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义、谭志成《中国竹刻艺术》(三)

 南天藏书馆 2019-03-27

(续前文)

六、断代

  

在中国美术史上,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研究的竹刻,整体来说,只有很短的历史。十六世纪及十七世纪初,亦即明代下半叶,在文人学者的推动下,竹刻渐实用性转为艺术性。随着其他艺术的发展,竹刻在明末清初日渐盛行,而且更成为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清代艺术复兴的一部分。在此我们必须明,宫廷艺术和传统的文人艺术是有界限的。明清陶瓷工艺可作为宫廷艺术的例子。该工艺随着皇权与朝代而改变;然而传统的文人艺术则每能独立发展,不会随皇权的替而盛衰。对艺术采保守态度的清代统治者虽然接受了竹刻,但清廷的好恶,对竹刻的影响并不如陶瓷般直接和深入。竹刻从清至近代都有相当的发展,其黄金时代当在十七世纪及十八世纪初。

  

因为竹刻并不是宫廷艺术,所以和其它很多的小工艺一样,对作品年代的判断倍感困难。在竹器上,往往缺乏了在宫廷艺术品常见的朝代年款。即有年款,亦多为六十年循环一次的干支,由十六世纪至现在,每一干支所能代表的年份有六、七个之多。虽然有些竹器上款识只可为辨别风格的佐证,很难作为鉴定年代的证据。至今仍未有准确的方法来对竹雕进行科学鉴定,也没有可靠的重要收藏纪录可依据。同时过去学者亦鲜有对竹刻的年代发表意见,有者亦多为单方面而无系统;而早期目录及有关书籍所载的资料亦很少。由于缺乏可靠的真凭实证,所以我们在探讨竹刻的年代,只能凭藉着经验及参考其他有年份可据的工艺品,做相关性的推测。

  

正如犀角一样,竹刻在通常资料甚丰的明清风俗画中亦付阙如。然而木板印刷却提供很多与竹刻有关的研究资料。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期,木刻版画对一般小工艺的内容都有着深切的影响,对竹雕尤其明显。有些竹雕的构图以版画为蓝本。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由朱稚征雕刻的《窥简》笔筒所采用的题材与构图就是直接从陈洪绶的版画模写而来。当时版画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作书籍的插图和酒牌。

  

木刻版画在十七世纪已很流行。因为它具有独特而广泛的社会接触面,所以木刻版画对其他艺术的影像颇为深巨。当时长江沿岸江南资源饶富,是发展艺术的理想地方。由于工匠为统治者轮班服役的制度很少实行 ,因此宫廷的好恶并没有影响竹刻的发展。当时小说戏曲的销路极佳,而木刻版画的需求量亦与日俱增。当时画家与雕版家合作的例子也不少。著名画家陈洪绶与版画雕家项南洲及黄建中 的紧密合作,又丁云鹏和黄鏻及黄应泰合编了《程氏墨苑》一书 ,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其他木刻版画的专册如《十竹斋笺谱》等,在当时也十分流行。一六七九年,《芥子园画传》版画面世 。这是一部关于画法的专著,不但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和日本的绘画,而且更成为画学上的导师及模写的范本。

  

木刻版画所以特别吸引竹刻家的原因,由于木刻与竹刻在雕刻技法上有共通之处。这种竹刻和木刻版画的共通性,可作为从风格上鉴定竹刻年代的依据。若干在绘画中罕见的版画题材,常可在竹刻中找到。由于不受朝廷好恶的支配,竹刻和版画的装饰风格,正如当时一般民窑瓷器,以清雅随意为主,没有规定的格式。明朝是小说盛行的时代,版画内容很多采自小说。亦有采自戏曲如《西厢记》 、历史人物事迹如竹林七贤 和赤壁游 等。此外罗汉、高士、及传说中的英雄侠女等都是常用的人物题材。至于风景的题材与内容,常见的有前景人物,掩映在流动的云烟间的月亮,矗立断裂的石壁,山间的瀑布和锥形的山峰等。园林景色中常见的有芭蕉、山石、长衣女郎、台阁、雕栏、梧桐、荷塘与鸳鸯等,而屏风则是常见的室内陈设。其实版画家所描述的均是当时的江南景色,而雕刻家则取材于版画而从事竹刻工作。

  

花鸟、竹石和松鹤等形象常以类同的风格出现于此时期的版画、陶瓷和竹刻之上。其他的装饰艺术也同样地收到上述版画的影响,其间关系之密切及影响之深远虽是无法估计,但一个时代风格的依据便于此建立起来。版画中的长衣女郎和芭蕉树的出现当较在陶瓷的为早。同时我们一般公认在康熙时期流行的青花瓷上的冰纹,在十七世纪与十八世纪初期的竹刻上亦常出现。同样地那以梦中情侣相会作主题的构图,在当时亦很流行,而在版画中也早已出现过 

  

随着时代的推移,竹刻的风格,和其他艺术一样,也有若干的转变,但是早期的特征到了十八及十九世纪仍有部分或全盘地保留着。竹刻的风格,从明代的简洁有力至康熙时期的沉实幽雅,再发展成十八世纪后期的绚烂和富丽。在乾隆的统治下,版画的制作渐告衰微,但当时竹刻已渐脱版画的影响,而依附了一种约定俗成和人人认同的风格和设计。这种情况可从此时期中很多相同类型设计的竹刻的出现窥见一二。

  

在每个竹刻的发展期里,除了具有艺术创作意念的雕刻家和文士雕刻家外,还投入了很多熟练的工匠从事生产。多种设计类型的竹刻均曾大量制造。由于作坊内雇用工匠多人,所以刻竹的方法和制作效果亦因而各异。虽然缺乏创新设计和因循旧稿已使竹刻的品质随着时代而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一件品质低劣的制品也未必是属于晚期的。有些品质低劣的竹刻曾被后人加上名家款识,但这种伪作是很容易分辨的;而一些精美的竹刻,因没有款识而作者不详,但此等作品,有时仍可凭一些名家或其门下弟子作品的风格加以推论鉴定。同样地,书法对鉴定竹刻亦有很大的帮助。在历史上,若干知名书法家是有其个人独特的运笔方法,这也可用为鉴定年代的凭证。例如一件刻有郑燮(16931765)书法的竹刻,可以被定为乾隆时期或过后的作品。

  

竹刻家及其作品偶然会散见于若干书册之中,而这些资料对艺术风格的分析有一定的帮助。在评定个别作品的年代时,应要注意时代的思想背景,包括该时期的艺术思想和宗教思想——如晚明的道教思想及十八世纪的复古运动等。其他在判别年代时应注意的事项还有:名款、印章、画风、书法、色彩、色泽、陈旧的痕迹和雕刻的风格等。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一点,就是对竹器上的符号与线索不可过信,应采取十分审慎的态度来研究它们的真伪。

  

七、保存与贮藏

  

正如上文所述,竹刻的色泽是由竹器在制作时加工后经年累月不断摩挲所致。错误的清理法极易损毁竹刻制品,因此应避免用利器刨刮竹刻,不可用肥皂或清洁剂加以洗刷。有时,竹器上或会被人无知地用锰化钾染色,涂上一层磨光腊水或鞋油。另外一些则可能满布灰尘污垢。

  

用来清理竹刻的洁净剂,有桐油或绍兴黄酒。黄酒的使用,由来已久,至今仍沿用不衰。

  

竹刻最好能经常存在气温摄氏二十度,湿度百分之六十的环境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