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山水风光:一山春水出藏溪

 zzm1008图书馆 2019-03-27

藏溪村地处安徽休宁县榆村乡中部,距黄山市区不足11公里。藏溪是一个山水形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的千年古村落,更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生态新农村。

山水形胜,幽美藏溪

美在四面环山:重重叠叠,逶迤连绵,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下山龙、天子坞、大圣岭、九龙顶等等,座座山名富有仙气。美在绿树成荫:山上山下,古木参天;村里村外,秀林献翠;春来百花争艳,秋至万山红遍,把一座古村落掩藏得严严实实,妆扮得五彩缤纷。美在绿水流长:源自白际岭的藏溪河,汇诸山股股清泉,穿崖击石,左环右绕,一路飞珠泻玉,多彩多姿,奔至藏溪村前的平缓处,则变得时而浅吟低唱,时而清澈如镜,经夹岸桃花长廊,带着千般妩媚穿村而过;“藏溪”村名的由来,就得益于水的韵味、水的滋润。古老的村落沿河畔两侧兴建,幢幢相连;街巷两侧的建筑,有大小繁简不同的门楼或门罩,高低错落的马头山墙,曲折的墙面和形态各异的小窗,给人以步移景换的感觉。粉墙黛瓦,绿树掩映,小桥流水,鸡犬相闻,整个藏溪酷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溪春水绉春风,尽日崎岖陡峭中。记得年时三二月,杜鹃花吐几山红”,这是明代诗人吴基仲写的《咏藏溪》绝句,形象地描绘了藏溪的山水形胜;正是“藏溪”这个如诗如画、意味隽永的村名,赋予世人更多的向往和联想。

钟灵毓秀,古老藏溪

早在北宋时期,村人汪若楫就在南山之阳建起徽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秀山书院,从此,诵读声终年伴随着青山绿水,“短檠,雪屋灯,琅琅终夜声。传得先儒道妙,百世下,以文鸣”;他还是个著名的诗人,有《秀山集》等著作传世。最让藏溪能成为徽州名村旺族的,当属汪氏迁祖汪元茂。汪元茂是唐代越国公汪华的十三世孙,“明经博学,厚德不仕”,一次游猎白际时,发现藏溪村山重水复、林木繁茂,适宜休养生息,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遂举家自歙县篁墩迁入,聚族而居,时为南宋绍兴年间。由于徽州汪氏后人散居六邑各处,为避免以后“子孙相见如途人”,汪元茂决定编修一部《藏溪汪氏族谱》,以记录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住变化和婚姻状况,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族群的经济情况以及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借以凝聚民心,敬祖尽孝,达到巩固家族地位,显示宗族门第的目的。朱熹是宋代大儒,又是著名理学家,他应汪元茂之请,欣然为族谱作序,用短短的六百余字,论述了修谱意义、历史和宗族渊源,写得是风生水起,文采飞扬。当时是淳熙戊申年(1189年)冬,朱熹已年近花甲,实在难得。古人修谱时为了使族谱更具权威性,常以请名人作序为荣;流传至今的《藏溪汪氏族谱》,确因朱熹所作的这篇序文而倍显珍贵。

人文蔚起,厚重藏溪

藏溪是座文化古村,历史底蕴深厚,尤其是宗族文化发达。

汪氏宗祠名为“报本堂”,坐落在屏风山麓,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建筑巍峨,是族人精神寄托之所在。祠堂立有严厉的祠规,其中三纲五常、孝悌忠信方面的内容占主导地位,借以对族人日常作为、举止进行道德规范。值得一提的是,有关“和亲友”、“睦族人”、“恤孤贫”以及“戒奢侈”、“戒懒惰”、“戒赌博”、“戒淫逸”等条律至今仍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犯了族规,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而最高形式的惩戒当属“削除谱名,逐出祠堂”。长期生活在宗族社会中的族人,一生都以宗族为根,一旦被革除籍名,就会变得孑然一身,失去依靠,断绝救济,同时也会受到世人的歧视,终身都将生活在耻辱之中。

汪氏宗祠的建筑设计也颇具匠心,它将徽州祠堂中应有的戏台从门厅中迁出,在祠堂的对面单独兴建。藏溪古戏台三面封墙,坐南朝北,前方隔着一口很大的风水池塘,与祠堂主体建筑遥相呼应,构成了一组独特的人文风景。戏台是祠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因其空间比祠堂更为广阔,也就更加便于“人神同乐”,从这个角度看,把“戏台”从“祠堂”中迁出,似乎更能体现汪氏族人对人尊重和对艺术渴望的意识。“喜怒哀乐若阅有声国画,悲欢离合如看无字文章”,藏溪古戏台上的这幅楹联,也说明传统的“演戏酬神”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今,祠堂早已变成小学,古戏台也早在1975年被夷为平地,独有那口风水池塘荷叶田田,依稀还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藏溪汪氏家族源远流长。显赫一时的富溪汪氏宗祠,由董其昌题写“敦睦堂”匾名,所祭祀的始祖仁福公就是从藏溪分枝而来。富溪另一座纪念汪华的祠堂,也叫“藏溪心田祠”,可见富溪汪氏祠堂与藏溪汪氏祠堂属于从属关系;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富溪族汪氏后人每年正月初二都必须到藏溪总祠拜祭祖先。

民风淳朴,和谐藏溪

藏溪自古村风淳朴,“聚族而住”的风俗相延成习:“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曾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虽数世而不改,宵小不敢肆焉。”族人世代和谐相处,奉上能孝,御下能慈;兄友弟恭,手足情深;妯娌相亲如娣,夫妻相敬如宾。每年春秋两祭,族人进祠堂祭祀,虔诚有加;敬宗尽孝,视为常理,故有“生则养,没则葬,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的家训传世。

四时节庆,族人倾村出动。元宵闹花灯,端午跳钟馗,中秋舞香龙,重阳执茱萸;最是腊月风情浓:先吃腊八粥,尔后欢欢喜喜忙年货,热热闹闹迎新春。每年板龙上街之际,更是村人狂欢之时。藏溪的板龙史上有名,除了“一家一板”、“聚时成龙”的特色外,其盛大的场面也让人感叹不已;届时,藏溪河两岸,人头攒动,欢声笑语,火树银花,锣鼓声、鞭炮声响彻云霄,直到夜深更阑方才尽兴。藏溪龙灯会尚有一大亮点:踩高跷,这是四乡八邻绝无仅有的。高跷高有二米多,大多由四到六个年轻后生表演,有的扮成威武的杨宗保,有的妆成英俊的穆桂英,或者扮成《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高超的技艺,夸张的表演,赢得村人的阵阵喝彩。踩高跷的魅力在外人看来是图个热闹,而在表演者的眼中却是“出人头地”,能得到观众的赞誉,就有一种非凡的成就感,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一次入选高跷队,也许会影响其一生,故此藏溪的年轻人乐此不疲,表演卖力。

藏溪村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新世纪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勤劳善良的藏溪人奋发图强,不负先贤盛名,创建美好生态家园。一山春水出藏溪,希冀千年古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黄山日报社
安徽学习平台
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