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盘突破”炒股技巧 洞察主力动向!

 情系故乡 2019-03-27

2019-01-15 22:18
 

临盘突破的形态介绍

对于临盘突破,可能很多人脑海中有不同的画面与认识,为了把这样的情形约定清楚,直接来看下面的案例解析:

案例一:百利科技 (603959)

 

上图中个股经过长期的下跌,好不容易走上了缓坡爬升的过程,在一波三折的上涨中,遇到了前期高点,此时的该作何准备?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看看后市。是的,此只个股为百利科技,股价在这一波上涨过程中最高价近36元了。那么问题来了,遇到类似这种情形该怎么办?回答是:突破之际,临盘介入。

为什么会有这么坚定的回答呢,如何作出有效的判断?有没有什么盘面语言限制呢?当然有,针对这些问题,后文会慢慢予以讲解。先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二:安图生物(603658)

 

同样如此,上图中个股仍是在对前期高点平台突破之后迎来了大幅上涨,临盘跟进者可获得较好的收益。我们再来看下图:

★案例三:景嘉微(300474)

 

看到股价在上涨过程中当第3点出现时,这也是绝佳机会的来临,它对前期平台的1.2点形成了突破,在这之后股价一骑绝尘。

临盘突破的运用技巧

看完以上三图,想必对于K线的走势形态有了明确的认识。再回过头来说临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如何作出有效的判断?以下几个盘口关注点,十分重要:

? 个股形态走势,是否接近前期平台

这是一个先决条件,查看股价所处的部位,是对此方法运用的首要判断,当然这也不难,通过直接查看便可。如果相隔较远时,股价或还有一段运行的区间。上述三图我们可以看到,在股价还未到达前期高点时,整个K线重心虽呈上行格局,但走势并不坚定,阴线阳线相交错,表现较为犹豫,并非为绝佳的进场时机,因为震荡往复很可能对走势失去信心,从而短期离场后憾失机会。

? 前期是否有中大阳线出现

在等待参与的过程中,要对股价运行的整个区间作个初步的分析,至少要看看其下跌的末期及上升的过程这个时间阶段(以上图例中的红框所示区域),观察分析什么内容呢?要看这个区间内是否有主力控盘迹象,说白了就是中大阳线的出现,这代表着主力在股价下跌末期又或是上升初期的进场信号。有中大阳线的出现,之后的调整就是我们耐心等待的过程,主力要想赚钱,后期拉升必不可少,平台突破就得完成。

? 临盘量能是否放大

股价在突破前期平台,必须要有量能的配合,这是主力再次发力的过程。量能放大与否如何查看呢,在通达信看盘软件中只需要查看虚拟成交量即可,非常放便实用,记住一定得是放量的情形,而且是非常明显的量能柱,这也是临盘中是否进场的最直接依据。查看以上三图,当天实现突破之时,量能柱是不是呈现出倍量的情形。

? 指标共振

量能是观察的第一大指标,与此同时为了配合自己判断时期的准确性,可以另外结合一些自己常用的且熟悉的指标来对比查看。诸如换手、均线、MACD等指标,用来提高自己的成功率。

如何判断临盘突破的买卖点?

说完了以上4大点,此类情形的操作模型已经了解,那么该怎么参与,为何要参与此种走势形态?

? 如何参与?

参与此类情形可分为两类人群,激进的投资者可在临盘中股价放量上攻过程中跟仓进场,获取当天突破带来的快感;稳健的投资者可在突破之后回调时介入,因为有时候当自己看到股价拉升,跟进时涨幅已较大,再予以买进成本较高,可在T+3交易日内回调进场。

? 为什么要参与此种走势?

买入一只票,总会认为上涨为大概率事件而买进。没有人会傻的在不看好的情形下买入。此种情形只要满足以上4点条件,上涨必为大概率事件。并且可以看到,股价才刚开始上涨,即便股价回撤的话有明显的平台支撑,风险较小,这是在可控范围之内。

突破在股价运行中经常发生,而又时常失败,但如果灵活运用的话,必能够识破真假突破机会。以上主要讲的是股价在低位突破的情形,其实在其他阶段平台突破时以上四大点也可予以借鉴,在这里再展示一下“突破”的威力:

★案例四:中信证券(600030)

 

可以看到该股股价整体呈现出震荡上行趋势。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放量中大阳线碰触前期平台高点,稍作回调后股价再次放量拉升,短期打出20%的上涨幅度,对比以上4大点的相符条件,理解突破的操作要领,临盘过程中是不是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

★案例五:工商银行(601398)

 
此股为工商银行,虽为大盘蓝筹股,但其在突破之际仍是形成了放量中大阳线,之后股价一路上行。由此可见,临盘中突破之际的一根中大阳线,它是一个神奇的信号,这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K 线,它是收益之阳,机会不可错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