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欧掠影——捷克

 luo2min 2019-03-27

2018年5月27日晚餐后离开奥地利林茨市,再一次出国了。6点半到了捷克的卡普利奇小镇。我们入住的酒店没有电梯,但房间又在2、3楼。酒店的服务生非常热心, 让我们将行李箱有序地放在酒店门口,由他们一个个提到房间,也不再收小费。看到他们一个个满头大汗地来回跑,真的很感动。

当天是周末,正好遇到小镇的露天音乐会。小镇很小,几乎所有的人都聚在音乐会广场。台上乐手神情专注地演奏,下面是欢快的舞者和喝着啤酒休息的人们。看到我们走近,帅哥们纷纷过来邀请我们加入。在异国他乡,在美丽的卡普利奇小镇,我们也就高兴地参与其中跳了起来。捷克人热情开朗,和北欧人的性格完全不同。

小镇宁静整洁,各色建筑漂亮雅致。街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大家情不自禁地又疯了一把。

                                                                                                                                                          5月28日早7点半出发,又是一个好天气。8点20到达捷克小镇,官方名字叫克鲁姆洛夫。南波西米亚的迷人小镇克鲁姆洛夫是世界上最美的几座城市之一,该城市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波西米亚克鲁姆洛夫被宽阔蜿蜒的伏尔塔瓦河环抱着,在河谷的对岸以城堡为中心的中世纪城市一望无边,令人惊叹。克鲁姆洛夫的历史开始于13世纪南波希米亚豪族维特克家族。该城在13世纪时由于其处于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上而逐渐繁盛。大部分建筑建于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多为哥特式和巴洛克式风格。   

                

           在小镇的外围,你可以看到色调艳丽的彩绘塔,这是镇上最高的建筑,也是克鲁姆洛夫最明显的坐标,它是仅次于布拉格古堡的捷克第二大城堡群。城堡兴建于1240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高塔圆柱形的设计和红绿相映的色彩十分夺目。几乎在小镇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透过小巷看见这座高塔,它是捷克克鲁姆洛夫的象征和心脏。登上彩绘塔放眼望去,最美的小镇一览无遗。河岸四周的房屋一律用橙红色的屋瓦,屋顶曲线轻轻舒展,错落有致,中间便是高耸的教堂。

             
             

从那座古老城堡的弧形门洞里走进小镇,眼前豁然开朗,就仿佛走进一副巨大的油画之中。一座座中世纪的古典小楼古朴靓丽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瞬间让人感觉就像走进了仙境,走进了童话般的梦幻世界,此刻用再美的词汇赞美它,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唯有静静地漫步在小镇铮亮的石板路上,让人在画中行......蓝天的深沉与白云的轻柔使小镇如梦如幻,美得令人窒息。远方是无边无际的绿林,眼前是蜿蜒起伏的伏尔塔瓦河,以及与河畔连成一片的红色屋顶,一切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河面上划舟戏水的健儿打破了静谧,带给这座古朴的小镇以盎然的生机。让人惊觉此时此刻不是在伦勃朗的画中,竟是在真切的生活中。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红色小镇克鲁姆洛夫以大片的红色抓住人们的视线,惊艳了人们的双眼。这堪比最美的中国红啊!看到此情此景,真是觉得到了天堂,怎么会有这么美的小镇!手中的相机不停地工作,唯恐漏掉任何一处美景。每当我们站入画中,想留下自己的影像时,都觉得破坏了画面的美感。这样的美,是用来欣赏的!                                                                                                           

