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傳〉、〈任氏傳〉故事原型考國立中山大學博士班二年級牟曉麗摘要〈柳毅傳〉、〈任氏傳〉是唐傳奇中的名篇,人物與情節構思可與中國古代天文 學常識相發明。本文提供一種重讀經典的詮釋思路,將兩篇唐傳奇與中國古代天文學常識對讀,〈柳毅傳〉中的錢塘龍君與四象之一的東方蒼龍取象 切合,洞庭龍君即南方朱雀之軒轅星官,〈柳毅傳〉中的「狐神」即〈任氏傳〉中的狐仙任氏可與中國二十八星宿中的尾宿相映襯。〈柳毅傳〉、〈 任氏傳〉故事情節發展亦可以與中國古代古代天文學常識切合。關鍵詞:柳毅傳、任氏傳、古代天文學、唐傳奇、二十八星宿一、前言唐傳奇是唐代 文學中的璀璨明珠。關於〈柳毅傳〉、〈任氏傳〉的研究成果甚豐,歸納看來研究角度屬於版本及故事流變、人物形象、小說創作的歷史社會背景三 方面者居多。此外,尚有域外文學與二傳比較研究及運用女性主義、敘事學等視角對〈柳毅傳〉、〈任氏傳〉進行研究的學術成果。〈柳毅傳〉的故 事發生地爭議紛紜,學者陳湘源通過對早期傳奇創作的取材、故事主人公原籍、洞庭湖的傳說產生的背景與遺跡、文獻記載與文化積澱諸方面進行考 察,認為〈柳毅傳〉故事原地在洞庭湖。肖獻軍從唐人的小說觀及文本的角度出發,結合相關地理知識、文化背景、物產及小說風格等進行考辨證實 〈柳毅傳〉故事中「洞庭」是指太湖。王稼句考證今洞庭東山啟園一帶,過去稱橘社,早在《吳郡志》裡已有記載,好事者就因為東山有橘社,就製 造了一個柳毅井的古跡。鐘鑫認為:柳毅傳書故事在洞庭湖地區流傳甚廣,柳毅的形象為人們所敬仰,被民眾奉為洞庭湖神。至明清時期,柳毅信仰 在洞庭湖地區達到鼎盛,民眾將其尊稱為洞庭王爺並建造多座廟宇加以祭祀。歷史上,洞庭廟遍佈湖區,因時代變遷,多已不復存在。君山上的洞庭 廟,是現存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一座柳毅廟。據文獻記載,此廟並非洞庭主廟,洞庭主廟應在洞庭湖東岸的鹿角。在現代社會條件下,洞庭湖地 區的柳毅信仰已然衍生出新的文化內涵。〈柳毅傳〉的故事原型研究中,黃恰認為龍女報恩的故事神話原型是遠古時代的「太陽潛水」意象,它暗含 著人類經歷大水的洗禮而再生的原型文化內涵。作為一篇個人有意為之的作品,小說又滲透著創作主體的時代情感理想,對生命永恆的欲求和企盼, 使得文本營構時代的文化內涵恰與原型文化的暗示相合。學者黃賢認為其題材來源是受到印度佛經中龍女報恩故事的影響並且在其中國化、文人化的 過程中產生的。與其觀點相同的尚有王青,其認為西域的舞龍雜耍、咒龍祈雨方術以及龍女索夫傳說對中土的雜技、方術以及志怪傳奇〈柳毅傳〉等 具有或多或少的影響。姜媛也同樣認為〈柳毅傳〉受到佛經影響。張黎明認為扣樹入龍宮的情節背後有深厚民俗信仰的支撐。織帶是用來拜祭、脅迫 社橘,扣樹時需要織帶在扣樹過程中充當巫術靈物,這是對現實中祭社儀式的反映。大橘樹成為龍宮的門戶,承繼六朝以來的扣物傳書母題,更基於 一種俗信:樹木、森林是神秘的,常成為人世與異域(神界、冥府)溝通的媒介、門戶。這種俗信的形成有多種因素的影響,遠古信仰中神樹能通天 ,是萬鬼出入之門是其神話源頭。鄧立群認為,唐以前早有相類似題材、情節的文章記載,而〈柳毅傳〉是一個成熟的形態,多是源自於前文本,其 與《摩訶僧祗律》卷第三十二「明雜跋除法之十」的商人救龍女故事、《搜神記》所載〈胡母班〉條、《南越志》載〈觀亭江神〉以及戴孚《廣異記 》中的〈三衛〉情節都相似。侯忠義指出「〈柳毅傳〉應是在上述(〈胡〉及〈三衛〉)流行的民間故事的基礎上,經作者敷衍加工而成……〈柳毅 傳〉與〈三衛〉不同,它將愛情、婚姻、家庭等方面內容結合起來,組成一個神女與人相愛的傳奇故事。」〈任氏傳〉的研究多圍繞中國古典小說狐 形象。狐形象貫穿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各個階段,自《山海經》、魏晉志怪小說,經歷唐傳奇,直至清代小說形成獨具東方民族特色的原型。〈任氏 傳〉故事原型的研究論文中,王光福認為:「狎妓是古代士大夫的生活風習,任氏是妓女與狐女的結合體。」張軍、黃鵬認為:「胡漢交流是一個 漫長的過程。在其初期或中期,胡人多受到歧視地位低下,『狐』常用來作為對胡人的蔑稱。狐妖故事多包含著胡人、尤其是胡女的不幸遭遇……它 們將是十分珍貴的民族文化交流之史料。」