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进贾府可谓是声势浩荡,打着送宝钗备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一家三口都来了,书里交代薛家在京城也是有几处房舍的,薛蟠跟母亲提议先派去打扫,谁知薛姨妈说何必招摇,舅舅家姨妈家有的是房,先住下,再慢慢的着人收拾。这一收拾就收拾了好几年,都没见搬出贾府。住贾府其实是不合适的,首先王夫人只是贾府的二媳妇,上有婆婆,哥哥,老公,下面有自己的儿子,媳妇人口杂多。 薛家三口直挺挺的要住进去,贾家又是着人收拾梨香院,又是安插下人。这难道不叫招摇?真不明白薛姨妈的逻辑,放着自己的房子不住,到别人家住,这原来不是招摇。备选的事情他们压根不在乎,若真在乎就不会带着女儿住到贾府。毕竟贾府男丁不少,虽说大家族男女回避的礼节做的比较周全,但究竟没有自己家来的放心。再者宝玉是个在脂粉堆的混的人,应该要注意点影响。再有一点薛家有儿子,贾家有女孩,贾家也不方便啊。王夫人的女儿只有元春,其他的三春和黛玉都和薛家没亲戚关系,生活起居多不方便。 住就住下来吧,此后再没见薛姨妈慢慢着人收拾自家的房舍。薛姨妈住进来说的那句话确实把大家都震住了:“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就准备常住的,并非当时对薛蟠说和姐妹厮守几日。贾府为了盖省亲别院,将梨香院也全圈了进去,作为戏子们的居住地和演戏场所。按道理说,此时的薛家应该立马搬出贾府回自己家去,他们在贾府也住了好一阵子了,中间夹着可卿病逝以及黛玉回家奔丧,最起码有一年光景了。然而慢性子的薛姨妈不走,只是换了个地方住。贾家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总不能直截了当的说你们家去住吧。 元妃让众姐妹住进园子,宝钗也分了衡芜院,薛姨妈和儿子另住。薛宝钗处添的嬷嬷丫鬟都是贾府的人丁,薛姨妈这老脸也真沉的住。薛宝钗过十五岁生日,贾母拿出20两银子说要给她过生日。有人说这是贾母喜欢宝钗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是贾母在提醒薛姨妈,你女儿大了,该嫁人了。我觉得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贾母暗示她们该搬出贾府了。首先凤姐对这20两银子做了俏皮的打趣,说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因子来作东道,这意思还叫我赔上。这够酒的?够戏的?可见老祖宗的心并不实在,仅拿出二十两。这次生日的宴会就设在贾母的院中,很低调,没有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宝钗,湘云是客。 更重要是点戏时的一个笑话——黛玉因让薛姨妈王夫人等。贾母道:“今日原是我特带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别理她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这里虽然点到有王夫人,其实不过是迷惑读者,薛姨妈好歹是客,贾母说这话,分明没把她当客人。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不是为了他们,其实就是带孩子们玩玩,顺便给宝钗过个生日。你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言外之意,你们在我家住得够久了,够便宜你们了。薛姨妈依旧与众人大笑,拿出把牢底坐穿的决心,就是不搬,要把贾府住穿。 这一住就住到了80回将近结束,贾母几次在宝玉婚姻大事上打擦边球,急煞读者也急煞薛姨妈,我个人猜测后四十回里应该会写到薛家搬出贾府。首先,儿子娶亲,断没有在别人家成亲的道理。你薛家也有人情往来,又不仅仅有王夫人这一个亲戚。独子娶亲,这么大的事情,定要操办,如何在别人家里施展手脚?其他亲戚来拜访,颜面何在? 再次,贾家一直也没向薛家提亲,若还想挽回尊严,就应该搬出去住。“金簪掉进井里,是你的还是你的。”虽然贾母没有上杆子要提亲,但薛家应该做两手准备,一是把眼光放开一点,世界上不是只有一个宝玉是好的,搬出贾府,另觅佳婿;二是早点抽身,给自己留些尊严。即使贾府要提亲,搬出去也会提的。而且结婚仪式还容易摆场面。不然人家笑话说,看,住那么久不搬,终于嫁过去了,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