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世界》——高考作文山东卷有感 世界是一面镜子,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世界。 (开场设计互动,大家所没注意的事物) 一日苏东坡与好友佛印一起坐禅。苏东坡问佛印:“大师你看我的样子如何?” 佛印说:“在我眼中,居士像尊佛。”接着佛印问苏东坡:“居士,你看我的样子又如何?”苏东坡揶揄道:“像堆牛粪。”佛印听了,只是置之一笑。苏东坡回家后,得意地把这事告诉他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听完说:“哥哥,你输了。一个人心里有佛,他看别的东西都是佛。一个人心里装着牛粪,什么东西在他眼中都是牛粪。”你心里有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 一个人内心装着善良美好,即使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也能看到生活的希望。二战的废墟上,盛放着鲜艳的玫瑰;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廖智,在大鼓上舒展柔美的身姿;无垠荒漠中生活的三毛和荷西,创造着源源不断的生活情趣。没有什么地方是荒芜的,除非你的心被灰尘所蒙蔽。 复旦思修老师陈果曾经在她的课程中讲过她跟同学的一个例子。当她跟犹太同学聊天时,她故意挑衅她的犹太同学,“你们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那时候,你的上帝在哪里?”他同学想了一下说,“我们确实经历了重重苦难,但是我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上帝给了我们更多,他给了我们甚至我们没有奢望得到的东西。”陈果语塞。心存感恩,处处都是天堂。看卢森堡博士《非暴力沟通》时,他讲到一个领袖在狱中备受折磨,被暴徒殴打辱骂。他没有生气反而满怀柔情,“你一定很痛苦吧?生活十分的不顺意?”上师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会发自内心的体会别人所处的情景,用爱去消融怨恨与暴力。我们都知道,你往苹果树上丢石头,落下来的也是苹果。这就是伟大的人格,爱可以愈合一切。 世界虽是客观的,物质的。可是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却是意识的,是经过大脑处理后的意识的反应。所以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客观事实与个人的境遇以及思维方式相碰撞,产生了五彩斑斓的火花。 心理学中有个术语叫“投射”。于好的方面是“黄金投射”就是你欣赏的别人的优点,是你所拥有的,你把它投射到了别人身上;于不好的方面叫“阴影”,你看到的别人的缺点,也是你所拥有的,只是放大了千百倍给你看。想想,其实是这样的,当你挥手指责别人的时候,你剩余的手指全是指向自己的。说别人,是自己。大家知道了真相之后,就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和体恤他人了。 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作家张德芬就经常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世界。 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去房间里找要找的东西,比如手机,当你巡视一周,到处找过手机之后,别人问你,在房间里看到水杯没有?这时,你很有可能想不起来。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即使水杯放在一个很明显的地方,在你的视线范围之内,但你却仍然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你去车站接人,对方告诉你穿的红衣服,你可能光注意红衣服的人,但当他可能脱了外面红衣服,穿的蓝色衬衫出现在你前方不远处,可能你仍然没有找到他。这就是心理预设效应。心理预设作用,在工作中十分重要。下井看工程,目的性很强,要看各专业的开工条件,风量,瓦斯,给排水、供电、运输、安全设施、采掘设备试运行等等。但当你问不是预设要看的问题时,比如现场有几个钻孔,有没有起吊点,巷道口有没有几根背板或放水器或蛇形管等等情况,可能会即使看到也忽略过去,没有印象了。如果没有任务下井,可能你看到的东西会少很多,当然,有的人还是根据自身业务,还是多少带着些预设目前去查看的。 外出学习和外出旅游情况必须说一说。外出学习,最好的是提前要对目的地进行了解,明确自己去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带着问题去,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外出后其实不知道看什么,往往看回来的是山怎么样,水怎么样,街道、建筑、汽车、饮食、风俗等这些社会学家看的问题。所以一说提高素质,大家都建议要出去看看,但问一句,出去看看,你要看什么?你准备好了吗?我们应该看什么?看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看新设备使用情况,很多需要通过交谈,深入的交流才能明白,光看是看不出什么来的,比如思维模式,创新的应用、创效情况等, 旅游,也是,好山者欣赏山,雄伟、起伏、险峻。好水者,观察水,好美食者,吃遍南北,好建筑者,观察建筑的奇妙,好色者,就看哪的美眉漂亮。朋友的交谈就能知道他观察什么,喜好什么。 一块绿草地,画家看见了是风景,牛羊看见了是美食,农民看见了发愁,要出草,影响了长粮食。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讲仁爱的人从一件事中看到是否有仁爱,注重智慧的人从同一件事中看到智慧的成分。(例子,社会纷争案,各说其事)这就是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