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界必须下决心攻克500吨级大单室煤油发动机这个难关 《纵谈中国现在立即上马研制36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重要性〉一文发表的历史极为遥远,写于遥远的2008年之前。当年高凉陈君提出中国必须研制的360吨级煤油发动机就是大单室的高压补燃煤油机设计方案。事实上本文在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发表之时,就有资深人士认为推力高达360吨级的大单室高压补燃煤油发动机的研制技术难度实在太大,如果能够研制成功绝对就是领先全球的顶级煤油火箭发动机。 当年美国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火箭还完全没有踪影,但高凉陈君从11年前开始就主张中国要搞巨型煤油发动机就必须要走大单室的技术演进路径。我当时如此坚持的核心原因就是认定研制大单室煤油发动机“有足够的技术挑战性”,而且美国人在阿波罗时代研制土星五火箭时所用的F1巨型煤油发动机就已经成功攻克了大单室煤油发动机技术,因此“中国没有理由不行”。遗憾的是后来中国六院研制YF460煤油发动机时,却依然选择了参考俄罗斯RD180煤油发动机的双推力室设计方案。这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时代就明显带来了主芯级发动机难以布局的巨大麻烦。因此高凉陈君也提出了必须研制改进型喷管缩短版的YF460煤油发动机的设想计划。 一句话,高凉陈君对中国载人登月工程的思考研究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之外,所带来的广泛历史影响力也非常深远(如著名的中间运力型火箭概念与应用理论)。而且高凉陈君为中国载人登月所发表的这一系列评论在互联网上的流传也极其广泛,各式各样的转载不计其数,综合点击点率至少超过1000万。未来100年都注定还会有人反复回忆并提起高凉陈君的某些思想与创新观点。因此也不是现在的某些人与某些势力想“无视”就能够无视得了的。 高凉陈君关于载人登月的研究思想成果现在就是象一座大山般地直接“摆”在那里了,你可以假装“视而不见”,但你却无法阻妨它的现实“存在”。 YF460煤油发动机是为长征九号火箭而研制的配套产物,这是勿容置疑的事情。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在10米直径的长征九号火箭主芯级里布置7台(或者9台)YF460双室版巨型煤油发动机,以让长征九号火箭主芯级真正具备可重复使用的未来升级改进潜力。 这个问题一想起来就非常让人头痛。当然,如果国家能够咬咬牙下定决心正式上马研制推力高达460吨的大单室高压补燃巨型煤油发动机,那就再好不过。 目前人类真正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大单室火箭发动机。第一名的是F1煤油发动机(推力670吨),第二名的是RS68氢氧发动机(推力330吨),第三名的则是BE4甲烷发动机(推力250吨),通通都是美国人的成果。 很显然,大单室火箭发动机在可重复使用火箭主芯级上的布局设计方便性是明确无误地存在的。因此,如果中国末来能够搞出个推力高达460吨的大单室高压补燃煤油发动机,其在人类航天史上的深远意义什么说也不为过。 高凉陈君的态度一直都很明确,中国航天界必须要乘着国家综合实力持续上升的有利态势,狠下决心去攻克推力高达400至500吨级的大单室巨型煤油火箭发动机这块硬骨头。以为中国未来低成本可重复使用巨型火箭的发展事业打开真正的上升通道。而且历史上又有美国人F1巨型大单室煤油发动机研制成功的例子摆在前面,中国人没理由“不行”。 与之相反,走俄罗斯RD170、RD180煤油发动机的多推力室技术发展路径始终不是长久之计,甚至有投机取巧之嫌。在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9H崛起之后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时代中就更是如此。 陈天(高凉陈君) 2019/3/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