造货币上寻找出路,以便推进他的社会改革计划。后来随着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王莽的币制改革更是多次变更,而且内容繁杂无比。这除了有王莽迷信《周礼》、托古改制的政治因素之外,还有他搜刮民间财富、借机打击削弱刘汉势力,以及为其篡位制造舆论的现实目的。因此,我们说王莽的币制改革是为他的社会改革服务的。

王莽改革的目标是要使农民耕者有其田,货物流通顺畅,并且价格公平,取消私人发放的高利贷,消灭剥削。这是古往今来,所有政治家的治国目标。

客观地讲,王莽这些超越现实、富有理想化的改革,虽然很能蛊惑人心。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实并不完全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令人遗憾的是,王莽的这些改革措施,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全面推行,就被他失败的币制改革给葬送了。

后面几集故事,我们就来具体看看王莽的币制是如何一步步断送其改革大业的。

《三千年来谁铸币》

王永生  著

中信出版集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