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经历过牛气冲天的2月,但到现在为止,依然有基金涨幅还不到3%,而且还是去年3月成立的偏股型基金——嘉合睿金混合A(005090),骆海涛任基金经理。 收益率不到3%是什么概念? 在1213只偏股型基金中,这样的表现可以排进倒数前十,其中还包含养老基金和A类分级基金。 养老基金按时间段来配置资产,分级A则追求固定收益,结构特殊,所以收益低尚且能理解,但普通的偏股型基金,即便按最低要求,半仓买入今年涨幅最小的上证50指数,整体收益率砍一半也有9%,可见3%都不到是多低。 继续深入了解发现,嘉合睿金是历史上第一只发行失败的产品,期间经过两次转型,先向投资机构募资,机构亏得落荒而逃后,今年再次向个人散户募资,还翻倍提价。 牛基看多了,再看到这样的基金,确实长见识.... 01 2017年3月,嘉合睿金的前身嘉合睿金定开A(004187)筹备发行。 当时是股灾后第二年,市场分化极大,蓝筹股步步走稳,但中小创的“地狱之旅”才刚刚开始,熊市气氛浓厚。 在这种环境中,嘉合睿金定开一不小心破了记录,成为国内第一只发行失败的基金。 根据法律规定,基金合同生效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
虽然发行失败了,基金公司也没有说具体原因,不过在大半年后,嘉合睿金换了另一种形式,又重新回来募集资金。 2018年1月,嘉合睿金转为发起式基金,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只要基金公司或公司股东认购1000万以上,并且持有时间不少于3年,那基金就能顺利发行。 借助发起式的模式,嘉合基金的股东拿出1045万认购了基金的A份额,同时约有8户资金认购C份额,规模合计1.35亿份,基金终于落地运行。 02 当时,嘉合睿金有3个特点:
如果在正常市场里,这样的产品形式尚算友好。 但是,2018年下半年行情极差,国内外股市全军覆没,而且正叠加国内去杠杆政策,银根收紧,即便基金经理骆海涛手持海归博士学历,也很难避免风险。 去年骆经理一直保持低仓位操作,二季度持股占比只有6.7%,下半年大跌后,他在三季度曾加仓买入,股票持仓占比翻了三倍,持股市值提升到1088万,但四季度又大幅减仓,股票市值下降至44.7万。 嘉合睿金混合资产配置变化 来源:wind 大跌时加仓,底部却减仓,而且不买股票的钱,也没有去买债,超过70%的钱都放入买入返售证券中,类似抵押借款的东西。 经济下行期,不买股票无可厚非,但去年那波强势的债牛,骆经理一点债券都不买,这样的操作确实让人费解,买入基金的机构只能举脚投票。 嘉合睿金的两个份额,A份额是基金公司股东买入,因为发起式结构的限制不能卖出,所以A份额没有变过,而从市场机构募集回来的C份额,则落荒而逃。 数据显示,C份额从去年3月的1.25亿份一路下滑,最后仅剩50.8万份。 来源:wind 这样的出逃场景堪比大灾难,场面实在太难看,所以最后剩下的50万份,是嘉合基金自己垫进去撑场面的。 03 写到这里,基本能看出嘉合睿金这只基相当命苦,先是发行失败,转型后再次被机构抛弃,只留下基金公司和股东苦撑。 其实到这时可以清盘,回去洗洗睡了,但嘉合基金今年继续折腾,机构跑了没关系,还有很多散户,大妈们战斗力可强了。 今年1~2月,嘉合睿金召开持有人大会(类似公司的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基金的转型方案,转型要点主要有下面几个:
最终表决结果当然是100%通过,因为基金持有人只剩基金公司和股东,表决只是走走流程。 而在转型方案上,转变投资形式,明确股票投资占比下限,也可以给投资者更明确的预期,知道资金去处,每日开放申购赎回,也有利于募集资金。 但提升费率并向个人散户开放,这个转型就有点难看, 去年只卖给机构,后来机构跑光光,现在又转为向个人散户开放,而且费率还翻了几番,这是几个意思? 别看费率好像不高,基金公司就靠这些赚钱。 正常情况下,基金募集资金替别人操盘,就算基金净值涨上天,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也挣不到钱。 但基金涨得好,来买的人多,收费就能赚钱。 例如1亿元规模的基金,每年收1.2%的管理费,那就是120万,10亿规模就是1200万。 这只是管理费,如果再算上申购费、赎回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林林总总加起来,买卖一次割掉2%~3%很正常,而且旱涝保收,只是牛市赚得多,熊市赚的少。 客观地说,基金向个人散户开放之后,工作量加大,提价无可厚非,而且1.2%的管理费在行业内并不算高,大部分的基金管理费都是1.5%。 但是,0.8%的销售服务费确实有点贵。 横向对比,朱少醒的天惠成长和周应波的中欧明睿新常态的服务费也是0.8%,而前者是现在唯一现存的十年十倍基,周应波操盘的其他产品年化收益率也在20%左右。 跟这些牛基相比,嘉合睿金也收一样的服务费,确实偏贵。 04 事情写到这里,就能大致了解为何嘉合睿金今年只涨了不到3%: 一方面是产品的频繁转型,导致资金用途不确定,另一方面则是基金经理骆海涛的个人选股择时能力。 如果从整个平台来说,嘉合基金最擅长的领域也并非股市,而是债市或金融同业市场这类固定收益产品。 嘉合基金在2014年7月成立,目前旗下有4名基金经理,李国林、骆海涛偏股型,季慧娟、于启明偏债型。 从产品规模来看,除了货币基金,成立时间长且规模大的产品,仅有嘉合磐石这只偏债型基金,其余两只偏股型基金,嘉合睿金和嘉合锦程价值,要么成立时间太短,要么规模太小,成熟度还有待磨练。 基金公司打开门做生意,发行产品无可厚非。 对于个人散户而言,则要带眼识基,别以为能操盘基金的都是牛人,跑输指数大有人在,切莫因为行情好,乱听推荐而乱买一气。 |
|