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零基础陪你读历代名医医案6

 茂林之家 2019-03-27

郑重光

赵宅寡居蒋氏,年四十外,五月得时疫伤寒,初医未辨时疫,概作伤寒正治,发表有汗而热不退,再用清热,即干呕吐蛔。七日后延余往治,脉弦数而无力,余曰:“此时疫证,仍邪自里发于表,非若伤寒自表而传于里也。初因误汗,徒伤正气,清热必定寒中,以致干呕吐蛔,急宜温中安蛔,免邪入里。”即以小柴胡汤加炮姜,去黄芩。四剂呕止蛔安而经水适至,夜则谵语,即前方加当归、赤芍、红花,作热入血室施治。至十一日,乃大战汗出而解,已身凉脉静,一日一夜矣。忽复烦躁,面赤戴阳,渴欲冷饮,赤身跣足,或歌或哭,谵妄如狂。他医有谓汗后余热未尽,当用竹叶石膏汤者;有谓汗虽出而里未通,宜用承气者;又有谓余先误用炮姜热药贻患者,议论杂出。余答曰:“皆不然。初因邪未出表而误汗,以伤阳气,致中寒干呕吐蛔,又值行经而伤阴血,气血两虚,故出战汗。幸战而有汗,邪方外解,若战而无汗,正属不治。今身不热而脉反大,乃真阳外越,不急用参、附,必再战而脱。”余主用四逆汤加人参,煎成而不敢服,瞬息间,病人索被恶寒,方信余言。即以前四逆乘冷灌之,面赤渐淡,就枕略睡片刻,醒则又躁,即急煎如前大剂,亦用冷饮,方熟寐一时,及醒,问前事全然不知,反倦卧于床,不能昂首矣。用参、术、炮姜,一月方瘥。出自《素圃医案》

******

章太炎先生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

今日,我与您一起继续品读这套皇皇巨著:

《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

该书系统收集并整理了历代直至新中国建立初期(1966年之前)已故名医等历代名医医案,涉及历代医案专著200余部,并筛选出理法方药完备的医案15000余则编纂成。


以下括号内文字为本人注解或点评,疏漏之处敬请斧正!

赵宅寡居蒋氏,年四十外,(患者资料)

五月得时疫伤寒,(发病时间,诊断)

初医未辨时疫,概作伤寒正治(辨病的重要性),发表有汗(辛温药)而热不退,再用清热(寒凉药),即干呕吐蛔(说明过用寒凉,损伤脾胃阳气)。

七日后延余往治,脉弦数(邪实)而无力(正虚),

余曰:“此时疫证,仍邪自里发于表,非若伤寒自表而传于里也(一语道破瘟疫与伤寒的病机传变区别)。

初因误汗,徒伤正气(汗为心之液,误发汗则耗气伤阴,过汗则伤阳),清热必定寒中(脾胃阳虚),以致干呕吐蛔,急宜温中安蛔,免邪入里(正不胜邪,恐邪气深入)。”

即以小柴胡汤加炮姜,去黄芩。(小柴胡汤扶正祛邪;柴胡解表退热,生姜、半夏和胃止呕,三味药治标;炮姜温脾阳加人参、甘草、大枣补气养阴,四味药治本。)

四剂呕止蛔安(方证相对,疗效尚可;驱蛔未必都用乌梅丸,需要研究蛔虫活跃的环境而改变之)而经水适至,夜则谵语,即前方加当归、赤芍、红花,作热入血室施治(根据发热、月经、谵语,《伤寒论》“热入血室”诊断明确;此时须活血调经,经血顺行则谵语得治,故加当归、赤芍、红花畅行经水)。

(《伤寒论》14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伤寒论》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145: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至十一日,乃大战汗出而解(战汗即正邪交争剧烈;正胜邪退而解),已身凉脉静,一日一夜矣。

忽复烦躁,面赤戴阳(戴阳指的是阴盛格阳,体内阴寒过盛将阳气阻隔于外而出现的真寒假热证),渴欲冷饮,赤身跣足,或歌或哭,谵妄如狂。(战汗后,正气本应逐渐恢复,但此时却显示阴盛格阳,阳气外越之象,必须回阳固脱;诊断难点就在于以上症状所表现的“热象”,是阳气将脱浮越于外的戴阳证,还是疫病后的余热未尽,必须当机立断,一旦判断错误,即可杀人!)

他医有谓汗后余热未尽,当用竹叶石膏汤者;(他医未能鉴别出真寒假热证,竟敢还用寒药?!庸医杀人不用刀!)

有谓汗虽出而里未通,宜用承气者;(他医虚实不分;与阳明腑实的精神异常相鉴别。)

又有谓余先误用炮姜热药贻患者,议论杂出。(他医不懂阳虚病机。)

余答曰:“皆不然。初因邪未出表而误汗,以伤阳气(过汗伤肾阳),致中寒干呕吐蛔(寒凉药伤脾阳),又值行经而伤阴血(月经伤阴血),气血两虚(气血阴阳俱虚),故出战汗(邪正交争剧烈)。幸战而有汗,邪方外解(正胜邪),若战而无汗,正属不治(邪胜正)。今身不热而脉反大(鉴别要点),乃真阳外越,不急用参、附,必再战而脱。”(病机条分缕析,抽丝拨茧,这才是高手!)

余主用四逆汤加人参,煎成而不敢服,瞬息间,病人索被恶寒,方信余言。(真寒假热,戴阳证,不用附子扶肾阳、干姜扶脾阳、甘草调中气,则无以回阳,加人参大补元气,共奏回阳固脱之功;可加煅龙骨、煅牡蛎、山茱萸等收涩药。)

即以前四逆乘冷灌之(热药冷服,恐格拒),面赤渐淡,就枕略睡片刻,醒则又躁,即急煎如前大剂(小剂量即可试探,又可少火生气,不要操之过急;其后可以加大剂量,不用再迟疑),亦用冷饮(防止格拒;处处小心),方熟寐一时,及醒,问前事全然不知,反倦卧于床,不能昂首矣(阳虚、气虚之状)。

用参、术、炮姜,一月方瘥(仿理中汤义,重视后天之本,温补脾之阳气;推测该患者平素为阳虚体质)。

本案诊治过程惊心动魄,有胆有识,诊断精准,鉴别诊断思路清晰,六经辨证、方证辨证可作为示范,疗效尚可,病案格式基本符合要求,值得借鉴,但还可增加收涩固脱之药以提高疗效,按照百分制,综合评分99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