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切莫忽视耳鸣发出的疾病警报

 孟溪ProbeT连山 2019-03-27

切莫忽视耳鸣发出的疾病警报

专家提醒,出现耳鸣不应消极等待,须及时就医;对于日益加重、伴有听力下降的耳鸣更应积极治疗

  •   漫画/何朝霞  漫画/何朝霞

  •   三湘名医在线  尽享健康福利!

  彭放 杨芳

  指导专家 李湘胜 长沙市第四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

  生活中,不少人有过耳鸣的经历,嗡嗡声、咔嗒声、蝉鸣声、搏动声等等,有的单耳、有的双耳,有的间歇性出现、有的持续不断……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有人惶惶不安,有人满不在乎。

  近段时间,长沙市第四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接诊了30余例因耳鸣而发现听神经受损的患者。该院耳鼻喉科主任李湘胜主任医师提醒,生活中引起耳鸣的原因很多,如长时间接触噪声、使用耳毒性药物、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紧张、吸烟饮酒、耳部疾病等。耳鸣还可能是植物神经紊乱、脑供血缺乏、高血压、营养不良等全身性疾病发出的警报。耳鸣虽有一定自愈性,但不应消极等待,须及时就医;对于日益加重、伴有听力下降的耳鸣更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治疗。

  A

  典型病例

  经常戴耳机入睡致神经性耳鸣

  52岁的王先生从去年下半年就断断续续出现耳鸣,没有引起重视。最近家人多次提醒他嗓门越来越大了,他也感觉自己听力在下降,才来到长沙市第四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检查发现,王先生的右耳听力有所下降,被诊断为神经性耳鸣、耳聋。追问病史得知,他有戴着耳机听音乐入睡的习惯,经常听着听着便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才拿掉耳机。医生嘱咐王先生停止使用耳机,服用营养神经、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定期来复诊。

  大学生张怡(化名)连续一周戴耳机追剧后,突然感觉双耳嗡嗡作响,开始以为是上火引起的,休息一两天就能好,没想到耳鸣越来越严重,来到长沙市第四医院就诊。听力检测结果显示,张怡双耳听力下降,同样被诊断为神经性耳聋、耳鸣。

  健康提醒

  使用耳机注意控制音量和时间

  “和长期用眼一样,长期用耳也会导致器官疲劳。”李湘胜介绍,很多人喜欢戴耳机听歌、打游戏,而且习惯于把音量调得很大。这是因为人耳对低频不够敏感,调高音量能让各频率段的声音都充分展示,听感更丰富。事实上,当人觉得低频听着舒服时,同步上升的中高频音量已经过大,很容易损伤听力。特别是长期听耳机,或戴着耳机睡觉,对听力的影响更大。

  李湘胜提醒,使用耳机一定要注意控制音量和时间,最好每隔30分钟左右取下耳机,让耳朵休息一下,避免内耳神经细胞疲劳受损。尽量不要在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最好购买带有低频提升效果的耳机,能够在较低的音量下有更好的听感。一旦发生耳鸣、听力下降等不适,应高度重视,尽快到耳鼻喉科做详细检查、早期干预,以求取得较好的恢复效果,内耳毛细胞如果长期受到损伤,往往不可恢复。

  B

  典型病例

  随手掏耳朵造成外耳道感染

  25岁的刘先生左耳突然出现耳鸣,声如蝉叫,持续一天后到长沙市第四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检查,属于外耳道损伤、感染引起的耳鸣。医生询问了解到,刘先生有经常掏耳朵的习惯,有时用挖耳勺,有时随手拿起牙签、回形针掏。

  健康提醒

  耵聍可自行排出,一般不需掏耳

  李湘胜介绍,人的外耳道皮肤很娇嫩,和软骨膜连接紧密,皮下组织少,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引发耳鸣,影响听力。有的人掏耳工具五花八门,使用未经过消毒的物品掏耳朵,容易把细菌带进耳内,掏耳过深则可能导致鼓膜破损。

  李湘胜提醒,市民俗称的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可以通过日常的咀嚼、走路、说话等自行排出,耳道里的耵聍会在外耳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还可以防止细菌、真菌感染,因此日常一般不需要掏耳。部分人群耵聍分泌旺盛,耳道口比较小或者耳道出现炎症,可能出现耵聍排出障碍,形成耵聍栓塞,影响听力,建议这部分人群请医生帮忙解决。

  C

  典型病例

  连服5天抗生素引起药物性耳鸣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孟女士的支气管炎复发了,她没有到医院就诊,而是自己在药店买了两种抗生素。连服5天后,孟女士突然出现持续的耳鸣。在长沙市第四医院耳鼻喉科,孟女士被诊断为药物性耳鸣。