卞孝萱從諷喻的角度認為:「沈既濟塑造了一個『遇暴不失節,徇人以至死』的雌狐形象,以諷刺當時官 場上劉晏背叛元載」。筆者立足作品本文,提供一種重讀經典的詮釋思路,將兩篇唐傳奇與中國古代天文學對讀,理清〈柳毅傳〉中的錢塘龍君與 四象之一的東方蒼龍取象切合,洞庭龍君即南方朱雀之軒轅星官,〈柳毅傳〉中的「狐神」即〈任氏傳〉中的狐仙任氏可與中國二十八星宿中的尾宿 相映襯。現將讀書心得形諸文字,另附天文圖于文章之中,以就教于方家學者。二、〈柳毅傳〉〈柳毅傳〉其大致的故事情節為:唐儀鳳年間,書生 柳毅不幸科舉落第,回鄉途經涇河岸邊偶遇一牧羊婦人,形容殊好、顏色憔悴,詢問方知乃洞庭龍王之女,在此地放牧雨工。其被丈夫涇川龍王次子 厭薄,被姑舅流放此地。龍女托柳毅捎家書回洞庭龍府以訴實情。柳毅信守諾言,千里迢迢面見洞庭龍王,傳書功成。龍女叔父錢塘君聞訊後暴怒, 誅殺涇川小龍,救回龍女。其後,為感謝柳毅傳書之恩,龍王設宴、贈寶,錢塘君好意提出讓柳毅與龍女結成連理,但柳毅認為這樣違背道德聖教, 拒不同意。後柳毅返回人間,兩妻子均不幸夭亡。遷居金陵後,柳毅續娶盧氏女。一年後,盧氏承認自己就是先前代請傳書的洞庭龍女。此後,柳毅 和龍女琴瑟和諧、共登仙界。〈柳毅傳〉中開始寫到儒生柳毅「將還湘濱」,且龍女家鄉在洞庭。洞庭、湘的分野是「翼、軫」。洞庭龍君應為翼宿 上方之「軒轅」星官,如圖一,敬請讀者參看。《史記·天官書》:「軒轅,黃龍體。」〈集解〉:「孟康曰:『形如騰龍。』」。〈索隱〉:「《 援神契》曰:『軒轅十二星,後宮所居。』」。石氏《星贊》以軒轅龍體,主後妃也。〈正義〉:「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黃龍之體,主雷雨之神 ,後宮之象也。陰陽交感,激為雷電,和為雨,怒為風,亂為霧,凝為霜,散為露,聚為雲氣,立為虹蜺,離為背璚,分為抱珥。二十四變,皆軒轅 主之。」图一、星宿(图片来自丁綿孫:《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基礎知識》,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龍女自述其家:「洞庭之陰, 有大橘樹焉,鄉人謂之『社橘』」。翼宿上有柳宿,應為此大橘樹之原型。《石氏星經》:「柳八星,在鬼東南,曲垂似柳。」如圖二,敬請讀者參 看。图二、柳宿(图片来自丁綿孫:《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基礎知識》)柳毅初到洞庭龍府,詢問洞庭龍君所在。武夫回答:「吾君方幸玄珠閣,與太 陽道士講《火經》,少選當畢。」翼宿在黃道南,黃道為太陽運行軌跡,翼宿屬於四象之一的南方朱雀天區,五行屬火。所以這裡武夫的回答是洞庭 龍君與太陽道士講《火經》。柳毅初遇龍女在「涇陽」。《涇陽縣誌》載:「涇陽縣,本秦舊縣。漢屬安定郡,惠帝改置池陽縣,屬左馮翊,故城在 今縣西北二裡,以其地在池水之陽,故曰池陽。後魏廢,於今縣置咸陽郡,苻秦又置涇陽縣。隋文帝罷郡,移涇陽縣於咸陽郡,屬雍州,即今縣是也 。」「雍州」,其分野在「井、鬼」。龍女彼時在牧羊。後文柳毅曾發問:「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豈宰殺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 。」「何為雨工?」曰:「雷霆之類也。」在井宿、鬼宿附近有畢宿。古人認為畢宿主雨。《詩經?漸漸之石》:「月離於畢,俾滂沱矣」。且畢宿 的形狀很像羊的犄角。龍女將書信交給柳毅之時:「女遂于襦間解書,再拜以進,東望愁泣,若不自勝。毅深為之戚。」井宿、鬼宿在翼宿西,所以 龍女「東望」哭泣,符合天區方位。如圖三,敬請讀者參看。图三、二十八星宿相对位置图(图片来自丁綿孫:《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基礎知識》)〈 柳毅傳〉中多次提到宴飲,此雖待客之必然,但細考,其與洞庭龍君下翼宿之占星之義相合。《史記·天官書》:「翼為羽翮,主遠客。」《正義》 :「翼二十二星,軫四星,長沙一星,轄二星,合軫七星皆為鶉尾,於辰在巳,楚之分野。翼二十二星為天樂府,又主夷狄,亦主遠客。」柳毅遠 道而來,符合「遠客」之義。