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最能不期而遇的两个字是“遗迹”,但对走马观花的观光客却是一个遗憾。你看,站在“吴山天风”巨石前面,谁知道山上曾有一座城堡般的名园? “吴山天风”巨石 这幢建筑的门牌号为粮道山7号。它有别于其他园林的假山假水,汲山林之真气,取水泉之挚质,特立独行于湖山园林,却又“闭关自守”,鲜为人知。 先来说说“粮道山”名字的来历。粮道山突出于吴山山北,延伸至闹市。宋时杭州内河运输发达,官府的粮道署(就是专管好几个省漕运的机构)就设在这里,山以其名。宋朝官员真的很有眼光,民以食为天,这是何等重要的机构,当然要择重地,通车辆、接舟楫。如今刻有“吴山天风”的大石头就是粮道山的山脚,颇有“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的气势。 今已不存的粮道山7号远眺(老照片) 粮道山7号的园子和房屋始建于清末民初,直至20世纪30年代初才告竣。粉墙黑瓦围护的院子里,依山取势、由低往高辟有四层平台,每层平台有建筑物若干。全院上下共有中西式楼房平屋7幢,占地面积6.25亩,建筑面积约达1766平方米。 粮道山7号的主人为王丰镐(1858-1933),字省三,这幢建筑也被称为“省庐”。杭州的别墅向来师出有名,其间多以界碑为证,粮道山7号却没有界碑。但据民国初年出版的《西湖快览》和《西湖名胜快览》中明确记载:“省庐,在宝月山中,为浙江交涉使王丰镐之别业。”《西湖游览指南》(1929)中则说,“自旧藩司前对巷上宝月山。经峨嵋庵、省庐、志园、圣帝殿、云峰别墅而上……”其位置与书中所载的方位十分吻合。 王丰镐,曾经也是个响铮铮的名字,至少有几件事让历史不会忘记此人。1906年,日本人在羊坝头一带开设多家西药房,杭州商会按条约规定呈请朝廷阻止,然而无效。1910年初,日本药商欺凌百姓,民众奋起反抗,捣毁药房。日本驻杭州领事池部向浙江巡抚增韫提出抗议,增韫委派王丰镐出面调停。王丰镐早已不满日商盘踞杭州闹市,照会日方:“杭州商学绅各界,激于公愤,团结一致,如日商药房再复开业,再酿事端,中方不能保证安全。”最终迫使日本人全部退出,房屋交还原主。 1925年光华大学校址(老照片) 第二件更是载入史册的大事。20世纪初,上海曾有一所光华大学,它的创办与王丰镐有关。1925年5月,“五卅惨案”发生后,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以高压手段阻扰学生参加爱国运动,五百多名师生愤然离校。时任淞沪道尹的张寿镛和淞沪督办王丰镐、江苏省交涉使许秋帆三人的儿子都就读于圣约翰大学。闻听此事后,王丰镐、张寿镛提出办学倡议,得到许秋帆的支持赞助,推举张寿镛为校长,王丰镐为董事长,并将学校定名为“光华大学”。1951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与其他学校合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 至今犹存的花园假山 一代名园,今已不存。只留山上三层太湖石假山遗踪和若干古树名木可供游人寻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