                        踏遍小巷的青石路,静坐在教堂前的阶梯上,细细品味克鲁姆洛夫这座欧洲最美丽的中古小城。它充满了中世纪的迷人气息。白墙、红瓦、石板路是它最显著的特征。一旦踏进了专属于克鲁姆洛夫的青石砖路,时光似乎不再前进而是被拨回至了十六世纪的欧洲,哥特式、文艺复兴式以及巴洛克式风格的老式建筑藏满了诉不尽的故事。那风采各异的一幢幢小楼,楼顶高低起伏,样式变幻不一,连成片的红瓦在霞光的映照下,更显出火焰般的色调。每座小楼的主人都在建筑结构和色彩装饰上融汇了精妙独到的艺术构思,处处彰显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市政厅广场是我们集合的地方。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大理石纪念碑,这个纪念牌很有东欧特色,在奥地利匈牙利都看到了类似的纪念碑。这个中世纪小镇的市政厅是一座白色的3层楼建筑物,周边是色彩艳丽的各式小楼,这些建筑物多是三层高,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但今天看来,仍是如此地时尚、鲜亮。

市政厅办公楼

右数第二栋白色的小楼挂着“上海饭店“的招牌

                       穿过市政厅广场过桥走到伏尔塔瓦河畔,就要和小镇说再见。这时真的不想离开,好想在小镇多待一会儿。河畔无数的红屋顶连向远方的青山,那些童话般的风景,使人屏息凝眸,并长久怀想。沐浴在阳光下的克鲁姆洛夫小镇恬静、淡然,环绕并穿越小城的伏尔塔瓦河清澈撩人,带来灵秀与生机。在这回望小镇不停地拍,想用相机再次留住美丽。从伏尔塔瓦河畔仰望城墙,能感到一种强大的震撼力和美感。克鲁姆洛夫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小镇是当之无愧的。这个现在只有14100名居民的小镇坐落于捷克南部的波西米亚地区。位于伏尔塔瓦河的上游,距捷克首都布拉格只有160公里

蓝天、白云、红屋顶,河流、小桥、彩绘塔,石板小巷、绿树彩林,还有远处升腾的雾气,构成了小镇的一切。行走在这个满是红色屋顶的童话城,你感觉到自己的灵魂都是幸福的。

                        11点离开克鲁姆洛夫,在百威小镇午餐。百威小镇因盛产百威啤酒而得名。我们也花了3欧元,品尝了正宗的百威啤酒,果然名不虚传,味道好极了!用四川话说,简直不摆了!百威广场是我在国外看到的最大的广场了。广场四周停满了汽车,中间是高大的音乐喷泉,周边塔楼、钟楼等各色高楼林立。当地人经常在此举办啤酒节,可以说百威广场就是一个豪放欢乐的海洋。我们在那儿时正当中午,太阳很大,餐后稍事休息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下午3点到了布拉格。在布拉格第一个项目是乘船游伏尔塔瓦河。这是一个自费项目,40欧元。比起船游多瑙河逊色不少。说是一个小时,实际上只有半个小时,主要是伏尔塔瓦河只有一段可以行船,亮点仅是在查理大桥下穿行,可以看到查理大桥的多面。当然两岸建筑是很漂亮的。

下船后在去瓦茨拉夫广场的途中看到一辆有趣的多人车。上面坐了8个人,车子在前行的同时,车上的人还在喝饮料,嬉戏。真是开眼界了!

布拉格的瓦茨拉夫广场号称北京的王府井,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它不太像一个广场,而是更像一条大街,其形状是一个极为狭长的长方形,长750米,宽只有60米,总面积45,000平方米,呈西北东南走向。广场的东南方地势较高,末端是雄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捷克国家博物馆。其西北端则延伸到新城与旧城的边界。瓦茨拉夫广场上集中了旅馆、写字楼、零售商店、货币兑换摊位和快餐店。但我们去时正在维修,到处打着围栏,无法观看,感觉不是太好。逗留了几分钟就匆匆离去。下午的最大亮点是布拉格的老城广场。

一走进老城广场,个个都睁大了眼睛,不停地感叹,太美了。太美了!布拉格老城美到极致,只觉得眼睛不够用。加上天气极好,夕阳映照下的老城广场美轮美奂,《布拉格之恋》的画面立刻浮现在眼前。一谈起捷克,那是全中国人民都要去摆拍的地方,各路明星在这里上演着旷世绝恋,爱恨情仇。而布拉格,则是演绎浪漫爱情故事的最佳选择。布拉格广场有着世界最美的黄昏,我们那天就是黄昏时到的,那种直击心底的美让我无以言表。

