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澄城“11.25”特大盗掘古墓葬案
2016年11月25日晚,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王庄派出所接到群众报案:王庄镇刘家洼村有人实施盗墓。王庄派出所迅速组织警力赶赴现场,与正在实施盗墓的20余名犯罪嫌疑人遭遇并展开搏斗,2名民警负伤,犯罪嫌疑人逃离现场。澄城县公安机关经过一年多的艰苦鏖战,辗转北京、山西、天津、河北和陕西多地,行程万余公里成功破获此案。截至2018年6月,共打掉盗墓团伙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5名,其中包括6名公安部A级通缉令逃犯,扣押、冻结涉案赃款655万元人民币,追缴被盗文物
515件,其中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15件,三级文物 62件。 

搜查起赃 



石编謦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一公元前771年) 一级文物 陕西澄城“11.25”特大盗掘古墓葬案追缴磬出现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夏商时期,制作技术提高,音质改观。成组的编磬出现于晚商时期,这个时候的编磬出现了明显的倨句,具备了后世编磬的基本轮廓。到了周代,编磬胚体设计精确,外观整齐划一,实现了磬体结构股二鼓三的定型化。编磬的组件数扩大,结合方式也呈现多样化。演奏时,编磬按一定的音阶被分散悬挂于磬架上,演奏者坐在磬架后,双手各执一槌,以槌击鼓上角,可单击,也可双击、轮击。音的高低取决于磬的形制,大而薄则音低,小而厚则音高,由此奏出不同的音乐旋律。










五鼎四簋 春秋(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03年) 二级文物 陕西澄城“11.25”特大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蟠螭纹青铜矛 春秋(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03年) 三级文物 陕西澄城“11.25”特大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1、波曲纹青铜壶 春秋(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03年) 三级文物 陕西澄城“11.25”特大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2.兽面纹青铜爵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一公元前771年) 二级文物 陕西澄城“11.25”特大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酒器。爵是目前所知出现最早的青铜容器之一,夏代晚期的二里头遗址中已有出土,盛行在商代,西周以后使用渐少,至西周中期,已几乎不再使用。关于爵的功用,学界争议较多,一般认为它兼具温酒、斟酒、滤酒、饮酒等多种功能。    
3.青铜盉 春秋(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03年) 三级文物 陕西澄城“11.25”特大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关于青铜盉的用途,存在较多争议。王国维等学者推定其为酒器,指出盉可以调节酒之厚薄,还可用来温酒。西周早期以后也有和盘组合使用,功能近似后来出现的匜。盉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西周至春秋早期较为流行。    
4.云雷纹青铜盘 商(约公元前16世纪一约公元前11世纪) 二级文物 陕西澄城“11.25”特大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5.青铜鬲 春秋(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03年) 三级文物 陕西澄城“11.25”特大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鬲是烹煮食物的炊器。基本形制似鼎而作袋腹短足,约从商代早期一直使用到战国时期,特别是在西周中期以后,鬲的使用比较盛行,且常以偶数组合的形式使用。    
6.兽面纹青铜甗 商(约公元前16世纪一约公元前11世纪) 二级文物 陕西澄城“11.25”特大盗拥古墓葬案追缴 蒸炊器。由上部甑与下部鬲组合而成,瓶用于放置粮食,鬲用于盛水。西周以后甑、鬲中间有算相隔,算上有十字形或直条形镂孔,以通蒸汽,鬲下举火煮水,以蒸汽蒸炊食物。      
7.窃曲纹青铜簋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一公元前771年) 一级文物 陕西澄城“11.25”特大盗掘古墓葬案追缴 簋是主要用于盛装黍、稷、稻、粱等熟食的盛食器。这两件簋形制、纹祥、大小相同,由器盖和器身组成,盖面隆起,中有圈足式捉手;器身鼓腹,两侧各有一兽形半环耳,圈足外壁上等距离分布着三个兽首,其下各连接一个三趾兽蹄形小足。盖缘与器口沿下饰窃曲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