  李湘胜在临床中经常遇到滥服抗生素等药物对耳朵造成伤害的患者,最多的一天接诊了10例药物性耳聋患者。

  健康提醒

  处方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李湘胜表示,很多药物或药物的相互作用会引起耳鸣,如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奎宁等,这种耳鸣通常是暂时的,但是也可能是持续性的,尤其是氨基甙类抗生素和化疗药顺铂等。还有一部分治疗精神科疾病或睡眠疾病的药物也可诱发或加重耳鸣。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内耳又分为耳蜗、前庭等部位。通常来说,因吃药造成耳蜗中毒,会出现高调耳鸣、听力下降,并且逐渐加重,甚至全聋;前庭中毒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出现平衡失调。因此,处方药特别是抗生素等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特别是本身有耳病的人,就医时要和医生说明病史,提醒医生在开药时加以注意,以防加重病情。女性怀孕期间更要避免服用耳毒性药物。

  D

  典型病例

  耳鸣伴听力下降竟是听神经瘤惹祸

  近一个月,47岁的肖先生接电话时听不清对方讲话,右耳总发出嗡嗡的声音。起初他没太在意,以为是工作劳累、精神紧张造成的,注意休息就能好转。最近几天,他感觉耳鸣越来越厉害,还出现了听力下降、失眠等症状,在长沙市第四医院做了听力检查,发现为神经性耳聋,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医生为其进行头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后发现,肖先生患上了听神经瘤。

  健康提醒

  听神经瘤越早手术越好

  李湘胜介绍,听神经瘤是一种发源于听神经的颅内良性肿瘤,多见于30岁至60岁的成人。该病最为典型的症状就是长期耳鸣,时间长了还会出现听力下降甚至丧失听力的情况。听神经瘤的临床表现除了早期的耳鸣、听力下降外,还有眩晕、恶心、呕吐。当肿瘤继续增大后,可出现面肌抽搐、面部麻木、触觉减退、面瘫等。当肿瘤体积更大,压迫脑干、小脑和后组颅神经时,可有步态不稳、发音困难、吞咽困难、饮食呛咳等症状。

  由于影像学的进步,听神经瘤可以得到早期发现。中小型听神经瘤的手术疗效与手术难度和大型听神经瘤有很大区别,前者可以获得更高的全切率和面神经保护率,甚至可以保留部分听力;而后者手术难度大,全切率明显下降,更重要的是术后极易发生面瘫和脑干损伤,造成面容的改变甚至肢体的瘫痪。因此,听神经瘤越早手术越好,加上术中的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让医生及时发现被肿瘤挤压变形的面神经,使面神经得到充分减压并保留功能。

  相关链接

  日常生活5项注意防耳鸣

  由于耳鸣的发病机制、病因有部分尚未弄清楚,因此耳鸣的治疗依然是难题。虽然耳鸣的病因有很多,但有些耳鸣完全是可以预防的。

  1.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里,会产生听力下降、耳鸣,要注意防护。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下的职业人群,应尽可能减少噪声源,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非职业人员不要长时间身处噪声环境,更不要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耳机听音乐等。

  2.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身体疲劳状态时,易出现或加重耳鸣。这时应调整工作节奏,放松情绪,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

  3.咖啡因和酒精可加重耳鸣。吸烟使血氧下降,内耳毛细胞是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因此要改变抽烟和过量喝咖啡、喝酒等不良习惯。

  4.尽量避免使用具有耳毒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药物。

  5.避免身体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

  耳鸣治疗分两步走

  对于病因清楚、病程较短的耳鸣,通过治疗大多数能够痊愈。耳鸣治疗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在医院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高压氧、理疗、针灸、穴位注射、按摩等。通过综合治疗,部分患者耳鸣症状能够痊愈,部分患者可能达不到痊愈,但是会有不同程度减轻。

  第二步,经过3个月以上的系统治疗,耳鸣症状仍无改善者,可以进行适应性训练:

  1.转移注意力:尽量避免在过于安静的环境中独处,充实自己的生活,专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郊游、做家务、与亲友多交流等;

  2.放松训练:把自己从家庭琐事(婚姻、子女、家庭矛盾等)中解放出来,约好友一起打太极拳、健身、练瑜伽、逛街、散步等;

  3.心理治疗:对于长期抑郁、焦虑、恐惧、紧张、劳累、多疑、烦躁的患者,需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和精神药物治疗;

  4.掩蔽治疗:使用低强度的、与耳鸣声类似的音乐遮盖住耳鸣的声音,如助听器、收音机、电视、MP3等都能起到这种作用;

  5.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