宴會之中「笳角鼙鼓,旌旗劍戟,舞萬夫於其右」、「金石絲竹,羅綺珠翠,舞千女于其左」正符合翼宿「天之樂府」 之義。且〈任氏傳〉中另一女子張十五娘為鬻衣之婦,乃取張宿之姓,取星宿之占星含義。《正義》:「七星為頸,一名天都,主衣裳文繡,主急事 。」因為星宿主「急事」,所以張十五娘得寵不久即被棄。錢塘君的人物原型應該是東方蒼龍,其「因酒作色,踞謂毅曰」此一坐姿即「箕踞」,取 自箕宿。《史記·天官書》:「箕為敖客,曰口舌。」此處錢塘君的坐姿顯示,其後必有爭執口舌之事發生,果然因為錢塘君為龍女向柳毅求婚配而 與柳毅衝突,符合箕宿的占星含義。考索至此,可以確定錢塘龍君的形象吻合於與箕宿有關的東方蒼龍,洞庭龍府乃軒轅龍星官附近天區,龍女牧羊 之地在南方朱雀之井宿、鬼宿,所牧之羊乃西方白虎之畢宿。三、〈任氏傳〉〈任氏傳〉的研究多圍繞中國古典小說狐形象,如本文第一章所述。筆 者認為洞庭君在宴會中歌唱:「大天蒼蒼兮,大地茫茫,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狐神鼠聖兮,薄社依牆。雷霆一發兮,其孰敢當?荷貞人兮信義長 ,令骨肉兮還故鄉,齊言慚愧兮何時忘!」此處的狐神即是〈任氏傳〉中的狐仙任氏,其與東方蒼龍之尾宿有關。狐九尾是其最重要特徵。中國九尾 狐的傳說由來已久。《山海經?大荒東經》:「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 青?。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位於東方蒼龍的尾宿,正有九星。《史記·天官書》:「尾為九子,曰君 臣;」《索隱》:「宋均云『屬後宮場,故得兼子,子必九者,取尾有九星也。』《元命包》云:『尾九星,箕四星,為後宮之場也。』」《正義》 :「尾,箕。尾為析木之津,於辰在寅,燕之分野。尾九星為後宮,亦為九子。星近心第一星為後,次三星妃,次三星嬪,末二星妾。占:均明,大 小相承,則後宮敘而多子;不然,則不:金、火守之,後宮兵起;若明暗不常,妃嫡乖亂,妾媵失序。」由此可知,尾宿的占星意義乃與「後宮」 且與帝王子嗣有關,所以才會被幻想為妖冶動人的狐仙形象。班固《白虎通德論?封禪》:德至鳥獸則鳳皇翔,鸞鳥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 白雉降,白鹿見,白鳥下。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孫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後當盛也。屈原 在《九章?哀郢》中寫道「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尾宿的尾部尾宿八、尾宿九雙星正好指向尾宿頭部尾宿一。此可能是「狐死首丘」傳說的 由來。〈任氏傳〉一開始就揭開了任氏這只女妖的真面目:「有韋使君者,名崟,第九。」此處「韋」取「尾」諧音,且排行第九,尾宿正是九星。 尾宿如圖四所示,敬請讀者參看。圖四、尾宿(图片来自丁綿孫:《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基礎知識》)韋使君是信安王禕之外孫。《說文解字注》:「 褘:蔽厀也。從衣韋聲。《周禮》曰:『王后之服褘衣。謂畫袍。』」前文已經論證,尾宿的占星意義乃與「後宮」有關。男主角韋使君妹婿曰鄭六 。鄭的分野是「角、亢」。「角:共二星又名辰角。」「亢:共四星。」由此可見鄭六的命名正來自四象之一東方蒼龍中的角宿、亢宿,從而也佐 證了任氏女妖的尾宿身份。任氏自述:「某兄弟名系教坊,職屬南衙。」此處利用「坊」與「房」的諧音,且房宿「近心,為明堂」與南衙為帝庭外 南方辦公場所的情況正符合:《史記·天官書》:「房為府,曰天駟。」《索隱》:「房為天府,曰天駟。……《詩記曆樞》云:『房為天馬,主車 驾。』宋均云:『房既近心,為明堂,又別為天府及天駟也。』」《正義》:「房星,君之位,亦主左驂,亦主良馬,故為駟。王者恒祠之,是馬祖 也。」《爾雅·釋天》:「天駟,房也。」郭璞注:「龍為天馬,故房四星,謂之天駟。」此外,任氏女最後騎白馬死於獵犬之口亦可佐證此狐為東 方蒼龍的尾宿。尾宿上方的房宿的占星意義正為天馬。此天馬或是「龍馬精神」成語之來源,亦或為《西遊記》中白龍馬的原型。