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年年有大鱼 2019-03-28
众志成城 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被盗案
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南昌市观西村墩墩山上一座古墓遭到盗掘。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当即派员会同南昌市和新建县文博单位进行现场勘查,现场遗留14.8米盗洞,椁板已被锯开,所幸遗物基本未被盗。2011年至2016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及周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了以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海昏侯国一系列重要遗存。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海昏侯墓园以海昏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建成,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为研究西汉列侯的园寝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海昏侯墓墓主人为 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海昏侯墓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墓葬规模宏大,椁室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清晰明确,是西汉中晚期列侯等级墓室的典型标本,对研究西汉列侯等级葬制具有重大价值。迄今出土的1万余件(套)文物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大量工艺精湛的玉器、错金银铜器,显示出西汉时期高超的手工业工艺水平。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主墓M1发掘现场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主棺柩套箱提取吊运进实验室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金器出土现场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至2016年3月,西汉海昏侯墓已出土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板等478件,重达120公斤以上,是目前我国汉墓考古发现黄金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以西汉中后期一斤值万钱计算,海昏侯刘贺的黄金至少可折合当时五铢钱240万钱。学者研究认为,这批黄金并非亲朋“赙赠”,马蹄金、麟趾金和金饼主要来自赏赐和家产的继承,金板或为刘贺在封地海昏国所铸造。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马蹄金、麟趾金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这是西汉皇帝为了协调“嘉祉”,班赐给诸侯王的特殊赏赐物或纪念品。今陕西威阳市、西安上林苑、郑州市郊、辽宁新金县花儿山张店等都曾出土。
汉武帝后期,自然灾害频发,长期对甸奴战争,农民起义不断。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武帝以“西登”陇首,获白麟以绩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马蹄以瑞焉,下令铸马蹄金、麟趾金以彰显“样瑞”。马蹄金、麟趾金的班赐对象为诸侯王,是強化诸侯王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其发行数量有隈,非民间上下通行的正式货币。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金饼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金饼是汉代全国通行的法定货币,大多在250克左右。金饼源于战国时期楚的“爰金”,但将一定量的黄金铸成金饼通行全国是从秦代开始的,汉代尤盛。今陕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西、山西等地都曾有金饼出土,而海昏侯墓出土385块,为数最多。
汉代金饼即通常说的“金币”,被视为“上币”。使用范围甚广,在酎金、市租、关税收金、赏赐、馈赠、聘后及国内民间大宗贸易中均起到—定作用。但以斤为单位的金币在小额市场交易中存在诸多不便,因此不是西汉币制的主体,西汉币制的主体是铜钱。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金板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这是海昏侯刘贺供宗庙祭祀及侯国消费的备用金。共出土20块,是国内首次发现。
诸侯献金助祭即献“酎金”的情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出现,西汉文帝之时,诸侯王、列侯向汉庙献金助祭成为一种制度。汉代帝王很重视宗庙祭祀活动,当时宗庙祭祀场所多,祭祀频率高,各种耗费很大。海昏侯墓出土的金板,很可能是墓主刘贺为供侯国每年向汉庙献金助祭而储备的备用金。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错金青铜编钟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这是海昏侯墓出土一组14件成套编钟中的6件。编钟等乐器是汉代诸侯王墓中常见的随葬品。2000年山东济南章丘洛庄汉墓、2009年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江都王刘非墓)均出土了成套编钟:甬钟5件,钮钟14件,形制相若,尺寸递减,上钮下甬悬挂于单架双簨钟虡之上。这种“5甬14钮”的组合是西汉前期皇室统一的用乐规范,在战国中后期新的乐器制度基础上融合改造而成,是对战国礼制的传承和延续。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青铜鼎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鼎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燕享等用途。商周时期,鼎是最重要、最常见的礼器之一。周代各级贵族有着严格的用鼎制度。但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传统礼制受到猛烈冲击。西汉初年,用鼎制度已近消亡。海昏侯墓所出的青铜鼎应不是专门用于祭祀的列鼎,而是日常用品。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1.青铜染炉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此染炉由耳杯、炉和底盘三部分组成,是流行于汉代贵族阶层中的一种饮食器具。汉代常用“濡”的方法制肉食,先把肉煮到可食的程度,再蘸调料加味,耳杯中盛放的就是被称为“染”的调料。当时人们习惯用较烫的调料,所以须用染炉不断地给调料加温。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2.青铜火锅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此火锅三足,上端为一腹大口小的容器,下端连接一炭盘,之间没有连通。炭盘里有炭迹,锅内有板栗等残留物。有学者据此认为这是实用型火锅,也有学者认为按照炭盘所能承载的炭量很难将食物直接煮熟,此器可能只是一个保温器,将已煮熟的食物端上去保温。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3.青铜壶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青铜壶是汉代常见的盛酒器。战国早期这类圆壶腹径的最大处较低,至战国晚期已上移至器体中部。西汉时期的壶型与战国晚期类似。壶多用于盛酒,一部分陶壶也用于盛放食物,如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部分陶壶盛放粮食,满城汉墓出土的部分陶壶盛放动物骨胳。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众志成城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十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