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筝情

 青梅煮茶 2019-03-27

     ■仇士鹏

当我看见天空中飘荡着风筝时,就会想起曾经也有一只风筝,就这么悠悠荡荡地飘过我的童年时光。阳春三月,记忆与印象都明媚而温柔。

小时候,一到春天,我就会缠着母亲带我去广场上放风筝。

那时候,每天下午广场上都飘着各色各样的风筝,像是各种卡通人物在天上开着派对。印象最深的是一条长龙,甩动着尾巴,逗弄着太阳。它是这方天空的霸主,高高在上,所过之处,风筝们都瑟瑟发抖,作鸟兽散。放风筝的是一个小伙子,脸上挑着张扬的笑容,仿佛是他在天上巡视领土一般,神龙矫健的身姿在墨镜上留下炫目的光影。

我家的风筝是三角形彩虹条纹状的,是风格最老旧的一种。或许是欺我年少,它经常摆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懒懒地伸伸胳膊就又倒在了地上,我总要跑上很长的距离才能把它摇摇晃晃送上天空。不过等它上了天,玩心被激起之后,就基本可以放任自飞了。

那时候,我对天空所有的幻想都系在风筝上。在梦里,我时常化作一个风筝,御风而行,长尾飘飘,摆脱两条腿的束缚,扶摇而上,与流云击掌,偷一朵棉花糖和鸟儿共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地任驰骋,突破人所固有的枷锁,达到神的境界。小小的我,就在对风筝的眺望中,学会了对自由的仰望,也感到了它的只可远观和遥不可及。但后来才发现,风筝也并不自由,它的根始终掌握在人的手中。无论飞得多远多高,人只要把线缠起来,风筝便只能乖乖地回到地面,就像母亲只要喊一声,无论我把风筝放得多高,都只能收回来,随她回家。

在《纸鸢赋》里曾记载道,“代有游童,乐事末工。饰素纸以成鸟,像飞鸢之戾空”,唐朝的时候,风筝便已经成了童趣的重要载体。而到了明清,风筝更是成了一份童年的必须品。孔尚任有一首诗道,“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孩子们跑了半天还是不能把风筝放飞成功,气得破口大骂,责怪春天欠了他们五丈春风。这份无忌的天真让诗人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这份童真的风筝情也是世代传承下来的。

风筝因为是由凡人放飞,直达天上,故而往往还承载着殷切的祈祷与愿望。在传统的风筝中,大多以龙凤、麒麟等珍禽瑞兽为物象,构成“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百鸟朝凤”等图案,或是以松鹤古柏等道家意象,构成“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等图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古老文明的认同与追随。

而风筝逆风而行,奋力腾空的姿态,本就象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带给人们蓬勃的希望与信心。“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这是对人生飞黄腾达的祈愿,“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诗人借助风筝放飞自己的梦想,远大的志向在阳光下闪着明亮的光。

成人后,时常感觉自己更像是地面上不断被抽打的陀螺,而不再是天空中轻盈自由的风筝。有时候,透过灰蒙蒙的玻璃,看见楼前的草地上家长手把手教着孩子们放风筝,便感觉尘封已久的童心多了几分轻盈。虽然还要埋首在尘俗琐事间,但那份风筝情却在心底发了新芽,像是朦胧的草色一样,虽然若有若无,却足以复苏大地的生机,支撑着直到春天出落成夏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