鄭六第一次從任氏 宅邸離開時「既行,乃裡門,門扃未發。門旁有胡人鬻餅之舍。」房宿中有「鉤鈐」、「鍵閉」兩星官,象徵天之鎖鑰,應為《任氏傳》中的「門扃 未發」。房宿如圖五所示,敬請讀者參看。《史記·天官書》:「房旁有兩星曰衿」。《索隱》:「房有兩星曰衿。一音其炎反。《無命包》云:『 鉤鈐兩星,以閑防,神府闓舒,為主鉤距,以備非常也。』」《晉書·天文志》:「房北二小星曰鉤鈐,房之鈐鍵,天之管鑰,主閉鍵天心也。」圖 五、房宿(图片来自丁綿孫:《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基礎知識》)房宿上方為天市垣。《史記·正義》:「天市二十三星,在房、心東北,主國市聚交 易之所,一曰天旗,明則市吏急,商人無利;忽然不明,反是。」所以當鄭六走出房宿,才會遇到「胡人鬻餅之舍」。韋崟有內妹,「吳王之女有第 六者……穠豔如神仙,中表素推第一。」吳國按照十二次分野屬於「星紀」之次,且星紀之次包含吳、越二國。越國的星宿分野為「斗、牛」。因為 地緣接近,將斗宿幻化成吳國之女,可以理解。南斗恰有六星,可應「吳王之女有第六者」之語。《石氏星經》:「斗六星赤,狀如北斗,在天市垣 南,半在河中。」《史記·天官書》:「南斗為廟。」《正義》:「南斗六星,在南也。」任氏曾教鄭六「鬻馬於市者,馬之股有疵,可買入居之。 」且知道此馬奇貨可居,乃是「御馬疵股」。經考索,筆者發現在北方玄武天區有羽林軍四十五星,此馬應是出於此處的御馬,且其「股有疵」的「 疵」正是「諏訾」之次的諧音。「諏訾」,《左傳·襄公三十年》:「及其亡也,歲在娵訾之口。」《爾雅·釋天》:「娵觜之口,營室東壁也。」 羽林軍星官正歸屬於室宿之內。室宿如圖六所示,敬請讀者參看。圖六、室宿(图片来自丁綿孫:《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基礎知識》)任氏曾請托韋崟 買新衣。韋崟請張大代辦新衣。此張大與〈柳毅傳〉中的張十五娘不同,作者在文中反復強調:「願得成制者」、「買衣之成者而不自紉縫也」。此 應女宿之象,《說文解字注》:「婺:不繇也。從女敄聲。」即「成衣」、不需要縫製之義。女:共四星。女又名須女、婺女。《史記·天官書》: 「婺女,其北織女。」《索隱》「務女,《廣雅》云,『須女謂之務女』是也。一作『婺』。」《正義》:「須女四星,亦婺女,天少府也。南斗 、牽牛、須女皆為星紀,於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為吳之分野也。須女賤妾之稱,婦職之卑者,主布帛裁制嫁娶。占:水守之,萬物不成;火守 ,布帛貴,人多死;土守,有女喪。金守,兵起也。」任氏狐仙乃尾宿,尾宿已屬東方蒼龍之末,其靠近北方白虎之斗宿。斗宿中有狗星官,《晉書 ·天文志》:「狗二星在南斗魁前,主吠守」,想來任氏應該是死於此獵犬之口。且狗星官在尾宿北方,所以「鄭子見任氏歘然墜於地,複本形而南 馳。」鄭六發現任氏被獵犬所獲:「銜涕出囊中錢,贖以瘞之,削木為記。」四象之一的北方玄武之危宿下有「墳墓」星官和「天錢」星官。此處天 區正是任氏葬身之所。危宿如圖七所示。圖七、危宿(图片来自丁綿孫:《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基礎知識》)與危宿相鄰的虛宿主死喪哭泣事,且有「 哭」、「泣」二星官,即鄭六「銜涕」事。虛宿如圖八所示。此處天區充滿了死喪、悲傷的氛圍,正應任氏被野狗咬死、鄭六為其悲傷建墳塚之故事 情節。圖八、虛宿(图片来自丁綿孫:《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基礎知識》)「鼠聖」來自於緊挨著虛宿的危宿取象。危宿、室宿相連,危宿形狀像老鼠 頭,危宿內有「杵」、「臼」二星官象徵糧食。室宿占星含義乃為房屋。此片天區古人想像為老鼠偷食房間內的糧食。玄枵之次為齊國分野,且齊國 星分「虛、危」。十二生肖以鼠為首,地支配子,民間傳說老鼠聰明,騎在牛背上,一躍而過成為第一,乃是因為危宿西南為牛宿。四、結語196 7年,德國康茨坦斯大學(Universit?tKonstanz)教授H·R·姚斯發表《文學史作為向文學理論的挑戰》(《Towar danAestheticsofReception》),認為在文學閱讀之先及閱讀過程中,作為接受主體的讀者,基於個人和社會的 複雜原因,心理上往往會有一種既成的結構圖式。