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温度的不断回升,自然水域中可钓的鱼种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了备受钓友青睐的黄尾鲴 相比较其他鱼,大家喜欢钓黄尾鲴并非单纯为了吃,主要还是想过一过手瘾 这种鱼拉力大、冲劲足,一来就是一大群,作钓体验就一个字:爽! 钓黄尾鲴并不难,想要钓好却不简单 我看了不少钓友提出的问题,发现作钓难点主要集中在假信号多、正口少、调钓问题、饵料搭配等几个方面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想以这几点为主要内容来谈谈自己对钓黄尾鲴的看法,希望能给新手一些参考 浮漂的选择以及钓浮还是钓底问题 关于黄尾鲴的一些基础信息我就不做介绍了,对作钓没有多大帮助,而且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几个比较重要的生活习性包括体型特征下面会谈到的 黄尾鲴既可以底钓也可以浮钓,具体的选择依天气、鱼情而定 个人认为钓底是一种比较保守的钓法,上鱼慢但稳定,偏向于“防守”。 如果初到一个地方或者黄尾比较少,我肯定先选择钓底探鱼情,就算黄尾不吃还可以兼钓其他底层鱼 钓底时浮漂可以选择长尾的枣核漂,这种漂型在翻身以后到位比较慢,好处是可以吸引远处鱼的注意,并且有利于接口 因为黄尾的嘴巴很小,并且是朝下的,所以为了它能够更好的吃饵,也为了降低空杆率,咱们最好选择钓钝的方法 比如调0钓2(调平水钓二目),或者调1钓2钓3都可以 要是一直逮不住口,浮漂就一直往上推,让子线逐渐弯曲,这样既能过滤“垃圾信号”又能让鱼儿更好入口 什么时候可以钓浮了(钓离底) 1、刚开始是底钓,随着抛竿频率的增加饵料会水中形成一个雾化区把大群黄尾招过来 鱼一多就会发生抢食、离底接口,这时我们可以钓离底10公分左右(具体离底多少没有定论,需要多尝试) 2、非常了解某一个钓点的鱼情,以小体型鱼为目的,可以下杆就直接采用钓浮,利用高频率的抽杆雾化将鱼群诱过来 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采用了钓浮,但浮漂也不能调的过高,我见到一些钓友在钓黄尾时经常将浮漂调的很高比如六七目,然后饵料比重很大能压下去四五目,也就是成了调六七钓一二 浮漂调的越高、饵料越重鱼吃起来就越不方便,因为上牵力大了以后,饵料只要稍一雾化,浮漂就会快速往上浮,可能鱼刚要吞饵,浮漂就把钩拉上去了 我的建议是,浮漂尽可能还是调低,然后通过加状态饵把饵料总体的比重给减下来 这样一来饵料压下浮漂的目数就少,反过来当饵料化完以后浮漂也不会很快将钩子从鱼嘴身边带离 打窝料和饵料配方 打窝用菜籽饼、花生枯、酒米、小鸡饲料,以上四种可以单用也可以混用,效果算不上多牛X但大体上过得去 饵料配方我是觉得真不重要,随便什么饵料都会吃的,如果你一定要我拎两个重点出来,我认为 1、饵料状态要好,细腻一些便于入口。 比如四号+六号就可以,喜欢用蓝鲫等大片状饵料的,除非是钓大黄尾,否则最好过一下筛子或粉碎,当然了你如果不想那么讲究也完全可以 2、腥。 总体来说黄尾还是偏腥的,如果你的配方诱惑力不够强可以试着加一点虾粉或赤尾青。 另外黄尾多以植物碎屑、藻类青苔为食,所以饵料里加一点藻元素挺好 像四号+六号+藻元素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广谱的配方,刚开春的时候我还写过文章呢,只不过当时是用于钓鲫鱼而已 线组搭配和钩子 黄尾的冲击力比较大,为了保险起见可以用稍大一些的线组,主线可以用到1、2号,子线0.8、1.0甚至1.5 如果想更有“玩味”、更刺激,也可以使用小号线组,例如0.8+0.4、0.6+0.3,但这样的搭配必然要配合软杆,同时上鱼的速度也快不了了 至于钩子,我认为小一点还是占优势 以袖钩为例,小黄尾用2号多一些,半斤以上的就得用到3号,个头太大或者鱼钩质量太差,建议选择钩条较粗的新关东或伊豆 实际上对于黄尾来讲还是比较考验钩子质量的,若质量不过关拉直拉断的概率非常大,如果你换大钩又会影响入口性,毕竟鱼嘴就这么点大 以上是我个人对黄尾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给新手一些帮助吧, 如果有不足之处或错误,也请钓友们多多指教,在下方留言说出你对钓黄尾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