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网红“夸夸群”在兰有点水土不服

 萨拉丁123 2019-03-27

高校网红“夸夸群” 在兰有点水土不服

高校网红“夸夸群”在兰有点水土不服

高校网红“夸夸群”在兰有点水土不服

截频图

今年3月,“夸夸群”在全国许多高校迅速走红,所谓“夸夸群”,即在微信、QQ群中,大家进行互相吹捧、夸奖。近日,记者在兰州多所高校采访发现,这种形式新颖、交流语言独特的社交方式也在大学生圈里“生根发芽”。但其活跃度和热度并非那么火爆,有些群内发言的人少,潜水的人多;有些群内“求夸”无人应答,甚至有些群主萌生解散“夸夸群”的念头。

脱离实际,盲目地吹捧,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兰州的大学生似乎对它热情度并不高。

1 “夸夸群”在兰高校“走”得有点“蔫”

西北民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财经大学都有“夸夸群”建立,但人数多的一个群不过一百多人,人数少的则只有几十人。“我们学校的这个群并不活跃,很少有人说话,经常会出现群友发出‘求夸’邀请而无人回应的尴尬局面。”兰州财经大学大三学生小玲说。

相比外地有的高校一个群四五百人的规模,兰州高校“夸夸群”确实不算火。据网络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在今年3月1日建立第一个“夸夸群”,至3月12日已扩展到六个群约2000人,并衍生出“喷喷群”等其他娱乐群聊。

没人能准确说出,这股突然兴起的风究竟来自哪里。目前普遍认为,成立于2014年8月的豆瓣“相互表扬小组”是“夸夸群”的前身,在这个群里,定义为“马屁精”的小组成员已经超过11万,规则是简单明了地“溜须拍马、相互夸奖”。让“夸夸群”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的是今年3月初一则吐槽的微博,某网友讲述“女友收到男友的三八节惊喜,被莫名其妙拉入上百人的群接受各种花式夸赞,三分钟后被踢出群聊”的故事,相关话题迅速传播,“今天×××,求夸”随即席卷各大社交平台。

“夸夸群”上了各大平台热搜榜还不算,姊妹群——“喷喷群”、“哈哈群”也相继诞生,清华和北大还进行了一场“夸夸群喷喷群辩论赛”,在网络上打得一片火热。

大一的小雪是“西北民族大学夸夸群”群主,她是从抖音上知道的夸夸群,觉得挺新鲜,便通过QQ建了夸夸群,目前群内有58个人。“群里有求夸的和夸人的,但多数发言者聊的是和‘夸’不搭边的闲事,比如发广告的、发牢骚的,还有咨询等等。”小雪说,她建这个群的初衷就是觉得好玩,在无聊的时候可以消遣时间,对于她来说这个群可有可无。

在网上多个社交平台,都有大量用户贴上群二维码来推广夸夸群。记者通过该方式加入兰州理工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的群聊,“潜水”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两个夸夸群并不是那么活跃。记者加入“兰州理工大学夸夸群”,群主并没有要求成员证明自己是兰州理工大学的学生或校友。虽然人数保持在154人,但该群并不活跃,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发表情和发广告信息的比求夸的还多。

在采访中,还有不少大学生表示虽然知道本校有“夸夸群”,但没兴趣入群。

2 减压还是自欺欺人 大学生看法不一

“我在上课,没有逃课,求夸。”“哇!居然课都要亲自上了,优秀!”“优秀的人都是早起去上课,然后下午就给逃了。”

“今天我不开心,求夸!”“不开心说明你考虑的很多,担心的多了,说明你长大了。”

“我四级没过,赶紧夸夸我。”“这说明你热爱汉语无法自拔。”“你四级没过,证明出题老师不懂你。”

……

在各个“夸夸群”里,此类无厘头的求夸和有些夸张的吹捧是“夸”的主要内容。无论进没进夸夸群,与网络紧密接触的大学生对夸夸群这个网红产物都不陌生,而观点则各有不同。

“我觉得夸夸群很不真实,群成员不管干了什么事情,只要在群中求夸就可以得到夸奖。起床晚了可以被夸、翘课了可以被夸、打了一天游戏还可以被夸。这种盲目的吹捧使夸奖失去了原本的内涵,让夸奖变了味,而且一些夸夸群里,夸来夸去就是那么几句话,已经形成了套路。就是一些无聊的人做一些无聊的事,所以没有存在的必要。有那时间还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多考几个证。”大三的小涵进过夸夸群,但很快就退群了。

小甜看到身边有同学进夸夸群,但她却不想进。她觉得这个群挺无聊的。首先,觉得夸夸群很不真实,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自己干了什么高兴或不高兴的事,需要一群陌生人的夸奖,这是一种幼稚又无聊的行为。还有,群里那种夸奖是莫须有的一种乱说,并不是真正的夸奖。

有对夸夸群持反对态度的人,也有很理性的支持方。

“夸夸群挺有意思的,可以减压的嘛,有时候闲了进去吐槽一下,当个段子手挺好的,有时候说出自己的一件事,铺天盖地的搞笑评论真的会让自己开怀一笑。同样的,有时候看到别人在群里求夸的时候,我也会想怎样夸他们,对于他们发出的比较消极的问题求夸时,会想着用一种幽默风趣的词语夸夸他们,希望他们继续笑对生活。对于那种正能量的问题,当然是一本正经的夸,当然,在夸别人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别人如此努力,我也需要加油。”大三年级的小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兰州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小林认为,大学生学习压力挺大的,像他每天都很忙碌,有时候突然会对自己没信心,进这个群能够让自己缓解压力,挺不错的。但这种以互相吹捧为主的社交方式肯定是有利有弊的,所以要把握好一个度。

“我认为夸夸群是一个可以找寻快乐,树立自信,得到他人赞美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大学生消遣闲暇时光的‘好地方’,在这里你可以得到一些关于学校里最新的消息以及趣事,并且可以在这里找到很多乐趣。”西北民族大学大四的小伊觉得通过这种平台学会夸奖别人,对自己今后职场社交也是有帮助的。

3 “夸夸群”在兰未火与社会环境有关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舒跃育分析认为,关于“夸夸群”的产生,首先与长期以来网络上所形成的一种固有交流形式有关系,那就是但凡出现社会热点问题,在跟帖和评论中,有很多是在不了解事情原本真相的情况下,随意拍砖、贬低的。这就是网络交流一直以来的一个特点,而在这种情况下,加之在现实生活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安慰,所以出现了一个模拟的交流平台,以“夸”为主,这恐怕就是“夸夸群”最早形成的初衷。

另外,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大学生群体也是如此,而且他们学业压力比较大,需要这么一个途径获得自信心。与东部地区高校内的“夸夸群”广受追捧相比,兰州高校学子对此群的反应比较中立,这与外部社会环境及学业压力都有关系,不可否认我们这里社会环境相对来说压力没有东部地区大。

第三,这种“夸夸群”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已由热到冷,这正好说明了大学生比较理性。“夸夸群”中的“夸”已经走向极端,为了夸而夸,没有底线,而我们所喜欢的夸奖是值得夸奖的事,获得称赞才会觉得高兴,夸奖应该有价值观的传递,如果这一点不具备夸还有什么意义,这样就容易造成审美疲劳,所以这种群热得快冷得也快。现在很多大学生觉得还不如在现实生活中干得好一些,得到别人真正的夸奖,那对自己来说才是真正的肯定。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夏苗 实习生 伊力亚尔·买合木提 魏玲玲 贾玉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