讀者的這種閱讀文本的既成心理圖式,叫做閱讀經驗期待視野,簡稱期待視野。因此,在文學接受 活動中,期待視野是讀者對文本閱讀既定存在的前理解,是讀者閱讀前的心理預期。這種心理預期的形成受到讀者自身的認知能力、知識水準、文化 素養、審美情趣以及生活閱歷和價值取向等多種因素影響。筆者以中國古代天文學常識的期待視野發現〈柳毅傳〉、〈任氏傳〉人物與情節構思可與 中國古星空圖及占星意涵相發明。此種詮釋思路提供一種新的閱讀視角,以期活化中國經典。參考書目古籍漢.司馬遷著,南朝宋.裴駰集解,唐. 司馬貞索引,唐.張守節正義,日本.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臺北藝文印書館,1972。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 北京:中華書局,1983。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清?陳立:《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1994。近人著作1、專書丁綿孫:《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基礎知識》,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卞孝萱:《唐人小說與政治》,廈門 :鷺江出版社,2003。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7。吳波、吳志達:《中國文言小說史》,濟南:齊 魯書社,1994。聶石樵:《唐代文學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侯忠義:《隋唐五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侯 忠義:《唐人傳奇》,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袁閭琨:《唐宋傳奇總集?唐五代(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袁珂: 《山海經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程俊英:《詩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湯炳正、李大明、李誠、熊良志 :《楚辭今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2、期刊論文王以興: 〈《柳毅傳》成書補證〉,《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年03期。王啟衡:〈唐代傳奇小說《柳毅傳》及其現實基礎〉,《河南財 經學院學報》,1993年第1期。王稼句:〈橘社往事〉,《書屋》,2012年01期。王青:〈西域地區的龍崇拜以及對中土文化的影響〉, 《西域研究》,2004年02期。王光福:〈讀《任氏傳》〉,《蒲松齡研究》,2004年01期。卞孝萱:〈再論《任氏傳》——兼評沈既濟 以雌狐「自喻」臆說〉,《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周瀟:〈《柳毅傳》中的君子人格與社會理想〉,《青島 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程國斌:〈《柳毅傳》成書探微〉,《許昌師專學報》,1994年第1期。吳海勇:〈《柳毅傳》故事 構成探尋〉,《十堰大學學報》,1996年第3期。劉一靜:〈《柳毅傳》人物形象簡析〉,《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3年第4期 。姜媛:〈印度龍女故事與《柳毅傳書》的關係〉,《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5年06期。陳玉紅:〈《柳毅傳》龍王形象的立體解 讀〉,《語文學刊》,2009卷5B期。