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概论】文学语言组织:文学文本

 地球知识年鉴 2019-03-27

一、文学文本概念

(一)文本与文学文本

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而在具体场合中,文本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

文学文本是传达作家的人生体验及其想象性世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小说、散文和剧本等形态。

文学文本自身特点:

第一,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语言系统。它不是指理想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社会语言结构,而是指特定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这里的“个体”主要指具体的个人。如作家,而“群体”主要指某些文体的集体作者而言。

第二,文学文本要通过传达人生体验及其想象性世界而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

第三,文学文本有待于读者阅读和接受。

(二)文学作品与文本作品

文学作品: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二、文学文本的层面

(一)中国古代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

1. 言意两层说

《周易·系辞》记载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和“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观点,《庄子·外物》明确地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言”的目的是要表“意”,就无法“得意”。只有“忘言”,才能“得意”。

2. 言象意三层面说

三国时期思想家王弼,在继承庄子“言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言、象、意三层面说。他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指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以意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者所以在鱼,而得鱼者而忘荃也。”王弼在“言”与“意”两层面之间加入“象”这一层面,就构成文本由表及里的言、象、意。但无论是庄子、《周易》还是王弼,在分析文本层面时都只是从所设定的符号性文本这一总体考察,还没有就文学文本层面构造做出专门树立。

自觉分析文学文本层面的构造的,是清代桐城派文论家刘大櫆和姚鼐师徒二人。刘大櫆《论文偶记》把文学文本区分为“粗”与“精”两个层次。而姚鼐把内在意义层次“精”细分为格、律、声、色。

(二)西方对文学文本层的认识

1. 两层说

中世纪晚期意大利著名记者但丁已认识到,诗有四种意义: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和奥秘意义。字面意义是词语本身字面上显示出的意义,譬喻意义就是寓言方式隐藏着的意义,道德意义是需要从文本中细心探求才能获得的道德上的教益,奥秘意义则是从精神上加以阐明的神圣意义。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就艺术作品提出“外在形状”与“内在意蕴”的新认识。他认为:“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他把这种“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称为“外在形状”,而把这种“外在形状”所“指引”的“内在的东西”称为“意蕴”。所谓“意蕴”就是“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即“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艺术作品的“外在形状”是有价值的。但这种价值“并非由于它所直接呈现的”,也“不因为它自身有价值”,而是因为它像符号或寓言那样,“代表另一种东西”,即“意蕴”。

2. 四层面说

文学文本的第一层面时字音及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是由语音素材来传达的携带可能的意义的语音组织,它超越语音素材和个人阅读经验而具有恒定不变的特性。第二层面是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与其他层面相互依存,但又规定着它们;第三层面世多重图式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失误大致略图,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第四层面是再现客体,是通过虚拟现实而生成的世界,这是文学文本最后层面。这四个层面都有自身的审美价值,但又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共同组成文学文本的层面构造。

(三)文学文本层面

文学文本层面由三个层面组成: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和文学意蕴世界。

1. 文学语言组织使文学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

2. 文学形象系统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

3. 文学意蕴世界是文学语言组织及其显现感性生活画面所可能展现的深层体验空间,文学意蕴世界是文学文本的最深层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