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字一释

 我的七彩石 2019-03-27

《豆》论
俎豆祭英才,三山五岳哀。
千家长跪拜,万户默天垓。
逸兔狂奔走,香麋跃进来。
雄师争日月,邦国富弘开。
《羡》论
羡慕状元钦,尊崇柳吕吟。
三千楷帖写,百万破书临。
寰宇英才出,家邦笔法箴。
登天争日月,强国赛韦金。
《赧》论
姬延筑债台,苟活赧颜哀。
亡国东周尽,匡襄九鼎开。
兴邦民养息,利域界清裁。
主政崇儒道,牢根尚帅才。
《吴》论
喧哗笑语言,强国庶民根。
万事忠仁尽,千山孝礼尊。
唐刀驱冷暖,吴剑斩寒温。
天地家邦兴,神州八德存。

一字一释【36】

 

 



 

 

柳公权。吕蒙正

仓颉造字《豆》论 

    豆本是容器,上面有盖下面有支架或脚,中空盛放物品。《史记》: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嘻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辵(绰)是走之。是足踏在地面,那个彡(山)是毛发,表示飘忽不定。所以辵组成的文字都是抽象的走,似走非走。上面有豆(包容时间)便没有走的意思,所以为逗留。

    逸为何用兔?進为何用隹(鸟)?古人经过深思熟虑。

仓颉造字《羡》论㳄㳄

     㳄籀文当中有羡字,其上为羊,表示美味。下方仍读羡,是口水,等于现在的涎。羡的最初意思就是看到美味而生出口水。

仓颉造字《赧》论

    赧(nan),脸因羞惭而红。周朝在周赧王时代失去天下。周赧王在位五十九年,最终被秦昭襄王灭掉。《方言》第二:赧,愧也。周赧王丢掉天下,愧见列祖列宗所以面红。当然赧字是后人加给他的“谥号”。

    关于周赧王的事迹有一个成语《债台高筑》可以说明问题。周赧王为和秦昭襄王作战,借了很多钱以充军费,但是一仗未打又把军队撤回来了。为了躲债他上了高高的“责台”,后来就变成了“债台”。

仓颉造字《吴》论

    吴,喧哗,大言也。口下是夨(ze),大形(正面的人),大上面的笔划是歪脖的意思。清代学者段玉裁:大言非正理也。用现在的话是说大话是歪理。所以夨是不正的大。所以吴从夨口。

   《诗经-鲁颂-泮水》蒸蒸皇皇,不吴不扬。吴,喧哗,杨,张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