陳西平:〈敘事學及其視角下的《柳毅傳》形式解構〉,《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 年01期。陳湘源:〈《柳毅傳書》故事原地淺探〉,《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肖獻軍:〈《柳毅傳》原發生地考辨〉,《 中南大學學報》第5期,2010年10月第16卷。李光摩:〈《桃花源記旁證》發覆〉,《學術研究》第6期。許肇玲:〈《洞庭湖柳毅傳書》 之改編研究〉,《輔大中研所學刊》,18期(2007/10/01)。姜楠:〈《柳毅傳》與龍女故事的演變〉,《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8年02期。李冬梅:〈從龍女形象的塑造談唐代婚戀觀念的昇華〉,《青海民族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4期。農學冠: 〈同為龍種淵源長——中越文化交流研究課題之二〉,《百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李莉薇:〈從故事母題看故事的衍變——浦島太郎傳 說與柳毅傳書故事之比較〉,《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01期。周怡彤:〈安能辨我是雄雌?——淺談《任氏傳》和《列那狐的故 事》中的狐意象〉,《青年文學家》,2011年02期。張軍、黃鵬:〈《任氏傳》中的「狐女」應當是胡女〉,《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 6年02期。黃恰:〈柳毅故事的文化解讀〉,《蒲松齡研究》,2003年01期。黃賢:〈《柳毅傳》龍女形象新論〉,《山西大同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韓淩燕:〈從《柳毅傳》看唐代的家庭關係〉,《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2期。李鑫:〈 唐後期藩鎮割據的亂世寫照——從歷史背景解讀唐傳奇小說《柳毅傳》的寫作主題〉,《現代語文(學術綜合)》,2014年05期。楊靜:〈談 《柳毅傳》中人物形象在《柳毅傳書》中的新變〉,《雞西大學學報》,2014年09期。張黎明:〈唐傳奇《柳毅傳》中扣樹情節之民俗探析〉,《社會科學研究》,2010年04期。鄧立群:〈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時代報告(下半月)》,2013年03期。蘭祥蘋:〈從《柳毅傳》中龍女的婚嫁管窺唐代土族婚姻風尚〉,《大眾文藝》,2016年11期。鐘鑫:〈洞庭湖地區柳毅信仰及其廟宇變遷之考辨〉,《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年03期。蘇喜慶:〈變遷與轉型中的空間文化形態研究——以河南新鄉「柳毅傳說」的文化尋根及傳播為例〉,《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7期。余芳、黃秋生:〈《任氏傳》的女性主義解讀〉,《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7卷2期。周豔:〈對唐傳奇《任氏傳》的女性主義解讀〉,《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11期。孫秀君:〈論《任氏傳》的性別與道德困境〉,《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165期(2015/06/15)。3、學位論文甘曉蕾:《唐傳奇意象英譯的主體介入》,華東師範大學,2007。唐建強:《唐傳奇的敘事藝術》,西南大學,2008。雷慧慧:《霍克斯英譯本柳毅傳書中的操縱性》,武漢理工大學,2010。李立文:《漢譯佛典與唐傳奇中的龍女》,上海師範大學,2012。胡秀峰:《柳毅故事嬗變研究》,遼寧大學,201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