广场上有一座建于1410年的钟楼,尽管钟楼的外墙壁因年代久远已部分剥落,但它却以精美别致的自鸣钟而闻名于世。我们去时正在维修,无法拍照。凡是到布拉格的游人,总要前往老城广场观赏这座古老的钟楼,路经钟楼的布拉格市民也常常停下来校对自己的手表。每到整点,钟上的窗门便自动打开,钟声齐鸣,12个圣像如走马灯似地在窗口出现,向人们鞠躬。这个复杂而又奇妙的自鸣钟是15世纪中期由一位钳工用锤子、钳子、锉刀等工具手工建造的,至今走时准确,成为流芳百世的一件珍品。站在钟楼前,听着钟声响起,感受时间一点一滴流逝,却不觉得遗憾......仿佛在听一首动听的乐曲。

用画纸覆盖了的钟楼                                                                                                广场中央矗立着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胡斯塑像。胡斯对于欧洲宗教的影响极为深远,被马丁路德视为宗教改革的精神领袖,胡斯因为反对教会发行腐败的赎罪券及翻译捷克文圣经,在40岁的壮年时期即被送进了熊熊的烈焰。500年后,在焚烧胡斯的原址上出现了他的塑像。这是神的意志还是人们的祈愿?我想二者兼而有之吧!

广场中央的胡斯塑像。塑像左后方的建筑是金榔头饭店和内务部大楼

广场上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莫过于雄伟的提恩大教堂。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教堂上方高达80米的双塔令人惊叹、难忘。如果说高仰的哥特式建筑为的是达到一种直达天顶的雄伟气概,那么属于后期哥特式的提恩教堂,以及代表亚当夏娃的80米双塔,似火焰般熊熊向上燃烧的建筑式样,则彰显了它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布拉格老城广场已经存在900多年了,1112世纪中欧贸易最重要的集市之一,是群众集会的场所,也是决定国家历史命运的政治事件发生地。因此成为了当年热炒的“CBD”商圈,欧洲各地的富商们在老城广场周围修建起精美绝伦的巴洛克式豪宅,虽然同为巴洛克式,但建筑之间绝不相同。橙色的屋顶配淡雅的外墙,根据资金实力的不同,选择壁画式或立体雕塑式的外墙装饰。至今布拉格每年圣诞节、复活节、啤酒节都在该广场举行盛大的节庆活动。

广场四周全是历史悠久的建筑物,徜徉其中感觉就像在博物馆里面品味捷克的悠久历史,人不知不觉就会陶醉在这个气氛里。大多时间里,广场被熙熙攘攘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游人包围,不被如织的人群挤散已属幸运。环绕广场一周,最瞩目的几座建筑分别是已有600多年历史的老市政厅古天文钟楼、高达80多米的提恩双塔大教堂、15世纪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捷克宗教改革先驱胡斯纪念碑和圣尼古拉教堂。圣尼古拉教堂建于1737年,是布拉格市区最美的巴洛克式教堂。教堂橘黄的外墙,配上铜绿色的屋顶,高耸的钟楼和华丽的雕像壁柱,显得十分醒目。

圣尼古拉教堂

               马车也在广场上停留揽客,不失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广场周边各种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和古罗马式的建筑交相辉映。在广场中央有一个铜质的地标,说是东西欧的分界线,我们在那儿乐此不疲的拍照留影,留下自己的足迹。   

