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青铜提梁经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经是一种深腹筒形器,多有盖,下接三矮足,上腹部往往有半环耳和提梁,部分器物中腹部一侧有环形鎏,形制与樽近似,但体量较小且更为细高。目前发现的青铜经大多属于汉代,根据其内的残留物判断,青铜经的主要功能是盛酒、温酒,有时也用来盛装肉食、汤羹等。 




5.青铜投壶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投壶出现于先秦时期,由射礼演变而来,是高等贵族宴请宾客时的一种礼仪用器。投壶
作为一种游戏方式,在汉代十分流行。每逢宴饮,常有投壶节目助兴。投壶之法,是以盛酒的壶口作目标,用矢投入。以投中多少决定胜负,负者须饮酒。 



6.青铜雁鱼灯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此灯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由雁衔鱼、雁体、灯盘和灯罩四部分分铸组合而成。又称“釭灯”,即带导烟管的灯,烟气通过雁颈即导烟管进入灯腹,使室内减少烟炱而保持清洁。灯盘、灯罩可转动开合以调整挡风和光照。雁鱼灯在山西、陕西等地也有出土,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7.青铜豆形灯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豆形灯早在春秋时便已出现,因外形与食器中的豆类似,故名。此灯为汉代常见的豆形灯造型:上有盘,中部有柱(校),下有底座(拊}。灯盘中间常见一枚支钉,称为“火主”,也叫“烛钎”。灯盘上有“昌邑”年号的铭文,为判断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相关证据。
8.青铜连枝灯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此灯为五连枝灯。连枝灯又称多枝灯,即
有多个灯盘的灯。这种灯在战国时已经出现,汉代仍流行,由灯座、灯柱、灯枝、灯盘等部分组成,灯盘少则三个,多则十几个。四川地区出土过东汉时期的九十六枝灯,灯盘分层错落安置,点燃以后,灯火交相辉映,犹如花树。 




9.青铜双烟管釭灯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釭灯是汉代所创的一种带有导烟管的灯具,由鼎形灯座、带鋬灯盘、灯罩、灯盖和两个导烟管组成。汉代灯的燃料主要是动植物油脂,燃烧产生光源的同时,也会产生烟灰顆粒。釭灯解决了这一不足,点燃后产生的烟炱进入导烟管,下沉于灯座内,可保持室内清洁。 凤鸟纹玉耳杯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此耳杯青玉质,表面有沁。耳和杯底均阴刻凤鸟纹。耳杯又名“羽觞”,源于战国,盛行于汉晋,除了用于饮酒外,还可用作食器。如马王堆1号墓所出漆
杯中,除有的书“君幸酒”外,还有些书“君幸食”。 1.勾连云纹玉环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塞出土 2.谷纹玉璧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塞出土 3.龙形石饰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4.组玉佩 战国一汉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5.玉带钩 战国一汉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6.龙凤螭纹韘形玉佩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7.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玉剑饰是古代镶嵌在剑上的剑饰玉,盛行于战国至西汉时期,成套的组合包括玉剑首、玉剑格(瑋)、玉剑璏(璲)和玉剑秘四种。玉剑饰的起源可追溯至西周时期,战国时逐渐流行。至西汉,玉剑饰的使用更加系统、广泛。广州南越王墓、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南阳百里奚西汉墓(M1)都出土了剑首、剑格、剑璏、剑秘齐全的玉剑饰。西汉时期的玉剑饰大多形状相似,器表饰云纹、涡纹、谷纹、高浮雕龙纹、螭虎纹、兽纹和瑞鸟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