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学霸”这样养成:这种思维技巧让你的孩子走得更远!

 炫宇冰凝 2019-03-27

曾经有个小男孩拿着物理试卷去找老师问:“为什么我的题目做对了,却没给我分?

这是一道利用气压针,计算大楼高度的物理题。

老师本来期盼着学生们能够用课本里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小男孩并没有这么做,他用了一根绳子帮着气压计吊在地上,然后量绳子的长度,得出高度。

小男孩还说:“我还可以想出很多办法,比如用气压计贴在墙上,从一楼到顶楼,一次次往上比划。”

“不过,我更喜欢的方法是去找保安大爷,把气压计送给他,让他告诉我楼的高度。”

这个孩子名叫莱纳斯·鲍林,后来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和诺贝尔和平奖。

孩子写作文没有新意,

数学题陷入死胡同,怎么办?

今天在办公室里,正好听见两位妈妈讨论起孩子最近的学习。

“我最近发现一个问题。我看孩子班上同学写的作文,只要老师布置的是命题作文,基本上都千篇一律。完全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自己的观点,像是标准答案一样,挺让人头疼的。”

“还有,我看孩子这个学期做数学题的时候,普通题目都还能应付,但是题目稍微变化,就经常陷入死胡同。一种办法行不通,好像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数学成绩一直是个中等水平,总是冲不上去。”

拿这一道数学题来说:

有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老师让学生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答案很简单,把它们的斜边拼在一起就可以了。

然而,如果学生把这件事情做得特别熟练了,在头脑中形成“套路”以后,倘若把这道题目稍微改一下,要想迅速解决好像就有点难度了。

现在新问题来了:我们怎样用四个和上面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呢?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道本来不难的题好像一下就卡壳了,想半天也不知答案是什么。

数学题陷入死胡同,作文写出来没有新意。孩子甚至各方面都愈发中规中矩,甚至丢失了小时候的灵性。

这几个问题看似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它们和其它很多学习的问题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存在

你家孩子拥有“发散思维”吗?

孩子们和我们都容易陷入一个怪圈——思维定式,喜欢用熟练的“套路”去做事情。而一旦套路不管用的时候,就开始手足无措。

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孩子“发散思维”的时候了。

对于一道数学题,当一种方法不能解决的时候,孩子是不是有意识、有能力“跳出思维定式”,从其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来求得问题的解决?

对于一个命题作文,孩子是不是在动笔前可以解放思维,联想到所有自己的经验、体会和想象,然后组合起来成为一篇极具个人特色的文章?

发散思维,正是很多中国孩子欠缺的思维能力。

在我们传统的课堂里,每一个问题总有正确答案,而且这个正确答案往往是唯一的。因此,许多孩子就慢慢开始养成了习惯,只要背下老师说的答案就行,根本懒得去深入地思考问题本身,不去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对唯一正确性的过度强调,让孩子丧失了很多提升发散思维的机会。很少有孩子能像莱纳斯·鲍林一样,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答案。

而且,发散思维不足可能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创造力不足。

而创新程度越高、创新能力越强的人,也越能在当下这个智能时代脱颖而出。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呢?

“牛油果”给你支招:

赏识发散思维

激发孩子创造力

经过1年的内部研发、测试,“牛油果科学”——面向5至10岁的在线少儿科学直播课程,确定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保护孩子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比如,在“牛油果科学”的课堂中的“用一用”环节,老师会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应用当堂课学到的科学知识,亲手制造出技术装置,来解决一个问题。当然,老师们也会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想出更多的解决方案,不被学到的知识所限制。

“我们怎样给水枪制作激光瞄准器?”

“我们怎样能找到飞机里的金属弹片?”

“我们如何知道小黑羊是不是老白羊生的?”

等等,你能再多想一个解决方案吗?

“牛油果科学”创立于2016年

旗下儿童故事平台播放量已超4000万次

将于3月26日推出在线少儿科学直播课程

只要有机会释放孩子的联想、发散能力时,老师都会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孩子们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孩子从多方面解析、鼓励孩子们表达想法、对所有的错误保持宽容。

现行的教育有不少问题,可能会阻碍孩子发散思维的提升、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不论是作为教育者,还是父母,我们都需要做出改变,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们保持天性、提升思维能力,更轻松地应对学习与未来。

正如“牛油果科学”导师、中国著名科幻作家韩松所说:一个热衷异想天开的孩子,总在描写着看似不可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