                                当晚入住的酒店非常高大上,很少有旅行团在此住宿。一架大大的三角钢琴立在大厅,显示出此酒店的与众不同。东欧之行住的酒店都很不错,一分钱一分货。

         5月29日早8点半出发,布拉格深度游。这也是一个自费项目,60欧元。布拉格的地接导游很有趣,一路的讲解非常形象,并常常与中国国情接轨。9点过了安检,进入总统府即城堡区参观。依序参观了圣维特大教堂、圣乔治教堂、圣约翰教堂、老皇宫 、城堡遗址等景点。

安检之后由此进入总统府           圣维特大教堂是布拉格城堡最重要的地标,有建筑之宝的美誉,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与辞世后长眠之所。前后历时近700年,历经 3次扩建及改建,使外观除了典型的哥德式建筑外,又融合了文艺复兴及巴洛克式风格,一直到西元1929年才正式完工。门上的拱柱和飞扶壁都装饰的相当华丽。教堂内最著名的参观重点,莫过于20世纪才完工的直径大于十公尺的彩绘玻璃窗,是世界顶级的艺术创作;由纯银所打造的圣约翰之墓,周围环绕着也是由纯银所打造的小天使,就像这位有职守的修士为了尽责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一样守护着布拉格的人民。走进教堂,除了睁大双眼,就是仔细听导游的讲解。此时只觉得眼睛不够用,耳朵不够用,手上拍照也搞不赢。太美了!神圣而庄严。我凝神屏气,在听讲解的同时,抓紧拍照,留住瞬间。欧洲的教堂文化令人震撼。

教堂里                                              教堂外

                         与圣维特大教堂毗邻的老皇宫,是布拉格城堡通票中的一个参观点。这个皇宫在欧洲皇室众多的皇宫中算不上宏伟气派的那类,但绝对是历史最悠久之一,从它融合了不同时期风格的建筑特点就可以证明。老皇宫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维拉迪斯拉夫王座大厅。挑高开阔的大厅建于14861502年,长62米,宽16米,竟然没有一根支柱!五个带肋拱顶由精细的金色条石拼成网状花纹,线条流畅,柔润雅致,文艺复兴风格的矩形落地大窗古朴典雅。老皇宫建于12世纪,是历代波西米亚国王的居所,历代国王在原古罗马建筑基础上,增加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的建筑,称得上是一座见证了欧洲建筑风格演绎的活化石。如今捷克总统选举和其它重要仪式都在这里举行。遗憾的是老皇宫内不允许拍照。

老皇宫外的广场

  从老皇宫出来向东走,一座红色教堂跃入眼帘,那是始建于公元920年的圣乔治教堂,三角形门楣有圣乔治浮雕,栩栩如生。圣乔治教堂是捷克保存最好的仿罗马式建筑,920年完成后扩大修建多次,最后一次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堂的基石和两个尖塔从10世纪一直保存至今。            一旁的圣乔治女修道院是波西米亚第一个女修道院,曾在18世纪被拆除改建为军营,现为国家艺廊,收藏1417世纪的捷克艺术作品,包括哥德艺术、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等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

圣约翰教堂内那长方形木格般的的穹顶,淡雅清新的壁画,巨大的半圆形的门窗,曲线上行的阶梯,处处显示出与其他教堂的不同。一上午看了几个教堂,都有点分不清了。

离开教堂穿过有名的黄金巷。黄金巷是作家卡夫卡的故居,他曾在此完成以布拉格为背景的文学名著《城堡》。今日这条小巷里的18号房主人专门售卖各种与时光有关的纪念品,如邮票、老照片、甚至昔日共产时代的红军制服与配备。

                                                                                                                                         黄金巷的尽头就是城堡区。其实包括这些教堂、小巷都是城堡区的一部分。布拉格城堡位于伏尔塔瓦河的丘陵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60多年来历届总统办公室均设在城堡内,所以又称总统府。除了丰富的建筑特色以外,也是布拉格王室加冕与辞世后的长眠之所,更是宗教的精华区。在城堡山上俯瞰,河左岸高地上耸立着布拉格城,右岸则为中世纪建筑风格满布的街道。市中心的古罗马式、哥德式、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式建筑和新艺术风格与立体派建筑一应俱全,因此赢得“建筑博物馆之都”的美誉。这个城市虽然历经了数次战争的洗礼,但它的遗迹仍然保持得相当完整。布拉格城堡是当地人的骄傲。在城堡放眼望去,天空绚丽多彩,红瓦黄墙高低错落、星罗棋布的建筑向天际延伸,一片红色间穿插着数个青绿色的塔尖,不愧为“百塔之城”的封号。布拉格深度游的重点就是城堡区。

