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技法 什么是花鸟画 花鸟画是以花卉、翎毛、草虫及瓜果为主要题材的一个中国画种,花鸟画在为独立画种之后,历来为 人民所喜爱。 花鸟画的发展史 五代两宋是花鸟画发展的灿烂时代,画家众多,创作繁荣,真迹流传至今的颇多。五代的花鸟画,主 要集中在西蜀和南唐。唐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及文化的南移,花鸟画在晚唐时期得以长驱直进。黄派花鸟画, 成熟于西蜀的黄荃,发扬光大于宋初的黄居采,他们是在晚唐边鸾,刁光胤、滕昌佑等人的基础上发展了 勾勒彩晕的画法,成为工笔画的先驱,画家多取材珍禽、瑞兽,名花奇石,用笔工细,墨痕浅淡,再以丰 富而浓艳的轻色染成,笔致工整细腻,浓丽堂皇,所以当时世称“黄家宝贵”。而南唐的徐熙则不然,徐熙 发展了水墨晕染,以墨为主,轻色淡彩的画法,据沈括的《梦溪笔谈》所记:“徐熙以墨为主,殊草草,略 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殊有生动之意”。徐多取材江湖汀花,野竹水鸟,渊鱼,生意盎然而不雕琢,以求 自然与野逸,这种着重笔墨的画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到了明代,沈周、陈白阳、徐青藤等人。继 承发展了水墨画,形在了写意花鸟画派。 写意花鸟画的出现是花鸟画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些文人、学士采用了徐熙的点染方法着重“神”、“意” 的表现和笔情墨趣,不求形似,逸笔草草,苏东坡称其为“士人画”,后世名为“文人画”,文同、苏轼便是 早期文人花鸟画的杰出代表。这种画法的出现标志着对感觉的强调,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关系中,为表 现作者强烈的情感与向往,大胆地摆脱自然状态的束缚,使绘画向更高阶段推进。如苏东坡所言:“论画以 形似,见与儿童邻”正是这一新兴画派的理论总结。但真正完成花鸟画从工笔到写意变革的并不是宋代画家, 现时是代尤其是明代画家们。 明代花鸟画主要是发展了写意画法,而写意的程度也不一样,林良的画较为坚实、豪爽,吕纪的画较 为工整秀气,但能够打破对象结构关系,更强调气势的要算是徐青藤了。画史是虽然经常把徐青藤与陈白 阳并称,但陈白阳的花鸟画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沈石田那种重视结构的严谨面貌,只是在不同程度上更 强调了笔情墨趣和书法意味而已。 清代的绘画,因袭古代风气极盛,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唯有花鸟画仍能不断发展的前进,如八大、 石涛等人,抱着沦为遗民的痛恨,借书画发泄心中的愤懑情绪,八大山人的画内容精练,石涛的画笔墨淋 漓,都表现了各自独特的情怀。扬州画派的举兴起,使写意花鸟画在绘画史上为一大流派,对近代和现代 产生了极大影响,华新罗的花鸟画很别致,他把画山水的皴擦方法与花鸟画原有的技法结合起来,这是一 个新的创造。郑板桥、金农、黄慎等,都各有其面貌。此外恽南田也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画家,恽南田的主 要风格是没骨点染,虽说宗法徐熙,实际上自成一格,可视为工笔画的一个新的支脉。清末的虚谷、任伯 年和吴晶硕,分别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而又有年创新,影响着至今的小写意和大写意。现代的齐白石、 潘天寿等人发展了大写意的画法。王雪涛、郭味蕖、江寒汀等人继承了陈白阳、八大,扬州画派及任伯年 等人小写意的画法,并有所发展,各自形成自己的面貌。由此可知,了解到各种花鸟画主要流派的源流, 学习起来就可以有的放矢、有所侧重了。 |
|
来自: 尘封的雨 > 《国画技法(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