                      在经过一大片漂亮的宫殿式建筑和花园时,导游介绍说是捷克历史上一个达官贵人的住所,其地位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和珅。此话将我们大家都逗笑了。花园确实很大,很漂亮。

内政部    下图穿粉红体恤的就是我们的导游

                       列农墙是布拉格深度游的最后一个景点。列农是英国甲壳虫乐队的创始人,喜爱他的人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其的喜爱。

                    在经过老城时,我们遇到几位捷克的年轻人。看到我们在拍照,热情地过来与我们合影。

        11点半我们到了被誉为“露天博物馆”的查理大桥。捷克首都布拉格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多桥之城,碧波粼粼的伏尔塔瓦河穿城而过,共有18 座大桥将两岸的建筑连成一体。其中,查理大桥是布拉格人在伏尔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距今已有650 年历史。查理大桥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建筑艺术成为布拉格最有名的古迹之一。

查理大桥建于1357年,这是捷克历史上最昌盛的查理四世国王时期。桥全长516米,宽9.5米,有16座桥墩,没用一钉一木,全用石头建成,是14世纪最具艺术价值的石桥。这座桥自诞生之日便与众不同。这座欧洲最古老最长的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都是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现在原件都保存在博物馆内,桥上的雕塑已经换成复制品。这些塑像是查理桥的守护者。据说,二战期间,隆隆的坦克曾从桥上驶过,而大桥却稳如泰山。它坚如磐石的秘密在于砌石的灰浆加入了蛋清。经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迄今查理大桥仍完好无损。为保护这座大桥,现桥上已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只供游人行走游览。1992年,联合国已将查理大桥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我们去时桥上游人如织,各种乐器的演奏者、绘画者也乐在其中展示自己的才艺。

             

          捷克的查理大桥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优雅的建筑艺术成为布拉格最有名的古迹之一,它曾多次出现在邮票上。1960年,我国发行纪念《庆祝捷克斯洛伐克解放15周年》邮票时,其中第二枚的画面为布拉格全景,上面就有查理大桥。

                            布拉格是欧洲的文化重镇,是仅次于巴黎的浪漫都市,是唯一将整座城市都列入“世界遗产”的国家首都。由于二战时早早被德军占领,城中的建筑幸免了炮火的轰炸,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如今,她依然保留着欧洲各个时代的建筑流派和风格,使得整个城市不拘一格,应有尽有,引人入胜。有欧洲建筑博物馆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的美称。但是,当你走在布拉格,你会发现古老的建筑物并不是她的唯一特征,造就她的美丽的,是那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众多的歌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以及层出不穷的年度文化活动,让这座城市更具知性与优雅的气质……事实上,布拉格几乎每一条大街小巷都值得游历一番,艺术与诗意在这里静静的散发。

杨.巴拉哈广场的鲁道夫音乐馆

 除了浪漫的布拉格,捷克还有许多风情满满的小镇,每座小镇都美得像一幅油画。也许这个国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否则为何怎么拍,都拍不够。在捷克的两天 ,大家一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只觉得所去的每个景点都是那么美,那么的与众不同,那么的令人难忘 。

爱意浓浓的情人锁桥

街边的现代化建筑

再美也要走,旅行就是这样,在发现美、欣赏美的时候不停地放弃,潇洒地挥手说再见。然后去欣赏下一个美丽的地方。午餐后1点半,我们离开捷克去了德国。

                                                                                         2019.3.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